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建霞
內容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說明文教學應從“把握觀點,提取信息;領會作品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等層面著力,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取信息,突破教學的重難點,領會作品中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體會作品中的人文內涵。
關鍵詞:現(xiàn)代信息技術 說明文教學 提取信息 科學精神 人文內涵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解說事物、闡明事理、傳播知識為目的的一種文體。說明文作為一種實用文體,在中小學教材中占有一定比例,是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日益進步,對科技的闡釋,對產(chǎn)品的介紹及使用說明等等日益顯示其重要性,因此說明文的閱讀及寫作毋庸置疑的顯得重要?,F(xiàn)代信息社會,對信息的獲取及信息的處理能力日漸重要,而說明文的學習也是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然而,說明文的教學卻很不樂觀,說明文教學重在固有文體知識的學習,往往局限在先找說明對象,再分析說明特征,接著學習說明方法及說明順序。這樣的教學會流于形式的學習,不能觸及說明文深層次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感覺枯燥,實際教者也乏味,導致說明文教學教者不喜歡,學生也不喜歡,老師們執(zhí)教公開課、研究課很少選擇說明文?!靶抡n標”中規(guī)定“閱讀新聞和說明性文章,能把握基本觀點,獲取主要信息?!薄伴喿x科技作品,還應注意領會作品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焙茱@然,對說明文的教學不能局限在傳統(tǒng)的文體知識上,應從“把握觀點,提取信息;領會作品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層面去學習。這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學習說明文的真諦。在說明文的教學中,如何實施新課標,使學生學得有趣。筆者認為在說明文教學中巧妙而又合理的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事實上,新課標也規(guī)定“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和多種媒體學習語文”,現(xiàn)代科技迅猛發(fā)展,母語課程與信息技術的關系日益密切,各國母語課程都主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具體到說明文的教學中如何恰當?shù)亟柚F(xiàn)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說明文的教學。筆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看法:
一.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陶行知說:“教學方法必須依據(jù)學生的興趣,采用多種手段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樂趣?!辈剪敿{也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說明文的學習首要障礙就是興趣的問題,而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等等,它將畫面、聲響及文字融合一體,將說明文的抽象枯燥甚至深奧的科技知識變得鮮明直觀,形象動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向沙漠進軍》可以在節(jié)奏強烈的背景音樂下播放近年來發(fā)生沙塵暴的視頻,然后在茫茫沙海中推出:向沙漠進軍。這種視聽結合使學生有強烈的震撼,激發(fā)學生環(huán)境意識,激發(fā)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閱讀興趣。在這種主體愿望極強烈的求知欲的支配下進行說明文的學習自然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多媒體,還可利用網(wǎng)絡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學習《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文章時,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趙州橋、盧溝橋、蘇州園林及故宮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并用解說詞或導游的形式對其介紹,然后再開始文本的學習。這樣不僅激發(fā)學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學習,自己對所學內容先有感性認識又有思考練習,再看名家是怎樣介紹的,這樣學生容易建構說明文的讀寫知識,便于從根本上解決學習說明文的問題,提高說明文的讀寫能力,使學生對說明文保持持久的閱讀興趣。
有的老師在教授《海洋是未來的糧倉》,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網(wǎng)頁,下載課文中提到的有關海藻、浮游生物、魚蝦等等文字資料、圖片,在老師的指導下制成網(wǎng)頁。上課時,老師讓學生瀏覽各小組的成果并進行評價,結果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學生(包括平時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在整個活動中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從搜集資料到課堂發(fā)言都相當活躍。有的學生還通過BBS,E—mail進行交流和討論。①美學家王朝聞說:“只有訴諸感覺的東西,才能引起強烈的感動。”在說明文的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教學的目的、內容及學情借助信息技術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說明文學習的興趣。
二.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把握觀點,獲取信息
說明文作為實用文章中的科普文章,閱讀應以理解為目的,其基本閱讀姿態(tài)是解讀型的。②文章寫了什么是關鍵,正如“新課標”中所規(guī)定的“閱讀說明文要把握觀點,獲取信息”。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篩選提取信息,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快捷方便及信息量大,作方法的指導及學習結果的展示。如: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在教授《神奇的激光》中有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這是老師給你們篩選的信息。下面就是大家篩選信息,老師要告訴你們方法,這樣一篇長文章,我們要明確他講的是什么,就要提取文中的主要句子來知道這一篇文章、這一段寫的是什么。這就是“提取主句法”。那么,什么是提取主句呢?(大屏幕顯示)(生讀“提取主句法”:提取主句,就是提取文中的總說句、首括句、中心句、主旨句、結論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現(xiàn)文、段中的關鍵信息)
師:現(xiàn)在請你們提取全文的主句。
……
師:完全正確,你抓住的是“由此可見”,這個語言是表示總說的。你看,我們的答案就是。(大屏幕顯示:全文的主句式“神奇的激光”,第二部分第二段的主句是“從科研的角度看人們將激光按其形態(tài)特征分為五種”,第三部分第二段的主句是“形成激光不可少的條件是大氣、磁場和太陽風”。)③
接著余老師采用“提取主句法”引導學生提取《蘇州園林》一文的主要信息,接著又用多媒體介紹“組合要言法”,進一步指導學生提取信息,并且整理信息,以此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余老師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特點,指導學生提取整理信息的方法及展示結論。試想,如果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粉筆及黑板,那課堂的效率要低得多。在有的說明文中,主要信息量是很大的,沒辦法利用課堂板書展示。如在著名特級教師丁衛(wèi)軍在自己的博客中發(fā)表的一個說明文課例《生物入侵者》有這樣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endprint
活動一:提取文中的信息,圍繞“生物入侵者”寫一段話。
要求:從文章中篩選主要信息,可以選用原句,也可以進行概括。注意遵循原文的行文思路。
學生依要求提取信息,老師用PPT展示結論。本文涉及的信息量較大,用傳統(tǒng)的板書無法當堂完成,借助多媒體,節(jié)省時間,信息的顯示直觀清晰,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
三.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
說明文因其語言以說明介紹、闡釋為主,帶有很強的專業(yè)性,又因其內容的科技性及知識性,通常是教師及學生陌生的內容,給閱讀帶來障礙。這自然成了教學的難點,同時語言及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要掃除閱讀障礙,突破化解重難點,巧借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利用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性及多媒體視頻的直觀形象和聲響、圖畫的立體動感效應能取到很好的作用。如《中國石拱橋》《景泰藍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等文,由于學生缺乏這類知識,僅靠講解或從文本語言文字本身出發(fā),難以真正學懂文本的內容;但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演示文中難懂的原理及程序,這樣很容易化解難點,為文章言語形式的學習鋪路搭橋。如教授《死海不死》海水浮力大的原因時,可以放映相關錄像或用多媒體展示相關過程,在短暫的時間里將枯燥抽象的原理用形象直觀的方式再現(xiàn),不僅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還能化解教學難點,便于進行教學重點的學習?!短K州園林》一文,蘇州園林的特征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有位教師在執(zhí)教時是這樣處理的:
(教師在分析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點時,放蘇州園林的幻燈片。幻燈片上顯示了蘇州園林的獨特風格,優(yōu)美的景致,使學生對“圖畫美”這一特征有了十分形象的理解記憶。學生們不時發(fā)出一聲聲驚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這由衷的贊美聲中,學生理解了蘇州園林設計者的匠心。幻燈片清楚地展現(xiàn)出蘇州園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高低屈曲、任其自然”的特點。亭臺軒榭的不講究對稱的布局很有圖畫美的自然之趣。栽種和修剪樹木著眼畫意?;▔屠茸邮咕爸律?,層次多。還有角落的圖畫美、門窗的雕鏤美以及色彩的淡雅美。)
師:作者具體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哪幾個特點?在介紹這些特點時,采用了怎樣的說明角度?(然后放配樂朗讀錄音,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課文內容,再回答所提出問題,這樣視聽器官交替使用。)
(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很快就理清了所說明的內容及作者所采用的說明角度,即:設計者的主觀意圖和游覽者的客觀感受。)④
教例中,教師運用多媒體,通過視聽形象來增強教學效果。教師先放蘇州園林幻燈片,將文中所講的圖畫美一一展示在畫面上,直觀形象。之后,再配以配樂朗讀錄音,視聽形象的交替使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破本文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同時從“學生的驚嘆”聲中,本文隱性的重點“感受園林文化的魅力及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潤物細無聲”地得以落實。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也得以體現(xiàn)。
在突破教學重難點上,筆者認為尤其是在最新科技文章的教學時,要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突破化解教學重難點,破解學生畏懼科技文討厭科技文的心理難題,引導學生采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來閱讀科技文,從而真正將教學由課內走向課外,學以致用。
四.借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領會作品中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
北京教育學院王漫指出:“說明文教學,要注意提高學生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間接培養(yǎng)科學精神(好奇、探索、求真、嚴謹……)優(yōu)秀的科普文章,對于激發(fā)青少年的科學興趣和科技愛好,歷來起著重要作用。我們之所以說‘間接培養(yǎng)科學精神,是因為: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素養(yǎng)的訓練,還是要靠理科來完成;語文課上閱讀科技文章,只能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邏輯性,來感受作者思維的科學性。新課標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那么,我們就要思考:科學精神與科學的思想方法,指什么?有哪些具體內涵?一般說來,有這樣幾個要點:注重觀察、講究實證、求真務實、敢于創(chuàng)新。”王漫老師講到“語文課上閱讀科技文章,只能通過語言文字本身的邏輯性,來感受作者思維的科學性。”這個觀點筆者不敢茍同,但從語言文字本身來領會作品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應該是執(zhí)教者的著力點。尤其是將語言的學習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會取得好的效果。下面是著名特級教師丁衛(wèi)軍執(zhí)教的《蘇州園林》的一個片段(出自丁老師的新浪博客):
丁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關鍵字詞并指導學生提取主要信息,要求學生將原文壓縮一篇200—300字的短文。在共同學習后,教師用 PPT展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 。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 ,講究 ,講究 ,講究 ??傊磺卸家獮闃嫵?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蘇州園林可 ,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一個“ ”字。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 。蘇州園林的花墻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 和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 。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是高度的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給人 的感覺。
師:請一位同學來填空。
生: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 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蘇州園林的建筑可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一個“妙”字。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蘇州園林的花墻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層次和深度。endprint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就是蘇州園林在每一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蘇州園林里的門和窗,圖案設計和雕鏤琢磨功夫都是工藝美術的上品,是高度的 圖案畫。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給人 安靜閑適的感覺。
師:脫離書本就更好了。大家把“雕鏤”齊讀兩遍,注意一下字形,感覺大家讀起來還有些拗。這一段話是老師的壓縮,和其他兩位同學相比,看來有的地方還可以更簡潔一些。但,剛才同學說,亭臺軒榭不講究對稱,丁老師這里,要大家填“絕不講究對稱”,這個“絕”字不能丟。大家覺得呢?
生:不能丟。絕,語氣很堅定,態(tài)度很明確,強調了蘇州園林的建筑講究自然之趣。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到位,很有底氣。
師:作者說“蘇州園林的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這個“也”字看起來有些多余?你說呢?
生:不僅是樹木的栽種和修剪著眼在畫意,其他方面也是這樣的。前文“都成一幅畫的效果”、“又是入畫的一景”,承上文。
師:理由很充分??磥碓趬嚎s的時候需要很好地進行一番推敲的。
丁老師引導學生學習文中關鍵字詞及提煉信息,然后借助多媒體的直觀快捷信息量大,直接借助多媒體用填空的形式檢練學生提取信息的準確性,并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語言層面“絕”“也”等體會語言的準確性及科學性。關鍵字詞的學習不僅是解決閱讀層面文字的障礙,也是本文理解蘇州園林特征的必要,由字詞的理解,信息的篩選提煉的準確到語言的準確科學,步步深入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征進行科學的介紹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領會作品體現(xiàn)的科學精神與科學思想方法。指導學生學會準確無誤的提取信息,體會作品的嚴謹科學的用語,這些都是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的重要內涵。
說明文的學習還可借助網(wǎng)絡資源領會作品中科學精神及科學思想方法。如特級教師張玉新在教授《〈物種起源〉導言》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師:很好!那我們就跳過什么結構思路寫法之類的內容。請問,達爾文的學說在創(chuàng)立之初就遭到批判,那么,在當今社會,人們對達爾文的學說持什么觀點呢?有什么證據(jù)呢?
(學生搖頭,表示困惑。)
師:科學是在證偽中前進的。就連牛頓的三大定律也只適用于一定的范疇,也有局限性。達爾文的進化論也存在局限性,在現(xiàn)代科學領域、考古等領域也在不斷顯露出局限性。今天學習這樣一篇文章,難道僅僅是為了弄懂它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嗎?顯然不是。我也覺得沒有必要研究這些,況且作為節(jié)選的文章,也已經(jīng)不是全貌;再說停留在對什么寫作特點的繁瑣分析上,恐怕也不是今后語文學習的方向。那我們學什么?以課文為引子或突破口,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有關書籍或在網(wǎng)上搜索相關信息,對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進行綜述,力圖把握目前這個問題的理論前沿;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嘗試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快樂,體驗語文學習的成就感。
大家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下節(jié)課請同學們宣讀自己的“研究”成果。⑤
自主、合作、探究、質疑、搜集處理信息、求證等同樣是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的重要內涵。老師借助網(wǎng)絡資源書籍等引導學生跳出文章內容的學習,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學生搜集理論前沿關于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來看文章本身,這樣的學習是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科學的學習。
五.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感悟說明文的人文內涵
說明文的教學,同樣要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閱讀事物說明文,要注重內在的文化價值,外在的特征是內在文化的外現(xiàn)。
例如,閱讀建筑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故宮博物院》、《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蘇州園林》、《說屏》等),只有讀懂了建筑物的人文內涵,才算真正抓住了“說明對象的特征”!可以借助多媒體的畫面、聲響、色彩等優(yōu)勢,播放相關實景或相關紀錄片(如《故宮博物院》《蘇州園林》已有現(xiàn)成的紀錄片)等輔助教學,在觀看實景中既是學習文本,又自然是文化的認識及熏陶。建筑本身,就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建筑的靈魂,在于特定的文化精神。上文一位老師講的《蘇州園林》,在展示幻燈片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發(fā)出贊嘆聲就是很好的實證。
介紹科學知識或自然現(xiàn)象的事理說明文,要認識到科技及自然與人類發(fā)展的關系。例如《向沙漠進軍》思考自然、環(huán)境及人類的生存發(fā)展;讀《生物入侵者》,思考全球化給人類生存帶來的新問題;讀《奇妙的克隆》,思考科技發(fā)展給道德倫理帶來的新挑戰(zhàn)。利用網(wǎng)絡資源的豐富性,可以充分地搜集相關資料,然后有選擇有針對地作為教學資源補充,提高說明文的教學效率。
由此可見,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能提高說明文教學的效果。但在運用中,一定要結合教學的需要適時、適量、適度的運用,真正做到優(yōu)化說明文的教學。
注釋
①紀宏巖《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的整合》《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年第7期p116
②王榮生,宋冬生《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p195
③李華平,劉敏《語文教師精彩教學片斷品析》四川師范大學電子出版社p58—60
④廖圣河《語文微格教學》中國林業(yè)出版社p185—186
⑤高偉毅,劉淼《一線考察:語文優(yōu)質課例篇》山東教育出版社p170
(作者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