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詠梅
摘 要: 閱讀與寫作是彼此“介入”的“合作”關系。寫作表達,本質上取決于閱讀積累。讀寫結合,是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一種方式。閱讀教學中,要對課文有深入的解讀,尤其是對課文中有關寫作手法的解讀,挖掘可資利用的寫作元素,引導學生借鑒和使用,利用課文進行概括文意、仿寫結構、學用手法、化用語言的訓練,實現(xiàn)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作文表達水平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解讀課文 讀寫結合 寫作教學
閱讀和寫作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關系,是彼此“介入”的“合作”關系。葉圣陶先生指出:“寫作基于閱讀?!薄伴喿x與寫作是一貫的,閱讀得其法,閱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張志公先生指出:“只有把語言的運用(寫作)建筑在語言吸收(閱讀)的基礎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眲壬嬖V我們:閱讀是“學生獲得寫作范例的唯一途徑”。沒有閱讀或者閱讀不夠,學生就失去寫作范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溫立三先生認為,強調讀寫結合,是新課標的一個亮點,他說:“無論是教科書編者還是語文教師似乎都沒有意識到,閱讀,這個最豐富的寫作資源庫被我們遺忘久矣。此種現(xiàn)象,我概括為‘抱著金碗要飯。”他指出:閱讀與寫作的結合,大致有兩種形式:遠距離的結合形態(tài),近距離的結合形態(tài)。前者主要泛指一般性的閱讀,尤其是名著閱讀,是促進學生寫作終身發(fā)展的閱讀。后者主要指教材中的課文閱讀與寫作訓練的結合。
寫作表達,本質上取決于積累,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讀與寫是對等的彼此相關的兩個概念,在“意義”中彼此交融,不可分離。對學生而言,沒有優(yōu)良的閱讀積累,就不會有較強的寫作表達。
利用教材進行讀寫結合,在當前的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活動把讀寫結合做到最豐富厚實、最靈活多姿、最極致美妙的當屬余映潮老師。也有不少一線教師在實驗、在探究,如湖北荊門市“微點作文教學”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以現(xiàn)行教材文本為示范”,“以寫作技法為著力點”,“以學生發(fā)展層級為綱目”;李學慧、龐云龍等老師的《人教版初中序列化寫作引導教程》,結合教材設計嚴密細致的寫作訓練;劉春文的“微格作文教學”已出研究成果,等等。
利用課文,實現(xiàn)讀寫結合,前提是對課文有深入的解讀,尤其是對課文中的有關寫作手法的解讀,挖掘可資利用的寫作元素,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借鑒和使用,利用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表達水平。讓學生在讀文中領悟為文之道,知曉作文之理;在作文中實用為文之道,加深對文理的認識,同時促進閱讀能力提升。這是中小學語文讀寫結合的基本原理。梁啟超先生說:“所能教人的只有規(guī)矩。”他所說的規(guī)矩,即是“為文之道。”
在教學中,巧用課文,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對接,我做過這樣的一些嘗試。
1.把握文脈,理清思路
現(xiàn)代文教學,我一般都要求學生認真預習。預習作業(yè)有四項,我們稱之為“四項全能”,即抄詞、概要、感想、提問四項。概要這一項,就是概括文章的內容,要求按照課文本身的敘述角度概述。看起來不難,可是批改學生作業(yè)時,才真正感受到學生的概括能力實在需要訓練和提高。最典型的問題是:學生的“敘述角度”常常是錯誤的,如《金色花》、《羚羊木雕》、《走一步,再走一步》、《社戲》等課文,學生把文章里的“我”理解為“作者”;稍微復雜的文章,連文章思路都理不清楚,如《風箏》、《紫藤蘿瀑布》、《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丑小鴨》、《爸爸的花兒落了》等,弱一些的學生對文章的概述完全還原不出原文。這不僅僅是一個預習作業(yè)的質量問題,更是學生思維品質和表達能力欠缺的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于是,我訓練他們先一段段地概括把握,尤其要抓住表現(xiàn)內容發(fā)生折轉的語句、段落,從原文敘述的角度先說文章內容,還原出課文內容也就不存在問題;然后再寫出全文的內容。一年的訓練堅持下來,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算是基本達標。
訓練概括能力,養(yǎng)成有條理地思維和表達的習慣,除了預習本外,還有一個重要陣地,那就是做讀書筆記。我要求學生每天有半個小時、周末有兩個小時的讀書時間。讀書筆記作業(yè)的一項內容就是概括這一周所讀的內容。三個學期堅持寫課文概述和讀書筆記的概述,雙管齊下,收效明顯。
2.仿寫結構,優(yōu)化形體
《丑小鴨》是一個完整的關于生命歷程的故事,用了順敘的手法敘事,重點敘述了丑小鴨經(jīng)歷的苦難。而同樣是關于成長的另一篇文章《爸爸的花兒落了》,卻用了插敘手法,插敘的主要是爸爸管教“我”和教導“我”“闖練”的成長內容。順敘有文氣流動的順暢美,插敘有文氣波瀾的曲折美。為了讓學生感受兩種敘述方式的不同,并在作文中恰當?shù)剡\用,我布置學生把一篇寫人敘事的文章用這兩篇課文的結構方式分別呈現(xiàn),這種手把手教、實實在在操練讓學生收獲很大。
從結構的角度看,教材課文中常有這樣的一些典型結構特點:開門見山、卒章顯旨、巧妙過渡、伏筆照應、線索貫穿、總分結構、并列結構等。課文的這些特點,不僅僅是為我們解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服務的,最終的服務還是為了把這些特點、技巧融入學生的作文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如課文《第一次真好》就是一篇形體優(yōu)雅的范文。這篇文章,從內容上看比較簡單,屬于學生“一望而知”的文本,如何利用它作為課文的價值,那就要開發(fā)它對學生寫作上的幫助。這篇文章最大的價值在于文章的結構,對于學生的寫作來說,尤其是如何選擇和布排材料,如何在一篇文章中學會詳略有致、學會巧妙過渡,都有非常實用的借鑒價值。因此,安排學生仿寫,尤其是仿寫文章的篇法,是比較合適的。
下文是教完《第一次真好》后,學生仿寫課文結構完成的一篇小隨筆。
第一次
下雪了,走在大街上,看見雪堆得有膝蓋那么高,很是驚喜。大樹披上了雪袍,房屋戴上了雪帽,大地鋪上了雪毯,一切都是銀裝素裹的,我仿佛來到了另一個世界。
我們這個城市因為在南方,所以很難看到下大雪的情景。這是從我記事開始后第一次看到這么大的雪。雪花飛舞,“若柳絮因風起”,飄飄悠悠,悄無聲息地落在大地上,別有風味??吹竭@景象時,我心里頓時充滿了激動與喜悅。因為我以前只在電視上、電影里看過,卻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我巴不得一下子撲在雪地上。endprint
第一次看到雪,讓我興奮,令我難忘?;仨鴥簳r,無數(shù)個滋味繽紛的第一次浮現(xiàn)眼前。
余憶兒時一日,我看見桌上放著一個瓶子。不識字的我納悶地看著黑糊糊的液體,喝了一點嘗嘗。剎那間,麻麻的滋味攥住了舌頭,仿佛要將它撕裂一般。我一驚,這液體是黑色的,該不會是毒藥吧?液體的氣依然在舌尖翻滾,麻麻酥酥,嚇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真擔心自己會和這個世界說再見??謶峙罎M了我的心頭,驚慌鎖住了我的咽喉,我一聲兒也發(fā)不出。就在我心跳的速度即將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前一秒,嘴里——呀,變甜了!我眨眨眼,不知所措,趕忙跑去問媽媽,才知道我喝的是叫“可樂”的東西。驚恐早已飛到天外,驚喜的滋味在心底蕩開。美美地回味著最后一點甜味,直到上床睡覺了還在憧憬:明天一定要再喝一點!
第一次,多么奇妙而有趣。第一次嘗試做蛋糕、第一次與同學聚會、第一次畫素描受到老師表揚、第一次在勞技課上“受傷”、第一次……每一次的經(jīng)歷不同,心情也不同,可能是激動、開心,也可能是失落、沮喪……但它卻代表著我每一次的新體驗和新成長。
“第一次”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是多么寶貴。珍惜它,重視它,讓每一個第一次都為我們的生活添上一分色彩。
充分利用課文內的多種價值,這樣的仿寫就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方法。
余映潮老師大量課例中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的創(chuàng)意設計,來源于對文本的解讀和整合,來源于對學生能力訓練的關注。教材旨在為教學服務,更是為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服務,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會努力在教材里挖掘資源,開發(fā)寶庫。
教材里還有一些課文的結構值得學生掌握并很好地利用。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蠟燭》、《荷葉母親》,都是一事一議,卒章顯旨?!短K州園林》的第二段與后面段落的總分和照應關系,也體現(xiàn)了結構的精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那個極美的過渡段歷來為人稱道。段落內部的句式優(yōu)雅,整個段落既是巧妙的過渡,又是深摯的抒情。這樣的段式和句式已經(jīng)被我的學生熟練使用,如下面的兩個語言片段:
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五年級時我轉學了,而且還是南京市號稱不給帶零食的寄宿學校。也許是因為父母不滿意我的成績吧,也許是把零花錢都買了零食吃了吧,也許是因為吃了太多的辣條吧,……都無從知道??偠灾何也荒艹;毓释亮恕de,我的同學們!Ade,我的“衛(wèi)龍”和“小當家”們!
面對如此美麗的“誘惑”,我也曾屢次讓奶奶買給我吃,可是始終沒有成功過。奶奶不是說棉花糖太大了不適合我吃,就是說糖會化掉,再不然就會說竹簽容易傷到人。漸漸地,我心中的棉花糖也就“退化”成了只能看不能吃的東西。現(xiàn)在想起來,也許是奶奶沒吃過棉花糖所以誤解了吧,也許是奶奶覺得棉花糖真的不適合我吃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從那以后我再也沒嘗過棉花糖的味道。
3.學用手法,豐富表達
教材里的很多課文都有非常高雅優(yōu)美的手法。如《荷葉母親》對雨中荷葉荷花的描寫,為最后的卒章顯旨和直抒胸臆作巧妙鋪墊?!断s》的先抑后揚,《貝殼》的敘事、穿插、議論、抒情、聯(lián)想的綜合運用,還有《紫藤蘿瀑布》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前后對比、巧妙穿插等手法。
《觀舞記》前面的排比段落,連續(xù)使用“假如我是個……我要……”,通過鋪墊蓄勢,已經(jīng)把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襯托出來,使讀者急迫地想欣賞舞蹈家的精彩絕倫的表演。我的學生寫一周語文活動的隨筆開篇就用了一組排比段,語文活動帶給他的快樂以“假如我是個……我要……”段式開篇,讓讀者一下子就能感受并分享到他的快樂。
《口技》中運用了大量的側面描寫。文章要表現(xiàn)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不直接寫人,而是用側面描寫來襯托口技者。首尾兩段的道具介紹,中間摹寫聲音及觀眾的反應,都是側面襯托手法。有個學生寫班級學霸是如何專注學習、勤于請教的,就是利用周圍同學的表現(xiàn)側面襯托這個學霸的學習精神。
《行道樹》是一篇適合朗誦和演講的文章。我讓學生把課文摘抄成微型哲理文,就成了一篇非常精彩的短篇演講稿,把文字再排成詩行朗誦,學生又一次感受到詩朗誦的魅力。對課文這樣的處理非常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極好。
描景、敘事、寫人、抒情、議論等各種手法,對學生而言,最佳的范文就是教學中利用的課文。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只把它們當做閱讀的文本,分析得太多,而忽略它們在學生寫作上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活在寫作中運用課文里的手法可謂少之又少。
教材中還有不少課文的結構、手法是融在一起的,可以根據(jù)需要利用課文進行相關能力的訓練。如《看云識天氣》的第一段可以用來進行段式結構和手法的仿寫訓練。
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常。它們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嚴嚴實實地蓋住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剛才還是白云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云密布,大雨傾盆。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xiàn)什么樣的天氣。
這么一個獨立的語段里,有以下的美點可供我們品味和借鑒:
(1)段式特點:總-分-總;(2)對云的描寫:生動、富有美感;(3)比喻豐富形象;(4)句式特點:“有的像……”四個句子,先說像什么,再描寫;“還有的……”后面,直接說喻體,不做細致描寫,使得句式活潑又靈動;(5)照應手法:“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與下一句的“白云朵朵,陽光燦爛”照應,“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與“烏云密布,大雨傾盆”相照應。
像這樣的段落,無論是訓練學生段落結構還是訓練學生句式或者修辭手法的使用,都是非常好的材料和范例。
教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我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任選《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的一個詩句為題目,寫一首哲理詩。以下三首就是初一學生的作品。endprint
第一首:
不要讓過去的塵埃,
遮住光明的未來;
不要讓歷史的枷鎖,
拖累你猶豫徘徊。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因為
未來永遠煥發(fā)不褪色的光彩;
不要回憶過去的痛苦,
使你傷心悲哀。
不要追憶墨跡已干的歷史,
只需展望還未書寫的未來。
第二首:
誰知道
我們的未來會是什么樣?
充滿了太多迷茫。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卻在奔向未來的路上,
必定要背負
許多阻礙與悲傷。
雖然被一遍遍地告知
要堅強,要堅強,
可還是看不到
美麗白天鵝的形狀。
盡管如此,
我依然不放棄,
不論雨多大,風多狂。
始終相信
成長就像七色的彩虹橋,
它定是五味俱全孤單漫長,
但我仍不放棄——
這一秒不放棄,
下一秒就有希望!
第三首:
不要悲傷,
在悲傷里會迷失方向;
不要悲傷,
在悲傷里劃不動夢想的小槳。
用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
在困難面前要學會堅強;
用積極的行動把握當下,
把堅定信心寫在臉上。
駕未來的大船遠航,
用憧憬的翅膀飛翔。
你要相信——
悲傷可以轉化成力量!
4.化用語言,增強韻味
學生語文課外書市場上,有一類書很多,那就是類似好詞好句的匯編。其實,學生積累語言的最好資料庫就是我們的教材。把課文弄熟,學會直接引用和巧妙化用課文中精美雅致的語言,從而可以提高作文的語言表現(xiàn)力,這可視為讀寫結合的另一種方法。
上一屆的初三下半學期,當別的班級機械又死板地做各個區(qū)縣的模擬試卷的時候,我只是精挑一些題目做做,然后帶著學生回歸教材。我做了一件看似很傻有點違反常規(guī)的事情,我把全六本書的現(xiàn)代文課文,全都下載了電子稿。然后一篇篇地解讀,從學生閱讀和寫作可以直接利用的角度來解讀,每一篇課文,我挑出一些語段,編輯后打印出來,人手一份,利用幾節(jié)課時間,進行講解。如某一篇文章的結構如何學用,某一句話在什么情況下直接引用,哪一段話可以化用在什么樣內容的文章里,巧用某一個句式……在中考復習期間,我把回歸課文和訓練作文作為重點,回歸課文時,我會把做過的閱讀題牽進來講解,學生就有了舉一反三的意識和能力。現(xiàn)代文閱讀經(jīng)過這樣的回歸,學生面對的就不再是孤立的一個個題目了,他們更清楚地明白,所有考試的內容、難度都沒有超出教材;作文時,要求學生要用上我們講析過的課文里的東西,效果非常顯著:學生真正實現(xiàn)了閱讀和寫作的融合。
認知語言學研究指出,學生吸收語言輸出語言的內在心理機制是:解碼——接受——存貯——刺激——編碼——輸出。這啟發(fā)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閱讀和積累語言,存貯在自己的內在詞庫里,需要的時候直接提取就可以了。我們平時過多關注了“解碼”和“接受”,卻忽視了“存貯”的作用,沒有一定量的“存貯”,怎么能有合宜的“輸出”呢?
閱讀下面的這些語句,你能說它們只是某篇課文里的語句嗎?它們難道不會在某一時刻引起你的情感共振和心靈共鳴嗎?
《風箏》:
久經(jīng)訣別的故鄉(xiāng)的久經(jīng)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墜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墜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墜著,墜著。
《社戲》: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紫藤蘿瀑布》:
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
《熱愛生命》:
疲倦像漲潮一樣,從他身體的各處涌上來,但是他剛強地打起精神,絕不讓這種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沒。這種要命的疲倦,很像一片大海,一漲再漲,一點一點地淹沒他的意識。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他們兩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見面,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到一種與其說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說是心靈內在的歡樂。
《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生活正如旅行一樣。旅途上的征人所經(jīng)過的地方,有時是坦蕩平原,有時是崎嶇險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興興地向前走,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
《土地的誓言》:
對于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里懷著熾痛的熱愛。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
《觀舞記》:
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驚喜,但是除了咿啞之外,他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不需要多加分析,讀者們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這些語句具有普適性。
下面的這些語句是學生關于“零食”的作文里的,我們可以讀出課文的影子,驚嘆學生們用得巧、用得妙。
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再也沒有吃到過那夜似的零食,再也沒有看到關系那么鐵的哥們兒--哦,我再也回不到那夢似的童年了。
媽媽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口中直冒白氣,闖進屋子捧著熱乎乎剛出爐的米餅說:“兒子,快來嘗嘗你最喜歡吃的米餅!”我嘗了嘗,不錯,還是那樣的口感,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只是我感覺到那種味道又在冰冷的空氣中蕩漾了。endprint
每當放學買辣條吃的時刻,我就如同一個嬰兒,看到了朝陽下一朵耀眼的紅蓮,深林中一只炫舞的孔雀,我想叫出心中的喜悅,但除了咿呀之外,我找不到合適的語言。
有了媽媽“無限量”零食,我奮斗得更起勁了,我知道我正走在奔向“南外”的崎嶇道路上。愈是困難險阻,愈要努力,便會覺得奇趣橫生,體會到一種奇絕壯絕的美趣。經(jīng)過我的不懈努力,3月31日,我終于成為了一名南外的優(yōu)錄生,實現(xiàn)了我的理想。
偷吃零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時到了快被發(fā)現(xiàn)的時候,靠我的小聰明,才能化險為夷。糖果、巧克力、薯片,我的零食們,你們必須被解放!
有一天走到雞柳店前,我嚷著要買,從來不拒絕我的奶奶居然說“不行”,我急得要哭,眼淚在眼眶中打轉。那天我因為這件事一直嘟著嘴,奶奶很為難。我不出去玩,東西也很少吃。終于奶奶答應第二天偷偷買給我吃,我很重的心忽而輕松了許多,身體也似乎舒展到說不出的大。
以下摘錄的是學生在校園賞秋之后作文里的語言。
漸漸地,漸漸地,楓葉紅了,秋天的腳步近了。
這里的春紅早已謝了,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只是這一株不起眼的小紫花,它站立在這兒,忘記了它的小,忘記了它的不起眼,它傲視一切花朵的倔強征服了我。
同學們興奮地沖下樓去,蹦跳著,歡笑著。大門口,樓梯旁,瞧去,一大群一大群滿是的。跑著,鬧著,拍幾張照,寫幾個字,填幾張表。風涼悠悠的,心熱騰騰的。
空氣里充滿了各種秋花的香氣;閉了眼,嘴里仿佛已是銀杏那香澀的氣息。樹下是同學們歡聲笑語的嬉鬧聲,聲音傳遍了整個校園。杜鵑也趕來湊熱鬧:簇擁在花壇邊,盛開在大樹下,優(yōu)雅的,大氣的,像來趕赴一場秋天的約會,興致勃勃的。香樟是最尋常的,隨處可見。看,操場邊、土丘上,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銀杏樹悄悄染上了一頭金發(fā),孤芳自賞時,風兒也來湊個熱鬧,吹起銀杏飄逸的頭發(fā),吹落了急于自由的橙黃的銀杏果,小球般的果實“骨碌碌”地滾下了土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爭當著跑步比賽的第一名。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是第一!”它們在笑。
“我是第一!”它們嚷嚷。
教材是什么?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是憑借,正確對待教材的態(tài)度是用教材教。要讓學生離開語文課堂、離開語文教師后具備較強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利用課文,實現(xiàn)閱讀和寫作的對接是一種永不過時的好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