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語文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溝通的主要方式。但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成了一大教學難題。由于語言的不同,導致很多學生對于語文更是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并不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根本就學不好語文,而是我們從事于少數民族地區(qū)教育工作者的教學方式不恰當,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們學習語文的實際困難問題,精心設計出有利于他們學好語文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少數民族學生理解文章和寫好文章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學習漢語文知識的最終目標,使學生達到能透徹地理解別人寫的文章及自己寫好文章。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語更是我國的主要語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漢語的工具作用顯得日益突出。甘孜州是個以藏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地區(qū),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落后,再加上少數民族受其長期的歷史因素、本民族風俗習慣和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使其語文能力素養(yǎng)都比較落后,主要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說能力、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等。我想,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都有深刻的體會,學生的語文基礎掌握能力普遍偏低,有的甚至聽不懂普通話,更不用說聽、說、讀、寫了,這給我們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從事語文教學的教師帶來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了。
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這一特點,我們在少數民族地區(qū)任教的老師怎樣開展語文教學,又怎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呢?我認為應該注重以下幾點:
一、正確認識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資源匱乏,一直處于教師加課本的模式,無法進行直觀教學,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師資力量薄弱、教師不負責,部分教師是少數民族教師或者本地教師,年齡偏大,學歷低,普通話水平不高。少數民族教師受母語影響比較深,發(fā)音經常出現偏差現象,帶有民族口音。在甘孜州鄉(xiāng)村教育上,還存在著一個問題,因為語言的不通,外來教師在課堂教學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久而久之很多教師就失去了教學興趣,甚至得過且過,導致很多鄉(xiāng)村學校教學水平很差、學生入學率低等情況,但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捧著良心教書”。
(三)農村家長思想觀念淡薄,學生課后輔導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孩子在家和父母交談都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從小習慣民族語言表達,進入小學后才開始學習語文,因此讓家長輔導學生學習都是于事無補。
(四)學生基礎差、底子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一般都比較偏遠落后,居住的大都是本民族的人,一方面學生的漢語言經驗不足,漢語學習的渠道少;另外一方面由于世面見得少,很少與外面人接觸,膽子比較小,比較淳樸、靦腆,見到陌生人就感到羞澀,不善于表達,也害怕表達,因此生活中用漢語表達機會越來越少。
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的策略
(一)根據學生學習的差異性,實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作為一種傳統的教育思想,應貫穿于我們的整個教育和教學中,而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更有意義。弄清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存在的困難,并有目的地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反對古板的教學方式,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由于以往漢語教學方式老套,缺乏新意,很難吸引學生。而多媒體恰好彌補了這一缺陷,使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直觀形象,能夠使學生身臨其境,大大增強視聽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最好都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教材中所出現的景點、人物等。如在講《生命 生命》這一課時,學生們并不能感受生命真正的意義,當我用多媒體出示關于生命的視頻及圖片時,我看見學生們都落下了真誠的眼淚。
(三)師生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小學教師是少數民族學生成長中的重要啟蒙教師,無論是在生活和課堂上都應關心愛護學生。許多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漢語基礎較差,在學習中受到多次挫敗,因而缺乏自信心甚至產生較強的自卑感等問題,導致學習動力不足。教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時時關注他們,接近他們。主動找他們談心,和他們談學習、談理想、談未來。在思想上和感情上與之溝通,成為他們可信賴的朋友。當然,這一過程,漫長而又乏味,教師需要耐心堅持。教師授課時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能只是照本宣讀,開設多樣課堂活動,如詩歌朗誦、小品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加強對漢語學習的投入,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幫助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總之,為實現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育的跨越發(fā)展應付出不懈努力。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語文教學難題,需要語文教師勇于探索,認真鉆研,充分了解學生心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由于少數民族地區(qū)在家長觀念、教師素養(yǎng)、學生基礎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語文教學的質量。我們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地區(qū)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讓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在學習道路上更能得心應手。
(編輯:劉 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