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妍 王軍
【摘 要】現(xiàn)如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深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然而,學校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卻不甚重視。大學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承擔著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任務。因此,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要加快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為國家輸送高質量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機整合
引 言
隨著社會主義的不斷發(fā)展,當今時代人才競爭十分激烈,社會對大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要求越來越高,心理負擔也越來越重。這就要求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實現(xiàn)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如下探討和分析。
一、前提是二者的觀念整合
教師應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關聯(lián)性。其中,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良好能夠對心理健康提出重要保證,而大學生如果有健康的心理就可以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奠定心理基礎。在前一陣出臺的十七大報告中,出現(xiàn)了“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這兩個概念,這體現(xiàn)出我國對大學生的關懷,顯示出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自身教育觀念的更新,力求實現(xiàn)二者觀念的整合【1】。
(一)樹立超前意識
教師在教育中樹立超前意識,就是指教師思考問題應該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對世界各個領域的變化具有敏銳的觀察能力,讓自己的教學手段始終符合時代的要求。教師應該注重時事,預測出大學生可能會發(fā)生的心理問題,并對其進行實現(xiàn)教育,將心理問題扼殺在搖籃里。教師應該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有深刻的了解,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思想教育應該切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在心理學知識的輔導之下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研究,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掌握,采取不同手段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咨詢輔導,對有心理障礙的同學進行及時幫助,增強政治教育的預見性。
(二)樹立主體意識
目前我國正在處于結構轉型期。文化模式的轉變和經濟體制的轉軌使當代大學生收到了極大的心理沖擊,而影響大學生思想形成的因素也變得更加復雜。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有遠大的目光,對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進行系統(tǒng)分析。在教育中,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拓寬教學面,確立開放的教學體系,將小范圍的教育轉向成面向社會的大循環(huán)。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多方位寬領域地思考教學問題,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出整體的效用。
二、基礎是二者的內容整合
在思想教育中,教師應該拓寬教學領域,將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內容劃分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在思想教育中既要關注社會對個人的各項要求,又要重視學生的內心需求【2】。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思維,還可以深化思想政治的教育,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接受感。
(一)內容科學性的提高
在思想政治的教育當中,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論對問題的本質和規(guī)律作出解釋。在思想教育中,教師只有達到了充分的程度,才能夠讓教學變得更加富有吸引力。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忽視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忽視了對大學生心理的全面研究,導致大學生在學習中難以產生心理共鳴,教學效果也始終不理想。在大學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重視思想層面,對大學生的理想、動機等意識更加注重。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學生的潛意識心理活動。二者有效結合就能夠彌補當前教育的不足,幫助大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為大學生正確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打好心理基礎。
(二)人文關懷的注重
人文關懷通常指的是對人的關心、愛護和尊重。社會是由人構建的,在世界中,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都有著自我的精神世界。人們的性格、興趣、潛質、意志等都不甚相同,而正是這些不同點才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沒有取得應得的成效,教育活動也經常處于被動。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的教育觀念過于功利化,對人的意義和價值出現(xiàn)了忽視;大學生的主體性容易出現(xiàn)忽視;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雖然都為大學生的成長服務,但它們的作用完全不同。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整合之中,教師應該對大學生多加關懷,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提高。
三、關鍵是二者的方法整合
(一)網(wǎng)絡化的方法
網(wǎng)絡化的方法指的是,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二者的教育要與目前信息手段相匹配,在教育中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由于網(wǎng)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很多國家都利用網(wǎng)絡來擴大信息的傳播。網(wǎng)絡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面廣、內容豐富等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資源,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教師還可以建立專門的網(wǎng)站,借此來全方位多角度地貫徹思想政治理念,還可以采取網(wǎng)上心理咨詢、聊天等手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讓內向的學生勇于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教師還可以在網(wǎng)站中開辟心理教育專題,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國內外的心理咨詢網(wǎng)站,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方法途徑,讓學生在思想政治的學習中提高個人心理健康,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二)藝術化的方法
藝術化的方法指的是教師為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方式中形成靈活有創(chuàng)造性的技巧。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藝術性的方面要求較高,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藝術的思維頭腦和教學方式。教育藝術性的提高可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而藝術性是在增強教育針對性的基礎之上,通過教學的深入發(fā)掘,達到深層次的目標。在競爭越加激烈的當今社會,大學生面臨著人際交往、社會適應、知識學習等多方面高要求的困擾,常出現(xiàn)猶豫、自我、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偏向一體化,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教師應該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種活動中滲透,在學校中舉辦各種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娛樂活動等等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及時把握住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機會,進行全方位教育,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結 語
本文通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分析探討,提出了“前提是二者的觀念整合”、“基礎是二者的內容整合”、“關鍵是二者的方法整合”三個方面。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重要性,加強教學滲透,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方海珍,邢曉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論——兼論心理疏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法制與社會,2011(11).
[2]彭煥彬.政治立場·人文關懷·制度建設——新時期加強和改進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探索,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