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飛
摘 要: 構建“生態(tài)課堂”是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趨勢,高中數學教師要遵循學生的生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原則、關注教學的生態(tài)、和諧運作課堂教學的各元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數學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文結合生態(tài)課堂的理論依據,提出了構建高中生態(tài)型課堂的四項策略,提倡民主、開放、活動及分層教學,讓學生在生態(tài)型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互動,促進學生充分發(fā)展。
關鍵詞: 高中數學 教學活動 生態(tài)課堂 構建策略
一、生態(tài)課堂的理論依據
生態(tài)課堂是當今教育關注的話題之一。一個生態(tài)系統,一方面表現為內部諸多因素間的物質、能量、信息的流動和轉化。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整體與外部發(fā)生著廣泛的物質與能量、信息的交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通過建構合理的教學模式,無疑會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強化教學效果。
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教育學者沃勒(Waller,W.)在《教學社會學》一書中就提出“課堂生態(tài)學”這個概念,開始探索把生態(tài)學原理和方法運用到教育研究中。70年代召開的有關人類環(huán)境問題的三次國際會議促進了教育生態(tài)學的研究。1976年美國哥倫比亞師范學院院長勞倫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書中提出了“教育生態(tài)學”這一概念,從此生態(tài)學的基本理論開始滲透到教育學及其分支學科。我國學者從80年代開始進行教育生態(tài)學的研究,1990年吳鼎福、諸文蔚所著的《教育生態(tài)學》是我國第一部教育生態(tài)學著作。幾十年來,教育生態(tài)學從簡單借用生態(tài)學概念到消化、吸收、發(fā)展,逐漸形成了學科雛形,開始以教育生態(tài)學自身的概念和方法與傳統教育學初步結合,在宏觀研究形成了較完備的理論構架,為課堂教學提供新的教育學研究視角和學術工具,但在微觀層面上對課堂的生態(tài)學研究還比較薄弱。
二、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構建策略
1.敬畏生命,提倡民主教學。
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場?!鞍颜n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是當前《新課程標準》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理念。師生作為人進入課堂,顯然有著情感的需求和溝通,有獨立的人格與追求,并在教與學中感受自己的價值,享受生命綻放的美麗。
有活力的數學生態(tài)課堂,首先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中的學生是成長的生命,發(fā)展的主體,唯有和諧有效的教學活動才能夠“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才能為學生自主、全面、和諧發(fā)展提供平臺。課堂上一個教師如果經常說:“這么簡單的問題你都不會”或是“這些知識我不知講過多少遍了”等等,那么就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
其次,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教師發(fā)自內心的夸獎,能讓學生不斷享受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增強學習自信心,挖掘潛能。如果學生長期戰(zhàn)戰(zhàn)兢兢,勢必心理受壓抑,從而思維受限制,個性受束縛,造成智能得不到提高,情商得不到發(fā)展。
最后,生態(tài)的課堂要將“民主教學”落實于行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把學生作為精神整體進行交往,尊重他的人格與自由,同情他,支持他,鼓勵他,站在平等的地位,以朋友式的人格引導他和幫助他。當然,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注意,不能把平等、民主看成是對學生的遷就,也不能讓學生產生同樣的錯覺。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形成過程中,有時會出現挫折,甚至暫時的倒退,這時教師應適時指出,加強對其學習意志等方面的培養(yǎng)。
2.接軌生活,實施開放教學。
數學課程資源的開放,可以將學生置于開放的數學學習時空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即生活,生活即數學”的快樂,因此,生態(tài)的數學課堂應該是學生的生活課堂。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第四部分指出:“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豐富的實例引入數學知識,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我有關,數學與實際生活有關,數學是有用的,我要用數學,我能用數學?!北热缭谥v授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時,可以通過古印度:“棋盤放糧”的故事吸引學生——用麥粒填棋盤:第一個格放1個麥粒,第二個格放2個麥粒,第三格放4個麥粒,以后每個格放的麥粒都是上一格的兩倍。假設麥粒個數為S,那么這個S是多少呢?怎樣求?筆者備課時設想這必須用數學知識研究,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生興趣,促使學生集中精力聽講。
要打造開放的課堂,教師要創(chuàng)設好問題情境,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從知識的形成過程出發(f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帶有開放性、激勵性和挑戰(zhàn)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和諧統一。
3.崇尚生動,注重活動教學。
課堂是學生自我發(fā)展和實現的主要精神陣地。生態(tài)課堂是一種既真實有效又生動活潑的組織形式。數學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活動,要讓學生“活”、讓學生“動”。故構建生態(tài)數學課堂,就要提供生生互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生生自動。在以自主探究為基礎、以合作探究為過程、以全員對話為主體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調動,生生、師生、生師之間的思維碰撞、知識融合、情感互通得到促進。因此,生態(tài)的數學課堂具備“自然”、“動態(tài)”、“多樣”等特征。
此時,下面有個學生小聲嘀咕,4剛好是偶數,如果是5,還是一樣做嗎?筆者講此問題轉述給全班同學,讓大家對此問題進行變式探究。學生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和計算。通過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知識的產生進行交流和反思,學生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展現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鍛造創(chuàng)新人格。同時通過對“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教學內容、策略、方法、模式等的研究,使全體教師不斷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切領會其新教育思想,提高自身教學藝術和教學涵養(yǎng)。
4.著眼生長,推行隱性分層教學。
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指出,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是可以通過有效措施得到彌補的,許多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主要問題是由于未得到適當的教學條件和合理的幫助造成的,因此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教師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和幫助,開發(fā)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針對學生實際實施隱性分層教學,以學習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試題練習分層、教學評價分層等為主要特征,追求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endprint
實施教學過程前,教師編寫導學案力求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根據難易程度分成A、B、C三個等級),有深度、有梯度、高質量。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和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讓學生根據預設的路徑,通過引導自主學習,開展探究活動,完成探究任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fā)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fā)展數學能力。
在學完不等式證明之后,我選用了書上的一道例題:已知a,b,c,d都是實數,且a■+b■=1,c■+d■=1,求證:|ac+bd|≤1.在學生用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證明之后,我啟發(fā)學生反思是否還有其他解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了柯西不等式法、三角代換法、向量法、復數法、幾何法,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將例題變形、推廣,得出一系列新題:
這樣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學生可看到不同知識點間的相關性(有利于形成知識鏈),可看到不同人思維的差異(從別人的思維中獲得啟迪),還可看到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意義重大。這種分層練習由易到難成階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成功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方面有進一步發(fā)展。
三、實行多維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強調,評價應“激勵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即生態(tài)的課堂既要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又要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從而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對于高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評價,首先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最后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元化、多樣化。
評價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并使之自由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重、自我負責和自主的精神。教師應該盡量發(fā)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對正確的回答要積極肯定;欠佳的回答應該努力引導,為其指點迷津;即使是錯誤的回答也應該鼓勵其勇氣,予以科學指導,注意提醒其換個角度,盡量通過適當的開導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從誤區(qū)中走出來。
四、結語
當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如班容量大、課時緊張、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等等。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精神是一體的,以立人為中心的、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民主開放的、互動和諧的生態(tài)課堂值得廣大教師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姚松.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建構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2]沈廣.淺談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1.
[3]何宗明.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1.05.
[4]劉培國.凸顯案例特性 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11.
[5]姜漢建,李洪艷.試論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7.endprint
實施教學過程前,教師編寫導學案力求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根據難易程度分成A、B、C三個等級),有深度、有梯度、高質量。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和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讓學生根據預設的路徑,通過引導自主學習,開展探究活動,完成探究任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fā)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fā)展數學能力。
在學完不等式證明之后,我選用了書上的一道例題:已知a,b,c,d都是實數,且a■+b■=1,c■+d■=1,求證:|ac+bd|≤1.在學生用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證明之后,我啟發(fā)學生反思是否還有其他解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了柯西不等式法、三角代換法、向量法、復數法、幾何法,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將例題變形、推廣,得出一系列新題:
這樣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學生可看到不同知識點間的相關性(有利于形成知識鏈),可看到不同人思維的差異(從別人的思維中獲得啟迪),還可看到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意義重大。這種分層練習由易到難成階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成功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方面有進一步發(fā)展。
三、實行多維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強調,評價應“激勵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即生態(tài)的課堂既要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又要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從而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對于高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評價,首先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最后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元化、多樣化。
評價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并使之自由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重、自我負責和自主的精神。教師應該盡量發(fā)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對正確的回答要積極肯定;欠佳的回答應該努力引導,為其指點迷津;即使是錯誤的回答也應該鼓勵其勇氣,予以科學指導,注意提醒其換個角度,盡量通過適當的開導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從誤區(qū)中走出來。
四、結語
當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如班容量大、課時緊張、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等等。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精神是一體的,以立人為中心的、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民主開放的、互動和諧的生態(tài)課堂值得廣大教師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姚松.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建構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2]沈廣.淺談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1.
[3]何宗明.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1.05.
[4]劉培國.凸顯案例特性 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11.
[5]姜漢建,李洪艷.試論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7.endprint
實施教學過程前,教師編寫導學案力求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根據難易程度分成A、B、C三個等級),有深度、有梯度、高質量。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和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水平,讓學生根據預設的路徑,通過引導自主學習,開展探究活動,完成探究任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發(fā)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發(fā)展數學能力。
在學完不等式證明之后,我選用了書上的一道例題:已知a,b,c,d都是實數,且a■+b■=1,c■+d■=1,求證:|ac+bd|≤1.在學生用比較法、分析法、綜合法證明之后,我啟發(fā)學生反思是否還有其他解法。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提出了柯西不等式法、三角代換法、向量法、復數法、幾何法,通過師生共同探究,將例題變形、推廣,得出一系列新題:
這樣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究活動,學生可看到不同知識點間的相關性(有利于形成知識鏈),可看到不同人思維的差異(從別人的思維中獲得啟迪),還可看到建立在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交流意義重大。這種分層練習由易到難成階梯,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能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成功的機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在數學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方面有進一步發(fā)展。
三、實行多維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新課程強調,評價應“激勵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即生態(tài)的課堂既要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又要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從而實現師生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對于高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評價,首先必須注重對學生學習數學過程的評價,恰當評價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次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最后評價主體和方式要多元化、多樣化。
評價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并使之自由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自重、自我負責和自主的精神。教師應該盡量發(fā)現學生回答中的閃光點,對正確的回答要積極肯定;欠佳的回答應該努力引導,為其指點迷津;即使是錯誤的回答也應該鼓勵其勇氣,予以科學指導,注意提醒其換個角度,盡量通過適當的開導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從誤區(qū)中走出來。
四、結語
當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研究,如班容量大、課時緊張、教師自身素質的問題,等等。人文素養(yǎng)與科學精神是一體的,以立人為中心的、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民主開放的、互動和諧的生態(tài)課堂值得廣大教師為之努力。
參考文獻:
[1]姚松.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建構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2.12.
[2]沈廣.淺談對高中數學生態(tài)課堂中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3.11.
[3]何宗明.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1.05.
[4]劉培國.凸顯案例特性 實現高中數學有效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0.11.
[5]姜漢建,李洪艷.試論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