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蓓
摘 要:語文教育應該是充滿詩意的,是應該籠罩著創(chuàng)造靈性的光環(huán)的。語文課堂、語文分數(shù)決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甚至如果只有這些就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搭建平臺,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生命精彩,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的世界里再活一次,這應該成為每一個語文人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詩歌朗誦;語文活動;思考
【活動掃描】
那是在2011年的5月,學校決定組織社團展演。為了能將一臺有品味、有文化的節(jié)目奉獻給大家,語言類的節(jié)目必不可少。朗誦,既是經(jīng)典的形式又是合理的形式。學校把難題拋給了我,我犯了難。我們并沒有“演講朗誦主持社”,學生的學習任務又很重,他們樂意接受嗎?他們有朗誦的悟性和意愿嗎?這種情況下,我只好趁著高一年級進行朗誦比賽初賽的契機去物色。初賽完畢,說實話,沒有一個學生的朗誦令我真正滿意。沒辦法,我只好留下了14位相對不錯的同學,再根據(jù)形象、氣質及音色等角度又從中挑出了四男四女。他們并不是全年級朗誦最好的同學,但是他們的音色恰好互相搭配,分成四組,從而實現(xiàn)朗誦時的“起承轉合”。
社團展演就在眼前,他們選定朗誦的是一組汪國真的小詩。我把詩作最后一句“青春不可阻擋”作為本節(jié)目的名稱,希望他們能朗誦出洋溢的青春活力與昂揚的青春斗志。
第一次排練,我吃驚了。我高估了他們的朗誦水準。
這8個孩子,懂得一些朗誦技巧,習慣性的“抑揚頓挫”,卻完全不能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拿捏輕重。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懂得和自己的搭檔相互配合,更別提四個組之間情緒的層層遞進。于是,我們一起分析朗誦藝術的特點,一起討論集體朗誦的要求和規(guī)范。
第二次排練,我還是吃驚了。我低估了,低估了他們的認真程度。
一個孩子說:“我不要拿文件夾上去,全部背稿子。”我沒有堅持這個要求,但是他們做到了。第二次站到我面前的時候,他們就全部脫稿了。
我說:“兩手空空,單調(diào)的站成一排,好不好?”他們自己揣摩研究,設計了“校園一景”的“音詩畫”的展示形式。
我問:“想想你們之間該如何配合?你不用你的情緒托起你搭檔的昂揚,他的情緒會顯得突兀?!彼麄冇谑窃谄綍r就自己找搭檔排練。
彩排前最后一次排練,出了點小狀況。
這個《青春,不可阻擋》的組詩最后一句是8人合誦“我用生命和熱血鋪路,沒有一個季節(jié),能把青春阻擋”。當8人一起合時,應該是全詩表演的最高潮,但,所有的高潮都不是突然出現(xiàn)的,之前的情緒就應該已在醞釀和鋪墊。這句的前一句是李晨昊的“我要飛翔,哪怕沒有堅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沒有人為我鼓掌”,再前一句是余秀婷的“可是誰甘心總是這樣迷惘”。余秀婷聲音偏細,看上去也是弱柳扶風,缺乏力度。而李晨昊是四個男生中音色最厚的,不適合高亢。彩排時,第一組的抒情,第二組的微瀾,第三組的堅定都陸續(xù)表現(xiàn)了出來,可到了余秀婷、李晨昊那組時,余秀婷溫柔雅致,李晨昊低沉舒緩,這種氛圍下,最后一句合誦的效果就完全沒有出來。我讓他們分析揣摸還有什么欠缺,他們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便主動作了一些調(diào)整。
“老師,我們會再自己練練的!”余秀婷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對我說,而素來沉默的李晨昊也在一旁點點頭,“嗯!”我也回應了一聲“嗯”。是真心的,是想再嘗試嘗試。因為半年前,余秀婷還是個愛哭的小姑娘,她現(xiàn)在能在有問題時這樣堅定,我想,有些時候,學生的成長是超乎我們想象的,為什么不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呢。這樣想著,我看了一眼未完成的節(jié)目單,將原本靠前的《青春,不可阻擋》放到了壓軸的位置。
彩排。我在后臺忙得不亦樂乎??吹?個孩子在候場,有的兩兩對著臺詞,有的在幫其他人整理服裝。我立刻跑上前,對著李晨昊說:“李晨昊……”“我知道我知道!”他笑著說。我也笑了,面對這8個有責任感的孩子,我覺得自己的叮囑有些多余。
彩排非常成功。意料之中。
正式演出的那一天,臨上場前,我將8個人叫到了一起:“孩子們,你們是最棒的!加油!”他們也互相鼓勵,自信滿滿。
情理之中的,他們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從臺上下來后,每一個人和我擁抱,摸著發(fā)紅的臉頰興奮地七嘴八舌地告訴我:“我覺得我們8個人好棒!”“我朗誦完了自己都覺得很自豪!”“我覺得我們把青春的感覺朗誦出來了,好爽!”“老師,臺下反應很好啊!”
是的,他們得到了所有人的贊賞。
接下來,他們的又一個挑戰(zhàn)是全校的元旦聯(lián)歡會。再接下來,走出校門參加了更高級別的演出。他們,似乎成了活力四射、尚雅崇信的雨花臺中學學子的代言人。因為這樣,他們的朗誦也成了開學典禮上的一個“亮點”。從那個時候起,他們給自己起了一個最樸素的名字:“8人朗誦組?!?/p>
于是,他們朗誦的大幅彩照登上了《東方衛(wèi)報》,在南京電視臺里也播出了他們美麗的鏡頭。
【活動反思】
美國作家納塔莉在《再活一次》中寫道:“作家有天條命。他們平時過著尋常的日子。在蔬果雜貨店里、過馬路和早上更衣準備上班時,手腳都不比別人慢。然而作家還有受過訓練的另一部分,這一部分讓他們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來,再次審視自己的生命,復習一遍,端詳生命的肌理和細節(jié)?!?/p>
我覺得,我們的學生也有一條天命。他們不只是在課堂里學習,他們應該有更大的舞臺。他們是歌者,也有青春獨有的哀傷小情調(diào)從旋律間流露;他們是舞者,也有動感的音樂和身體的律動表現(xiàn)亮麗的青春;他們更是學子,在自己的聲音里,他們表現(xiàn)出了昂揚的精神面貌、富有朝氣的青春活力,穩(wěn)健的態(tài)度和堅定的眼神。他們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的世界里再活了一次。
他們需要展示的平臺。曾經(jīng)我也擔心,這樣排練著朗誦,會不會耽誤了學習?我該如何面對家長和班主任的疑慮?但他們從此變得更加自信、大方、陽光、向上,學習成績也更加出眾。事后,不斷有學生找到我,想加入我們的8人朗誦組,事后有家長向我投來信任而欣賞的目光。
我想,8人組畢竟只是八個人。語文活動不應該是少數(shù)人的精英活動,而應是人人參與,人人展示的大眾的普及的活動。作為團委書記和語文教師,我要與同仁們讓每個班都有朗誦組、讀書會、東籬詩社、南山畫苑等。
學生的體會是最真切的。熱心的賈劼晗說:“當被那優(yōu)美的文字迷住之時,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開始深深地愛上這門學問。一首詩就似一首優(yōu)美的曲子,其語言的繪畫美、韻律美在誦讀的過程中會帶來無窮的感染力。在優(yōu)美的聲音中,撞擊著聽眾的耳膜,震撼著自己的心靈,詩歌的意境,就會酣暢地體現(xiàn)。”大方的許珊珊說:“我們用想象填補詩中沒有的畫面,我們用心去揣摩詩人的情感,然后處理語音、語調(diào)、輕重、緩急,試圖讓那些意象構成完整的圖畫,讓那些情感得以充分表達,試圖將聽的人也拉進詩的世界?!蔽撵o的余秀婷說:“詩歌,本就是一種美。我們常說要用詩意的眼光去看待這世間,而仿佛只有將它們誦讀出來,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擁有一份詩意之情。我想,縱使時光過去,當我們回頭,我們還能記得,那個在舞臺上,用聲音堅定地表達夢想的自己。時光老去,而聲音彌新。”
我還想說,語文教育的本質特征應該是美的,充滿詩意的,是應該籠罩著創(chuàng)造靈性的光環(huán)的。語文教材、語文課堂、語文考試和成績分數(shù)決不是語文教學的全部,甚至如果只有這些就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內(nèi)容完成以后,讓學生從大量機械的訓練中解脫出來,引導學生拓展屬于自己的生命精彩,讓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再活一次。這應該成為每一個語文人追求的目標。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中學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