陳月慧
摘 要:在機織物重量概算教學中,中職學生雖能做機織物來樣分析,能套用公式概算重量,但不理解公式意義,不會選擇織物縮率。筆者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解決了學生在機織物重量概算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機織物 重量概算 中職教學
機織物分析課程是為滿足地方紡織業(yè)發(fā)展需要而開設的, 是一門重實踐、仿生產(chǎn)的綜合型課程。機織物重量概算是機織物分析的重要部分。機織物分析是按項目逐個進行,其分析項目多、計算量大。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對重量概算存在問題是織物重量概算的結果不符合織物的實際。面對這些情況,筆者對如何解決教學問題談一些教學對策。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解決機織物重量概算問題的前提
正如麥克唐納所說的“幾乎沒有人會記得他所絲毫不感興趣的事情”。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感興趣了,就會主動去求知、去實踐,記憶才會深刻??梢妼W生的學習興趣,對機織物重量概算的學習是重要的。
我們可從幾方面著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一要教師更新教材內容,貼近企業(yè),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要教師適應市場需求,完善課程結構和教學過程,引導學生認識學習的短期目標和意義,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三要教師安排好機織物分析的內容、講清方法和步驟,規(guī)范書寫格式,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對機織物重量概算的學習。如分析府綢織物時,就安排了三種40S×40S,133×72;40S×40S,110×70; 50S×50S,144×80規(guī)格的全棉印花府綢。在分析時,學生在參數(shù)的變化中感受到了織物的多樣性,增加了學習織物分析的學習興趣。因此,興趣是中職學生做好概算機織物重量的前提。
二、正確分析織物,是解決機織物重量概算問題的保證
在教學中,機織物重量概算是以正確分析機織物為基礎,織物重量概算的準確程度關系到用紗量的概算、坯布克重的概算和面料報價等。而織物分析需按步驟逐一進行,度分析項目包括織物來樣(成品樣與坯布樣)辨認、織物經(jīng)緯向判斷、織物原料分析、織物組織分析、織物密度分析、紗線結構細度分析等,可得到織物的組織、經(jīng)緯線的規(guī)格、織物的經(jīng)緯密度等。
例如,上例分析結果如下:全棉府綢成品布,組織為平紋,經(jīng)線和緯線40S/1 JC,經(jīng)密48根/cm,緯密26根/cm,幅寬150 cm。在實訓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巡查,發(fā)現(xiàn)學生分析誤差大要督促學生改正,這可以保證機織物重量概算的準確性。
三、合理估計縮率,是解決機織物重量概算問題的難點
紗線到成品布要經(jīng)過織前準備、織造、染整加工多道工序,在這些工序中織物產(chǎn)生了不同的縮率。如在織前準備中就有工藝縮率,如上漿伸(縮)率、捻縮率和蒸縮率等;在織造中有經(jīng)紗和緯紗織造縮率;在染整中就有染整長度縮率和染整幅縮率等。
由于機織物種類多、工藝異,中職學生因理論基礎不實和缺乏實踐,如何估算好各種縮率是織物重量概算學習中的難點。為了解決機織物的各種縮率,在教學中筆者對不同織物進行分類,簡單明了地對各種縮率框定了范圍。
如棉織物的縮率有:棉紗上漿伸(縮)率為―1%;經(jīng)紗織造縮率為3%~12%;緯紗織造縮率為3%~7% (要根據(jù)組織合理選擇);染整長度縮率根據(jù)工藝選擇,一般軋染工藝的染整長度縮率為1%~3%,若溢流工藝的則為4%~5%;染整幅縮率為8%~9.5%。若有緯彈棉織物,其染整幅縮率可取25%~30%。
其他(無捻)無彈織物的縮率:織造縮率約為2%~3%;染整幅縮率為10%;染整長度縮率則根據(jù)原料合理選擇,如黏膠約縮率為8%~15%,純滌綸的為5%~20%,錦綸的縮率為10%~25%,純腈綸的縮率為10%~20%,T/C和T/R的縮率為8%~15%,T/W的縮率為10%~35%。
化纖長絲有捻織物,還得考慮捻縮率.以滌綸為例,一般捻度為10T/cm~19 T/cm時捻縮率取5%,捻度為20T/cm以上時捻縮率取6.5%。
正因織物縮率有了范圍,學生在概算機織物重量時就能根據(jù)織物合理選擇縮率,這解決了學生學習概算機織物重量的困難。
四、簡化計算公式,是解決機織物重量概算問題的基礎
有了對機織物的正確分析,有了合理的縮率,學生可運用機織物重量概算公式代入數(shù)值即可完成機織物重量概算。但中職學生因主客觀的原因,沒有理解公式的意義,因而不能牢記公式。筆者深知哲學家所說的一句話,越容易理解的事物,越容易保存于記憶之中;反之,越難理解的事物,越容易忘記。因而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shù)睾喕亓坑嬎愎?,推導重量計算公式的來由,幫助學生理解公式,進而讓學生牢憶公式。
如以上述分析結果為例,概算機織物坯布重量。教師從紗線纖度公式Nd=9000×G÷L出發(fā),由此推導得到機織物重量概算公式G=L×Nd÷9000,即要先求得紗線總長,才能求得重量。
如在概算每米坯布經(jīng)線重量時,經(jīng)線總長L經(jīng)=1米÷(1―經(jīng)線工藝縮率)÷(1―經(jīng)織縮率)×總經(jīng)=1÷(1+1%)÷(1-8%)×7200=7748.6米(經(jīng)線漿伸縮率選取-1%,經(jīng)織縮率選取8%),每米坯布經(jīng)線重量=L經(jīng)×經(jīng)線Nd÷9000=7748.6×5315÷40÷9000=114.4g/m;同理L緯=成品幅寬÷(1―緯紗工藝縮率)÷(1―緯紗織縮率)÷(1―染整幅縮率)×坯布緯密=150÷(1―3%)÷(1―8%)×26=4370.2米(緯紗織縮率取3%,染整幅縮率取8%),每米坯布緯線重量=L緯×緯線Nd÷9000=4370.2×5315÷40÷9000=64.5g/m,得到全幅每米坯布重量=114.4g/m+64.5g/m =178.9g/m。
由紗線纖度表示公式推導得到重量概算公式,公式簡捷明了。學生理解了公式的來由,可以輕松地記住公式,在運用公式概算機織物重量時也能熟練運用公式。
五、加強實訓練習,是解決機織物重量概算問題的法寶
學生只有在掌握了織物分析步驟和方法的基礎上,反復練習,才能夠提高織物分析的正確性和重量概算的準確性,從而解決學生在機織物重量概算中存在的問題。
當然,為避免造成訓練的單一性和學生的枯燥情緒,應講究訓練策略和訓練方法。訓練內容有層次物棉類織物、人棉類織物、化學短纖類織物、化學長絲類織物、混紡類織物;訓練有針對性(糾正學生最容易出差錯的地方)。訓練的手段多樣化,如競賽式,游戲式等。訓練的方式市場化,在輕紡面料市場設點,為個體戶提供面料規(guī)格分析、織物重量概算和面料價格報價等服務。
這些實訓練習既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機織物分析和重量概算能力。實踐證明練習是掌握機織物重量概算的有效方法。
總之,機織物重量概算是機織物分析實訓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中職學生的重量概算欠佳、正確率偏低,又加上織物面料變得種類多、成分雜、工藝新,這不僅困擾著中職學生,也促使教師不斷地思考教法。為保證開展有效的機織物分析教學, 教師需要了解企業(yè)和市場,更需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運用教學對策,這樣才能提高中職生的機織物重量概算能力,教學才能跟上企業(yè)的發(fā)展形勢、才能與市場接軌。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