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并且探討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方案及成效。
【關鍵詞】高職新生 團體心理輔導 實施 成效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C-0111-02
高職新生步入大學新的環(huán)境、新的生活后,將會面對種種大學適應中的人際關系問題、學習適應問題、專業(yè)情緒及就業(yè)壓力等各種問題。做好對高職新生的心理調適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遵循心理咨詢與治療以“以預防為主”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
一、高職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新生中存在的問題大多為環(huán)境適應綜合癥,外在表現(xiàn)為學業(yè)、人際、自我前途發(fā)展等方面的困擾,如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沒有目標,學業(yè)壓力大,人際關系不和諧,受感情問題的干擾,等等;內在表現(xiàn)為心態(tài)不穩(wěn)、有強迫傾向、情緒低落、自信心缺乏、神經(jīng)衰弱等。由于社會環(huán)境變遷的影響,新生們由原來熟悉的環(huán)境進入到新環(huán)境,必然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尤其是外地學生對飲食、生活習慣和環(huán)境的適應。適應過程時間的長短反映出個體身心素質的高低。目前,大學新生以“90后”為主,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們的個性很突出,但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脆弱,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情緒易波動,對情緒缺乏有效的控制,從而易產(chǎn)生挫折感、失落感等消極心理。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分析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景中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咨詢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以發(fā)展良好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相較于個別心理輔導來說,團體心理輔導具有如下優(yōu)勢:
首先,團體心理輔導效率高,省時省力。高職新生面對的各種問題如適應性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業(yè)問題、自我意識問題具有共性,學校可以在高職新生中進行以班級、社團為單位的團體心理輔導,幫助高職新生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團體心理輔導相對于個案心理咨詢,增加了輔導人數(shù),節(jié)省了輔導的時間與人力。團體心理輔導符合經(jīng)濟的原則,提高了咨詢的效率。
其次,團體心理輔導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團體心理輔導以團隊形式開展輔導,朋輩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是多向溝通的過程,良好的互動模式拉近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朋輩互助的作用。每一個成員可以同時學習模仿多個團體成員的適應行為,從多個角度洞察自己,受到的感染力和影響力更強。
最后,注重實踐和運用,有利于及時解決高職新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團體心理輔導為高職新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交機會,在充滿信任、和諧的團體氣氛中,通過示范、模仿、訓練等方法,高職新生可以嘗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自己、掌握心理學規(guī)律和心理技能??梢?,由于體驗式的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實踐和運用,因而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上具有直接性和及時性。
三、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
(一)目標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新生提高自我認識。在活動中,成員們能夠說出內心的困惑,也讓每位參與者都參與解決困惑,在解決困惑的討論中每位參與者都能體會到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引導每位參與者正確對待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內心困惑,并積極主動去解決。
(二)理論基礎
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為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的行為是由個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決定的,即人的行為受到內在因素與外在環(huán)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響,行為與環(huán)境、個人內在因素三者相互影響,構成一種三角互動關系。該理論還認為人們通常是對他人的行為進行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和形成一種新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對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各類行為進行觀察學習。團體心理輔導為新生們創(chuàng)設一種特殊的情境,充滿理解、關愛、信任,這種環(huán)境的變化將為心理成長有困惑的新生們,提供可以觀察模仿的榜樣,從而改變個體行為。
(三)實施方案
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參加對象為新生班級、社團人員,人數(shù)60人左右,時間為90分鐘,地點一般為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或多媒體教室。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階段。
1.團體心理輔導開始階段。開始階段主要進行如下內容:一是主持者開場白,即進行自我介紹,介紹團體心理輔導的目的、意義和活動形式。二是熱身游戲。進行熱身游戲能幫助成員提神,營造輕松的團體氣氛,消除成員陌生感。如“刮大風”:成員圍坐好,領導者介紹活動規(guī)則——老師說“刮大風,刮大風,大風刮到(具體某些特征的人,比如說戴眼鏡的人)身上”,那么具有這些特征的人就必須立刻離開自己的位子,重新尋找空的位子。再如,“相識接龍”:圍圈站立,待領導者示范后開始游戲。握手(兩人同時伸出右手,拇指相對,旋轉之后握手,打招呼),然后,兩人猜拳,輸?shù)娜苏玖②A家身后,雙手搭在其肩上跟隨贏家。相識接龍后,形成一條長龍,報數(shù)分組。
2.團體心理輔導過渡階段。此階段主要致力于讓成員之間加深認識和了解??擅?0個人一組,圍圈而坐,從其中一個人開始,每人用一句話介紹自己。規(guī)則是第一個人介紹完后,第二個人必須先介紹第一個人再介紹自己,這樣可以使全組人注意力集中,而且多次重復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他人的信息。
3.團體心理輔導工作階段。此階段準備好筆、紙、盒子等材料,并切入主題。請學生將進入大學后困擾自己的事情、最想解決的問題寫在紙上,不署名,折疊好投入中間的盒子。全體寫完后,依次隨機抽取一張,請團體成員共同思考,幫助提問題的人解決問題。主持者把握整個團體心理輔導的主題,引導學生用健康、積極向上的方法對待成長中的困惑,并且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從他人經(jīng)驗中學習成長。同時,團體成員進一步交流,即針對“大家在進大學之前是怎樣認識大學生活的”、“進了大學后,和自己以前對大學的認識是否一樣”、“現(xiàn)在是怎樣過大學生活的”等問題進行交流。
4.團體心理輔導結束階段。準備筆、心形卡片、水果、錄音機、歌曲等材料。進行團體分享和小結:一是了解成員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的心得,并與成員分享,回顧和總結自己的經(jīng)驗和收獲;二是對“在團體中我所學到的三件事情”、“團體中對你最有幫助的經(jīng)驗是什么”等進行總結,寫完后交流分享。填寫祝福心型小卡片,“對×××(名字)的祝福”,并選擇禮物盒中的一樣禮物(如水果),送給右邊的成員。此后,指導教師總結并作出歸納建議。主要是采用總結性評估,通過對成員填寫的評估卡,進行分析,了解成員對團體活動的感受,協(xié)同助理員利用參與觀察的方式,分析團體互動的情形,評估團體效果。
(四)結論
實踐中,上述方案實施后,每個參與者都充分地融入到討論之中,大家互相幫助,使參與者感受到他人的幫助,團結協(xié)作的力量,互相溝通的重要性。從活動收集到的信息來看,成長中遇到的困惑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18.6%的學生認為課程太多、無聊、社團太忙、對專業(yè)的認識不清,學習、生活和課余的活動產(chǎn)生了沖突。34%的學生覺得大學生活無聊、沒有目標,覺得大學生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對未來的就業(yè)有點擔憂。22.6%的學生覺得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如說話的方式不正確、日常生活的小摩擦往往引起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11.3%的學生覺得自己在感情上的問題處理得不好,主要集中在異地戀、異性之間的曖昧、單相思關系。3.7%的學生在經(jīng)濟方面有困難和對學校的設施感到不滿。
四、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的成效分析
通過對高職新生開展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證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對新生的心理成長有著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明晰困惑,消除焦慮,快速融入新環(huán)境。通過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新生獲得關于大學生活、學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間接經(jīng)驗,知識信息的獲得有助于新生明確方向,減少迷茫。由于他們都是同齡人,能在心靈交流中找到共鳴,可以學習、模仿其他成員的適應行為,擺脫孤獨無助的困擾,學會盡快地適應大學生活的各種變化。
其二,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增進溝通和交流。團體心理輔導中的合作、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需要參與者積極交往、溝通處理問題,在這些合作和交流中,參與者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學會傾聽,參與者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所改善,融洽的交流,促進認識、相互幫助,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
其三,培養(yǎng)團隊意識,學會團結合作。團體心理輔導能讓新生在體驗到團體合作力量的同時,學會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增強對團隊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在輔導教師、朋輩的幫助下,新生們學會了更客觀地分析目前所面臨的理想與現(xiàn)實大學生活的問題,找到對大學的認同感,以便更快地適應新的校園環(huán)境。
其四,建立自信心,學會保持良好心態(tài)。團體心理輔導快樂、和諧的氛圍,使新生產(chǎn)生溫暖、認同、依賴的感覺,明白了自己的困擾大家都有,從而在相似中找到心理安慰。同時活動也幫助新生們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接納自己,學會自信、包容、樂觀地對待生活。
由上述可知,高職新生團體心理輔導有其優(yōu)勢,實踐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可廣泛應用于高職新生心理輔導中。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朱小根.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與職業(yè),2012(30)
[3]李薇,王淑華,徐濤.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團體心理輔導的應用[J].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4)
[4]張海燕.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6)
【作者簡介】張海燕(1978- ),女,廣西南寧人,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