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毓紅
摘 要: 高職英語教學面臨語言環(huán)境缺乏、學習時間少而教學內容多等困境。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快速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擺在高職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開展合作學習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具有積極的作用。開展合作學習應重視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合作小組的分配、學習任務的明確和評價體系的準確定位,保證合作學習收到最佳效果。
關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 合作學習 教學運用
對于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的諸多缺陷,我們不能一味歸結于學生的基礎薄弱,這與我們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有直接的關系,“滿堂灌”使學生缺乏實踐和思考的機會,所學知識不能融會貫通,阻礙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致使高職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較差。為了使高職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高職英語教學應當做出改革,轉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讓學生動起來,通過學生的參與,讓學生聽、說、讀、寫技能得到培養(yǎng)。
一、合作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1.英語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
首先,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組建不同形式的合作學習小組。如課堂學習小組,寢室學習小組,課外學習小組。課堂學習小組要考慮學生的人數,每個小組的人數最好控制在5—6個比較理想,兼顧男女比例。如果學生人數太多,就會造成一些學生沒有機會練習或所有的練習機會被少數學生占用。
其次,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和授課形式,一般采用動態(tài)分組與固定分組。如幾個坐在附近的同學就可以組成一個小組;也可以有目的地進行安排,如將語言能力強的和語言能力弱的安排在同一個小組。
2.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
首先,布置任務。教師要善于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合作的機會,倡導和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高職英語聽力教材中教學項目的設計充分考慮到“熱身”活動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這些互動項目旨在通過對話、分組討論和集體歸納等方式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其次,必須限制時間,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充分調動組內各成員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另一方面可以保證小組活動的順利進行,有利于教師進行課堂進度的控制,讓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做總結。
最后,教師必須讓小組成員有明確的分工,確保每位組員都能擔任一定的角色,并負起每個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即各司其職。為了便于團結協(xié)作和培養(yǎng)各項能力,還要規(guī)定組內成員應定期互換角色,體驗不同的學習責任。在課堂上還可以設計一些競爭性作業(yè),如英語詞匯測試、快速閱讀理解等。在實踐活動方面可以舉辦英語手抄報評比、英語詩歌朗誦、制作英語賀卡、英語課本劇表演等,以此培養(yǎng)集體成員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共同提高英語能力。
在設計英語作業(yè)時,應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坡度,學優(yōu)生可以多做題目或選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做;學困生選一些較容易的題目做,在完成容易的題目后可以請學優(yōu)生合作完成一些相對難的題。一段時間后,小組中學生的角色必須輪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教給學生英語合作學習的方法
在小組討論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從主宰課堂的絕對權威變成組織和參與學生探討知識的一員。他們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隨時對學生提供咨詢與幫助。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做到腳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教師在各組中巡行,時刻把握小組討論的方向并給予指導和強化。在學生討論中出現困難時,能及時給予引導和點撥。教師的幫助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引導學生正確選題;(2)介紹科學研究方法;(3)解答學生疑難,提供反饋意見;(4)提供教學輔導資料;(5)穿插性教授合作技巧等。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使教師從“滿堂灌”中解放出來,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行巡視、指導,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
二、英語合作學習中師生關系的變化反思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盡管已十分注意并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到頭來仍是教師在唱“獨角戲”。在合作學習中,師生關系要有所改變,以下是我對英語學習教與學改進的思考。
1.師生角色定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造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2.學生的角色
(1)參與者。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要通過體驗、交流、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2)自我監(jiān)控者。學生不再只是被動地受到監(jiān)控,而是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需要將學習過程與個人目標結合起來,并且能夠為自己的學習過程負責,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檢查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成為自律的學習者。(3)探險者。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有冒險精神。由于許多任務需要學生傳遞自己獨特的信息、表達自己的思想、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因此他們在獨立完成任務時,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語言錯誤,他們應該不怕犯錯誤,并且能夠認識到犯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3.教師的角色
(1)平等參與者。教師應調整自己的角色,與學生一起學習并向學生學習。(2)提供幫助者。學生的背景和經驗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對新舊知識進行整體的意義建構所用的方式不盡相同。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并將新舊知識整合成對他們有意義的知識體系。(3)語言輸入者。大量的、內容廣泛的輸入是習得語言最重要的因素。輸入材料的質量比數量重要。簡而言之,來自教師的輸入不僅要保證有足夠的數量,而且要有一定的質量,要考慮語言的真實性、知識性、廣泛性、多樣性等。
合作學習模式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隨著強調以“以人為本”、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得到重視,合作學習的模式將會在高職英語課中得到更充分的運用。
參考文獻:
[1]羅晶,陳賞.合作學習法在高職英語讀寫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高職學報,2009,29(12).
[2]曹若男.網絡時代高職英語自主——合作學習效能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09,(4).
[3]曾琦.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J].學科教育,2000.68-11.
[4]Wede U,Martin,劉潤清.Language Teaching& Learn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王坦.合作學習述評[J].山東教育科研,1997.233-34.
[6]黎天睦.現代外語教學法[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7.
[7]陳治安,李力,劉承宇.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重慶:重慶高職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