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積累;語文素
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76—01
我們強調(diào)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不應該以此淡化質(zhì)量意識;我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但不能因此而舍本求末。能力與知識都是新課程三維目標的重要元素,它們緊密聯(lián)系,且息息相關(guān)。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學科,語文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應用同等重要。在此,筆者從這兩個方面談談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認識。
一、注重知識的積累,樹立正確的語文觀
1.培養(yǎng)讀書興趣,重視文化積累。教材中每一篇精美的范文,都是開啟學生語文視野的窗戶,教師應該以此為敲門磚,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如,在教學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寫的《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節(jié)選自《城南舊事》的散文時,筆者特意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城南舊事》的另一個片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篇課文學完后,筆者驚喜地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都在課余時間專注地閱讀《城南舊事》,這也正是筆者在課堂上進行課外閱讀的用意所在。
2.加強朗讀、背誦,重視語言積累。古人學習語文強調(diào)讀得多,記得多,這樣才能博聞強記,厚積薄發(fā),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也有與此相通的道理。因為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不管是理解還是表達,都需要充實的語言積累作后盾。因此,重視語言積累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筆者在上小學四、五年級時,老師就曾要求我們大量背誦名篇佳作、警句格言、詩詞和成語等,雖然是強迫的教學行為,但的確使筆者受益匪淺。我們現(xiàn)行的教材中,要求背誦的篇目并不多,作為語文教師,應該選擇性地規(guī)定背誦的篇目、片段或妙語佳句,讓學生熟讀成誦,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
3.拓展語文視野,重視生活積累。生活中時時處處皆語文。生活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chǔ),語文學習又是認識生活、參與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的手段。所以,語文教師除了要把握好四十分鐘的課堂質(zhì)量之外,還要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學校、家庭和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使學生在“用語文”中“學語文”。如,筆者在開展“走進信息世界”這一單元的語文學習時,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了書中提供的材料之后,鼓勵學生通過調(diào)查訪問、觀察記錄、資料查詢、演講辯論、辦信息小報、寫研究報告等形式,感受現(xiàn)代信息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對我們學習、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 重視方法的指導,提高語文素養(yǎng)。新課程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比如,許多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實踐表明,許多學生并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究其原因,很多學生壓根兒不知道怎樣去預習。其實,教師要想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首先要明確預習的目的,提出預習要求,指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比如,查找哪些資料,理解哪些字詞,思考哪個問題等等。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督促其長期堅持下去,不僅能使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在給本班學生上課時,就經(jīng)常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書上布滿了預習的痕跡。有詞語的注釋,生字的注音,相關(guān)的資料,自己的感想,不懂的問題等。這樣的課堂,會因為學生預習充分,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高,舉手多,信心增強。
2. 加強日常的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僅要重視方法的指導,還要對學生加強訓練,方能達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不斷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交流,使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其實,學生聽、說、讀、寫以及其他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是建立在積累與訓練的基礎(chǔ)上的。只要語文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質(zhì)量意識,認真鉆研教材,思考教法,注重引導,學生的語文能力就會與知識的積累同步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思維品質(zhì)和思想修養(yǎng)也會得到全面的提高。
總之,語文成績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語文教師認真抓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踏踏實實地教,扎扎實實地練,從基礎(chǔ)做起,長遠計議,立足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
?笙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