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小蘭
摘 要:提問作為一種師生互動交流的手段,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提問可以串起一堂課的知識結構體系,科學的提問可以讓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學到思維的方法。因此,只有提高提問的有效性,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提問;教學效率;有效教學
在教學中,提問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好的提問具有增進師生交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等教育功能,但是,如何使提問真正得法呢?我想從問題的設計和處理兩方面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從問題的設計方面設問
1.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
我們很多年輕教師經常會出現(xiàn)“是不是?”“對不對?”這樣一問一答的問題,表面上看學生回答得轟轟烈烈,但課后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就顯得很茫然。因此,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深入鉆研教材,探明課文的“關鍵處”“蘊疑處”,必要時應增加提問的深度。當然,問題有一定的深度不是無限拔高,有些教師認為只有難才能體現(xiàn)教師水平。過于簡單的問題學生唾手可得,過于難的問題會讓學生望而卻步,覺得無從下手,提問也就毫無意義了。我們在設計問題時要讓大部分學生能跳一跳就夠得著。
2.問題要有梯度性
提問要有梯度,符合先易后難的認知規(guī)律。對于較難的問題,我們要將其細化,在細化的基礎上實行追問。如,在講大氣受熱過程圖的時候,我將其分成了6個問題一步步來講解。問題1:經過大氣層后,太陽輻射的箭頭為什么變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問題2:地表接受太陽輻射后,溫度會怎么變?(升高)問題3:地表升溫后,熱量如何傳遞?(大地暖大氣)問題4:大氣增溫后,熱量如何傳遞?(大氣還大地)問題5:大氣逆輻射的存在用保溫作用概括是否恰當?問題6:圖中的幾種輻射從波長角度考慮有什么不同?(長波和短波)。這樣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不僅非常容易解決問題,而且能使學生思維向知識縱深發(fā)展。
3.問題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找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設置課堂探究問題,往往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全球氣候變化時,用河南的簡稱“豫”引入新課,“豫”字形象比喻為一個人牽了一頭大象,說明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qū)的氣候比現(xiàn)在如何?引導學生討論,學生馬上就會飽含激情地投入到探究之中。
4.問題的設計突出實用性
地理學科的特點是生活氣息較濃,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設計一些貼近生活實際的地理問題,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講農業(yè)時,可設計這樣的問題:“我們當地發(fā)展的是什么農業(yè)地域類型?”“發(fā)展該種農業(yè)有什么樣的區(qū)位條件?”講工業(yè)時,可以以當地一工廠的布局讓學生來評價其分布是否合理等。這樣用身邊的有用的地理設問就會讓枯燥無味的講解變成生動的學生學習。
二、從問題的處理方面設問
問題設計精巧后,還要恰當處理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功效,在問題處理上,我覺得應該做到:
1.合理分配回答對象
在課堂中的提問老師不應僅僅局限于幾個學生身上,提問要隨機,問到教室的各個角落。否則,大部分學生會有這樣的感覺,反正提問與我無關,不自覺地放棄了參與意識。所以,提問時應面向全體學生,避免有部分學生就成了“綠葉”和“看客”。讓人人參與,人人都積極思考,給各種層次的學生拋頭露面的機會,這樣才能拉近全體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真正體現(xiàn)提問固有的價值。
2.提問后要留白
由于選修科目時間少,內容多,很多老師考慮到要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課堂中講的多,問的少,就是問也流于形式。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降低。你講的時候他可能聽進去了,但是換做讓他自己思考自己講又是另一種模樣。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因為不放心,所以不放手,因為不放手,所以孩子不會自己走”。因此,在課堂提問中,教師要學會等待,問題提出后要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生回答后也不要馬上就評價,可以讓其他同學來補充,或者在老師提示的基礎上再將自己的答案完善,這樣自己得出的答案,學生的印象就會很深刻。
3.要保護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很多教師抱怨自己精心設計的問題得不到學生的響應,其實與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密切相關。部分學生可能會有許多說得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教師不應挑剔、諷刺,要以鼓勵表揚為主,適當適時地補充完善答案。提問時可用“再談談你自己的看法好嗎”“說錯了沒關系”“只要你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你就很棒”等鼓勵性的話語,消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大膽地發(fā)言。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如果提問能收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效果,能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產生一種“欲罷不能,躍躍欲試”的狀態(tài),思維的火花、智慧的靈感就會不斷產生。課堂提問才會真正地做到有效,課堂才會成為學習的樂園,課堂教學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嚴永金,馬立,宋乃慶.名師最能激發(fā)潛能的課堂提問藝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2.
[2]李偉.淺析如何使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更有效.時代學習報,201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第三中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