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摘 要】教師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作業(yè)能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方法與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習能力。分層作業(yè)的設計和布置,符合學生實際,使全部學生都能主動、生動地學習,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模式。
【關鍵詞】作業(yè)創(chuàng)意;分層設計;激發(fā)潛能
數學作業(yè)是師生交流的橋梁;是學生經歷數學學習過程的活動形式;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作業(yè)能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掌握數學知識、獲得數學方法與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習能力。同時,還能為教師和家長提供衡量學生數學學習程度的依據。所以我在具體的教學中一般都是給學生布置一些分層作業(yè)來實現這一目標,下面是我關于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設計分層作業(yè)的點滴體會。
一、學生分層,確定分層作業(yè)的對象
根據學生的智力、基礎、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意愿等,將學生分成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暫差生或學困生分為C組,中等水平的學生分為B組,優(yōu)等生分為 A組。 這樣分組的目的是可以使學生合理定位,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同時也能獲悉其他同學的基本情況,便于同學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將學生分層之后,作業(yè)也分成三個層次:
基本練習: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如簡單的計算、基本畫圖、熟記公式、定理等鞏固練習,主要適合于C組學生。
綜合練習:重在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適合B組學生。
開放性的練習:題型靈活多樣,偏重于理解、想象、運用,一般適合于A組學生。
在具體設計分層作業(yè)時,原則上是給C組布置與教材例題類似的作業(yè),目的是能讓他們仿照例題能找出解題方法,掌握新知;給B組布置一些例題的變式練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學會靈活的運用,提高和鞏固所學知識;給A組布置一些開放性和綜合性的題目,使他們能把知識拓展延伸,提高優(yōu)秀生的數學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針對上述三個層次作業(yè)的特點和要求,可以設計出獨立型分層作業(yè)和合作型分層作業(yè)。
二、獨立型分層作業(yè)
1.按題目的難易程度設計分層作業(yè)
例1:教材上有一道二次根式計算的例題:
計算:(1)(√2+1)(√2-1);
(2)(√a+√2b)(√a-√2b).
在講解學習后,我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如下:
計算:(1)(√3+√2)(√3-√2);
(2)(√2a+√3)(√2a-√3)
2.按掌握知識的不同程度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yè)(一點多題,由淺入深)
例2:學了因式分解后,可以設計這樣一組作業(yè):
A組: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3ax2-3ay4 (2)-2xy-x2-y2 (3)3ax2+6axy+3ay2
B組:利用圖形面積因式分解:
①a2+3ab+2b2 ②a2+b2+c2+2ab+2bc+2ac
C組:請你從下列各式中,任意選擇兩式作差,并將得到的結果因式分解:
9a2, (x+y)2, 1, 4b2
C組的學生不僅要學會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而且要懂得借助課本內容的思想方法去編擬習題,這也是有效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式。這樣的作業(yè)既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鞏固了課本知識,而且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發(fā)展的機會。
3.按目標的不同對同一作業(yè)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例3:某面包店出售每個成本為5元的面包,當單價為7元時,每天可賣出160個,在此基礎上,這種面包的單價每提高1元時,每天就會少賣20個,設這種面包的單價為x元,每天銷售這種面包所獲得的利潤為y元,
(1)用含有x的代數式分別表示出每個面包的利潤與賣出的面包個數;
(2)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3)當面包單價為多少時,該零售店每天銷售這種面包獲得的利潤最大?最大利潤是多少?
要求是:C組同學至少完成(1)和(2),B組同學至少完成(2)和(3),A組同學直接做(3),并提示他們,如果在做題的過程當中遇到問題,則可以一步一步地做。具體做法是:(1)對同一道題目由易到難梯度設置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由淺入深一步一步探索,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嘗試,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從教學效果的角度看,設問的梯度可以幫助學生挖掘問題的多面性,達到深層次認識問題的本質,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三、合作型分層作業(yè)
由于不同的學生的能力有所差異,有些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有些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再者新課程不僅強調學生獨立思考,更強調合作交流。所以,在設計分層作業(yè)時,我還有意地安排一些合作型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例4:以本地區(qū)今年3月春季氣溫變化情況為課題,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選擇、研究現象的分析并展示研究結果。
(1)從哪里搜集到有關的數據?
(2)用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表現最鮮明具體?
(3)根據數據繪制統(tǒng)計圖。
(4)從統(tǒng)計圖中可以分析出哪些情況?
數學問題的解決往往可以有不同的方案,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解題方案,都有可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又可以與別人共同討論不同方案的優(yōu)缺點,這對于發(fā)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十分有利。上述的合作型作業(yè)通過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分享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樂趣,增加了積極的數學情感體驗。同時,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總之,分層作業(yè)的設計和布置,符合學生實際,使全部學生都能主動、生動地學習,是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素質的一種有效模式,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全面發(fā)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