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摘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效率,就要充分利用教師、學生和教材為基礎的課堂資源。立足教學實踐對如何充分利用這三種課堂資源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進行探索。
關鍵詞;課堂資源;挖掘教材;巧設問題;評價機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深入,各種高效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是一堂課就45分鐘,我們肯定不能一一照搬他人的高深理論,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課堂資源來謀求高效課堂。課堂資源包括教師、學生和教材,基于這三個要素,我們一定要課堂上能整合教材內(nèi)容,設置啟發(fā)性問題激活學生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升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就如何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提升小學語文課堂進行討論。
一、充分利用教材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經(jīng)典名篇,里面不乏經(jīng)典的詞匯運用和優(yōu)美的句子和,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們掌握基本詞匯,然后體味語言,升華情感,描摹名家的表達技巧,提升語文素。
譬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草原》一課時,我們不但要求同學們能默寫和運用新詞,諸如:勾勒、渲染等,還要能找出描摹草原的經(jīng)典句子,諸如“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輕輕流入云際”“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保尨蠹腋鶕?jù)作者的描寫想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景象,進而掌握狀景技巧;最后感受草原上的風土人情,體會蒙漢的民族感情……
總之,教材是語文知識的淵藪,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定要立足教材,引導學生從掌握詞匯,到理解句子,再到描摹寫作技巧,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二、學生討論問題
問題是啟發(fā)和牽引學生探索認知的引擎。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如果我們在課堂上設置開放性問題讓他們通過討論認知,就能引導他們走進知識的海洋,進而探驪得珠,遷移知識生成技能。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晏子使楚》時,我們不能只是讓學生聽一則歷史故事,我們還要能設置巧妙的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認知,這樣才能達成三維目標:①楚國想怎樣羞辱晏子,晏子怎樣巧妙回擊?②如果晏子生氣拂袖而去會怎樣?大家覺得哪種處理方式更好呢?③你在生活中有沒有機靈應變反擊別人的時候,講述自己的故事。
這三個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由教材基礎知識上升到現(xiàn)實技能運用中來。如此設置兼顧三維目標,有效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索,遷移知識,生成能力。
三、教師巧妙引導
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整合教學內(nèi)容。語文作為我們的母語,只有學好它,我們才能在現(xiàn)代生活中較好地完成聽說讀寫的任務,特別是在越來越重要的人際交往中,更加得體、準確地表達自己。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語文《落花生》時,我們要引導學注意從通過寫落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優(yōu)秀品格的角度進行理解和認知,讓孩子們學習“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最后再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將自己生活中熟悉和喜歡的某一樣事物進行仿寫。這樣設置,啟發(fā)學生發(fā)揮想象,完善了對文本思想的認知,深化了語言體驗和認知,達成教學目標。
本文是筆者結(jié)合多年教學實踐對如何充分利用課堂資源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分析與討論。概括地講,小學語文是語文學習的肇始階段,我們應該偏重于對課堂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一定要從孩子們的實際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設定相應的教學策略,而不能天馬行空,以積累為名將課堂流于說教的形式,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得到實質(zhì)性的改善。
參考文獻:
李雅梅.利用課程資源提高語文課堂效率[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3(1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