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汝華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極有意思的自然學科,給學生們提供了充分的研究機會,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動手能力,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能力和意識,寓學于樂,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茁壯成長。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興趣;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7-245-01
小學《科學》真正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對學生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地事兒,促使他們去自主地參與、主動地探索,在參與和探索中有所收獲,學生對科學教材會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并在實踐探索中獲取科學知識,增強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是寓學于樂
小學科學教育要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1)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不能在自己的學習中有探究意識,關鍵是對探究有沒有興趣,對質疑有沒有興趣。探究的開始首先是產(chǎn)生質疑,提出疑問。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無論是課堂上還是在課外,要給予小學生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積極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向老師請教的方式,探究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在提出問題的時候,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些錯誤可能很低級,但老師都要本著保護學生的求知欲為目的,容許出錯,教師自己不能嘲笑、挖苦、諷刺學生的探究,也不能允許其他學生有這樣的行為,而要以激趣為手段,營造活躍、輕松、開放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成長。
(2)讓探究貫穿在課程始終。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本身具有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經(jīng)驗的特點,是很容易引起小學生探究興趣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如何真正體現(xiàn)教學的生命力,就是要貫穿結合課程內容和小學生普遍關心的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樂于探究,讓探究成為課程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并貫穿始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小學科學教育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了解教科書上的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小學生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
(3)靈活運用多種探究方法。探究方法是很最重要的,無論是對于老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都要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小學生掌握多種探究方法。探究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結合課程的需要,教會多種方法,比如在課外活動的在實驗中探究、觀察中探究、在思考中探究、在體會中探究。只有掌握了各種探究的方法,學生的探究行為才能進行下去,探究的興趣才能得到滿足,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能力就自然培養(yǎng)了。
二、促進科學教學實效性的途徑
小學科學教材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教材在編排中充分考慮了學生在經(jīng)驗背景,個性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存在不同。在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活動等多方面都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和創(chuàng)新空間。教師可依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調節(jié),而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自行探索創(chuàng)新的空間。
(1)充分利用資源優(yōu)勢,開展教學 。教育心里學家洛克說過:教導兒童的只要技巧是把兒童應該做的事也變成一種游戲似的。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進行猜想活動和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猜想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活動,一方面,正確的猜想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由一種成就感;即使學生猜想的不正確,但在老師的指引下,也會讓學生有所感悟,同時,讓學生明白僅靠猜想是不夠的,要進行實踐探究。
(3)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谛W科學教育課程本身具有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貼近經(jīng)驗的特點,在教學中 ,通過強化教學實驗環(huán)節(jié),可提高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一般的教學實驗要先經(jīng)歷充分的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很多理論知識要搞清楚,學生為了更好地開展好實驗,這些前期的知識儲備會很自覺、很主動的完成,能使學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認識到的真理。另外在具體的實驗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明白了理論知識的原理和產(chǎn)生過程,滿足了好奇心,并主動去探索新知識,這些都是很好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往往都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掌握了某些知識和技能。
(4)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豐富教學課堂。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為小學科學教育課程提供了多樣的課題,教學素材更為豐富,教學手段更先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教學文字、圖片、影像、音頻等多種資源融入課堂,把靜態(tài)、枯燥的材料融入到思維空間,學生通過活躍的動態(tài)畫面,拉近了思維與現(xiàn)實的距離,形象更生動,利用學生掌握,讓身臨其境的同學們一下子就明白怎么回事了。翔實的教學內容,更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注重及時高效的教學反思
有人說過,“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任何一堂課,當我們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我們的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這種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才能提升。這就要求教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預設與實際的吻合狀況、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表現(xiàn)狀況、課堂生成狀況各方面認真總結,找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東西。
總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寓學于樂,豐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科學知識,培養(yǎng)探究精神意識,并在不斷的反思中進行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