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榮
摘要:本文從引領學生溫故知新入手,分析了教學中要注重語言描述的問題,詳述了增加動手操作的意義。本文淺談了幾點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小學數學 有效方法 溫故知新 語言描述 動手操作
一、引領學生溫故知新
溫故而知新,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可采用基礎知識習題化的策略,找出難點重點,測試題務必將主要知識圍繞其間,測試方法多種多樣,比如要求獨立完成、自我檢測、小組商討、課堂評定、測后總結等等。至于關鍵的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容易混淆、不易辨識復雜易忘的內容,做為復習計劃的重點。
教師要鼓勵學生加倍努力,認真復習加深記憶,不斷溫故知新,勇于進取。
測試形式要新穎,要有系統(tǒng)性、實踐性,在復習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精髓。教師也可當面提問,讓學生即興回答問題,要詳略得當,難易適中,層層遞進。
二、注重語言描述
小學生年紀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好勝心強,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加強自己在語言方面的表述能力,通過娓娓動聽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描述,讓他們深刻理解每一個數學問題的所在,從而激發(fā)起對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讀圖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看圖說話”,形象生動地應用數學語言。
例如,在教學加法的時候,我詩意地解讀:這邊有三十二只色彩斑斕的蝴蝶翩翩起舞,那邊有七只陌生的蝴蝶非常羨慕,感覺很孤獨,就主動前來,打算找這三十二只蝴蝶交朋友,一起做游戲,他們組成了一個歡快和睦的大家庭,同學們,現(xiàn)在的蝴蝶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成員?
再如,在學減法的時候,我給學生這樣讀圖:左邊那三個蘋果屬于奶奶,右邊那三個蘋果屬于媽媽,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奶奶年齡大了,吃不了太多蘋果,為什么不少給奶奶一個?——是因為爸爸是個孝順的兒子,給她們買蘋果的時候考慮到誰也“得罪”不起,所以兩邊的蘋果一樣多!還有,奶奶吃不了再給媽媽,能夠讓婆媳感情升溫呀!學生哄然大笑,在輕松中,學習的枯燥蕩然無存,樂趣無限,課堂上溫馨一片。
三、增加動手操作
增加學生動手操作最大的好處是各種感官一起活動,對數學的知識能夠有深刻的印象,數學家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和聯(lián)系?!?/p>
數學教學不是語言學,不是歷史學,學生普遍感覺枯燥無味,因此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知識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課下提前準備好做實驗的工具:小刀、土豆、蘋果、西瓜等等,之后讓學生自己根據要求嘗試切割,在課堂上給其他同學展示。
再比如,學習了比例尺,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責任感,讓學生學為所用,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堂上用所學到的知識為學校設計一座圖書館,要求個性化,設計上要美觀大方,經濟上省錢適用,盡最大可能地體現(xiàn)出學到的知識,這樣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豐富了情感,提高了能力。
總之,教師采取別出心裁的方法教學,精益求精,學生的數學成績必然會節(jié)節(jié)拔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一定會更上一層樓。長此以往,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一定會精彩紛呈,更加高效。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