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對目前工科院校雙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在卓越工程師教育這個大背景下探討如何創(chuàng)新特色教學模式,把英語教學和學科專業(yè)課程教學結合起來,探索適合的雙語教學模式,真正實施雙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雙語教學;工科院校;教學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078-02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簡稱“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項目,其目的是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實現工業(yè)化和現代化奠定人力資源優(yōu)勢。為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對工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卓越背景對大學生的國際化教育培養(yǎng)提出了明確和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積極深化工科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著力培養(yǎng)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優(yōu)秀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綜合素質的優(yōu)秀工程應用型人才。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把英語教學和學科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結合起來,實施雙語教學。
一、雙語教學的含義
“雙語”這一術語來自拉丁語,布龍菲爾德將“雙語”定義為“如果學外語學得跟本地人一樣,同時又沒忘掉本族語,這就產生了雙語現象”。最早的雙語教學是伴隨著雙語現象出現的,目的是讓學習者在學齡階段就能掌握母語以外的另外一種本地或本國家通用的語言,熟練地在不同的人群之間進行交流和交往。隨著社會的推進,雙語教學在很多國家或地區(qū)日益發(fā)展起來。當然,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雙語所指的具體內容也有所不同。而在我國大陸地區(qū),最早的雙語概念主要指各種不同的少數民族學習漢語的問題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在國際上的影響逐漸擴大,近年來,國內又掀起了雙語教學的熱潮,這時的雙語主要是指漢語和英語。國際通行的一般意義的雙語教學的基本要求是:在教育過程中,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體,使學生在整體學識、兩種語言能力以及這兩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學習及成長上,均能達到順利而自然的發(fā)展。在這里,第二種語言是教學的語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內容或科目。在大學的雙語教學中,為了鍛煉學生的能力,實現雙語教學的雙重教學目標,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注入式”教學方法,代之以“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因此,學習過程就成為了教學過程的重點,教師提出課題,學生運用知識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雙語教學中應注意正確處理好外語教學與專業(yè)課教學的關系。必須明確雙語教學不是單純地學外語,而是用外語學,學生應重點掌握專業(yè)知識,切忌將雙語課變?yōu)槠胀ㄓ⒄Z課的翻版。由于雙語教學是一種全新教學模式,因此,如何考核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是雙語教學的另一個重點和難點。
二、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雙語教學培養(yǎng)模式
雙語教學通過在學校教學中使用第二種語言進行學科教學,培養(yǎng)學生靈活使用兩種語言的能力。根據目前各個學校的教學模式,雙語教學的模式主要可分為浸入式雙語教學、維持式雙語教學和過渡式雙語教學三種。
1.浸入式教學法。浸入式教學法作為語言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校時,全部或一半時間被“浸入”在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使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同時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第二語言此時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內容,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工具。浸入式教學能使學生有效地學習母語和第二語言,并能有效地通過第二語言掌握學科知識,通過第二語言的學習增進對他國文化的理解。
2.維持式雙語教學。維持式雙語教學是指學生剛入學時全部采用母語教學,逐步過渡到部分學科采用外語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外語發(fā)展和母語維持并重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平衡使用兩種語言教學,既保持學生的母語學習能力,又強化他們的外語聽、說和寫等能力,最終達到靈活運用兩種語言進行專業(yè)知識學習的教學目標。
3.過渡式雙語教學。過渡式雙語教學是指學生入學初期采用母語教學,待其具備了一定的外語基礎后,對部分學科使用外語教學,逐步過渡到完全采用第二語言講授。它與沉浸式雙語教學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生開始借助母語作為學習和交流的媒介,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外語工具,最終向純外語教學過渡,學生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這種模式較適合母語背景一致且缺乏外語環(huán)境的學生。
三、卓越背景下工科院校雙語教學培養(yǎng)模式的建立
1.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在工科院校的運用。根據“卓越計劃”要求,“參與高校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工程教育資源和高水平的工程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國際交流、到海外企業(yè)實習,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然而,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大規(guī)模組織大學生進行國際交流或是進行海外企業(yè)實習,對于我國的高校雙語教學而言還是有很大難度的。因此,在“卓越計劃”的具體落實和推進過程中,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多方式、多層次構建雙語教學平臺。雙語教學在學科教育中的實施,首先就要考慮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實施浸入式教學法和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聽說基礎,這樣才能讓兩種語言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領會學科知識的同時,能夠靈活地掌握并使用兩種語言。然而目前大多數地方性工科院校在學科教育中兩種教學語言不平衡,針對大部分學生英語基礎較弱,學生英語的聽力、閱讀以及口語水平欠佳的現狀,可采用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開展教學。
2.工科院校建立完善的雙語師資引進和培訓機制。工科院校雙語教學能不能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有一支能勝任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因此,對于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的建設要足夠重視,不斷地、有計劃地加大、加快。工科院校應增加雙語教學教師的對外交流機會,每年都可以“送出去”一定數量的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并選擇一兩門國外大學的相關專業(yè)課程,進行跟班學習教學或是對其教學方法和模式進行觀摩學習。同時,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請進來”方式,歡迎那些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和教育事業(yè)的人加入到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中來。在這樣的方針指導下,能勝任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會逐步建立起來的。真正要搞好雙語教學,不僅需要教師,還要建立起有效的長期的激勵機制。為了真正搞好雙語教學,學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及落實好“卓越計劃”的要求。為了調動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積極性,需要鼓勵有條件的教師開展雙語教學實踐。雙語教學不同于母語教學,雙語教學的模式又不盡相同,因而對于該類課程的質量評估要求特別。在“卓越計劃”背景下,為了培養(yǎng)出具有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需要進一步開展雙語教學實踐。
雙語教學目前在教育界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匯,在上海、遼寧、山東、廣東、江蘇等許多省市的許多地區(qū)和學校,雙語教學實驗大有由“星星之火”轉為“燎原之勢”的趨勢。開展雙語教學是一個舊課題,在“卓越計劃”背景下的英語雙語教學研究是一個新課題。在這個大背景下,重視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在工科院校的應用與研究,研究和組織開展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齊晶瑤,王文利.關于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05,(03).
[2]滕小瑛.雙語教學的探索與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5,(07).
[3]李慧仙.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及走向[J].中國地質教育,2005,(03).
[4]李春華,嚴明.專業(yè)外語向雙語教學過渡的影響因素分析[J].石油教育,2004,(04).
[5]王海燕,劉迎春.高校雙語師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3).
[6]錢春麗,趙五一.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3).
[7]康立新.從中加兩國比較看我國實施“雙語教學”的不可行性[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03).
[8]蔡明山;姚春梅.正確認識和處理大學雙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05(05).
[9]王蒙,方傳余.關于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思考[J].安徽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5,(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