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梅
匆忙間,歲末又至。檢視一年的工作,細數(shù)教學生活中的得失,我不由想到了陸游的一句詩:“花倚和風作
態(tài)飛”。
有人戲說教師是“教書匠”,話語中略帶調(diào)侃,又不無自嘲。教書有時確實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重復著機械的勞動,流水式的程序,乏善可陳的課堂,絮絮叨叨的語言,學生覺得無趣,自己也教得沉重。但其實我們可以讓教書變得充滿詩意,變成一種詩意的存在,詩意的勞動,那就是將教和研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在教研的大地上詩意地棲居。
學者李零說:“一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園的人,都似喪家之犬。”說得憤世嫉俗,但不無道理。一個教師,何嘗不需要一個溫暖、幸福,可供皈依、棲息的精神家園?一個團結(jié)協(xié)作的共同體,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種和諧暢達的氛圍,一份積極高雅的志趣,這是我所追求的精神家園。
兩年前,我加入了初中語文教研組這個小家庭,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讓我逐漸適應了新的教學環(huán)境。每周都會聽到不同老師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融入個人情感,展示個人風采的課例,這些風格迥異的課堂,或素樸本真,或華麗大氣,或沉穩(wěn)和暢,或清新自然,我在觀摩中學習,在觀照中思考,什么樣的課堂才生機無限,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怎樣找到學生素養(yǎng)提升和升學考試的平衡?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效度?這些問題激發(fā)了我的教研熱情,引領(lǐng)我從書本中尋求答案,從研討中獲得靈感,在實踐中反復驗證,并從中獲得了工作的快樂。
要想讓一位老師感到幸福,那就讓他參加教研。我們每周的教研活動都在熱烈而嚴謹?shù)难杏懛諊姓归_,聽完一節(jié)課后,大家在教研組長的引領(lǐng)下,品評賞析,推敲細節(jié),探討疑難,反觀教學,達成共識。在這里,我可以聆聽到從教多年有著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老師們談他們的課堂,談他們?nèi)绾螒獙虒W中的一個個“疑難雜癥”,雖然沒有時尚、新鮮的名詞,但句句樸實,是根植于教學實踐的原生態(tài)的智慧積累;在這里,我還可以聆聽到對教學充滿想象力和求索精神的不同聲音,或是一次教學經(jīng)歷中的靈光乍現(xiàn),或是教學反思后的豁然開朗,或是迷惑踟躕后的撥開云霧。每次研討后,大家都興味盎然、意猶未盡,我也在一次次的研討中獲得教學的新靈感。
閱讀更是打開了我狹窄的教學視界,讓我能夠跳出固有的教學軌道,擺脫原有的思維慣性,站到更高處,以更寬闊的視野反觀自己的教學。
教離開研則盲,而我執(zhí)意要在教研的大地上尋找自己細弱的身影,因為那才是一種完整而幸福的教學生活,我愿在此安首素樸,獨自沉歡。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泰興市濱江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