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援園
摘要:從教師、學生、課堂指導三個方面闡述了如何結合物理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堂上如何指導學生自學是重點,從指導閱讀、綜合置疑、歸納方法,多途徑、全方位論述了在物理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物理學科;培養(yǎng);閱讀;置疑
在未來發(fā)展中,我們的學生是否具有競爭力,從根本上講,都取決于學生是否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會學習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諸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的一個問題。那么,怎樣結合物理學科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筆者在物理一線教學中做了一些實踐和思考。
一、教師提高認識,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tǒng)的教育研究側重研究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目標,而忽視對受教育者本身的研究。這種研究為教育實踐提出了很多具體的教學方法,但一個接一個被否定或放棄。在教育方法的研究進入停滯不前的情況下,一部分專家認識到,既然研究教師“如何教”不能取得進展,為什么不研究學習者“如何學”呢?于是以學習者本體為中心的教育研究迅速發(fā)展起來。雖然這些方面的研究還遠不成熟,筆者在實踐中認為:相對學生的預習和復習,課堂主陣地的作用尤為突出。雖然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是教師這個領路人如果領得得法到位,使學生知道怎樣學習才能省時省力效果好,那么哪個學生會不樂學呢?領路的主陣地在課堂,因此教師要把學法研究、學習手段、學習技術的研究擺在重要位置,并落實到課堂。
二、學生改變認識,自覺地在課堂上自主學習
沒有一個學生是不痛恨“題?!睉?zhàn)術的,再勤奮的學生也有自己的極限。想要從“題?!敝薪饷摮鰜碇挥锌孔约海约阂坏┱莆樟宋锢淼乃枷?、方法就會明白“大道至簡”是多么美妙。但多數(shù)學生的狀態(tài)是:讀了,聽了,但不一定讀懂聽懂,題目做完了就扔了,沒有反思和總結的過程。因此,學習是從學習主體對信息的注意開始的。
三、多途徑、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物理的學科特點,既有對現(xiàn)象的描述,又有對現(xiàn)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計算,又要動手實驗;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學“語言”,又有數(shù)學“語言”(公式、圖像),還有圖畫“語言”(圖、照片);在運用方面既有對現(xiàn)象的解釋,又有利用物理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數(shù)學的計算及其含義,還要實際應用。聲、光、熱、力、電各知識點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正由于物理世界的豐富多彩,讓教者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切入點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根據物理教材特點,加強閱讀指導,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物理教材中表述手段多樣,既有文學“語言”,又有數(shù)學“語言”(公式、圖像),還有圖畫“語言”(圖、照片),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自主閱讀。例如,在《浮力》的教學中可以這樣設計:活動——(1)浸在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會怎樣?(2)空中拉著的氫氣球,放手后會怎樣?討論——什么力使乒乓球和氫氣球升起?這個力是誰施加的?這些問題起點不高,思維含量卻不少。討論——下列情形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由動態(tài)的學生活動跳轉到理性的思維,為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架設了橋梁。
物理公式是用數(shù)學“語言”來描述物理規(guī)律的一種數(shù)學表達式。而且,在課堂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了,那么課前的自主預習和課后自主的復習就大大降低了難度和提高了效率,課前、課中、課后的自主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
2.悱憤啟發(fā)置疑,創(chuàng)造學生自學的欲望
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它不僅表現(xiàn)在學習主體對事物、事件的直接認識上,還表現(xiàn)在對“文本”知識的學習上。因此,對“文本”知識的學習,實際上也是探索性的學習。而且,在學生自學之前,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認真鉆研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精心設問,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造成學生解答問題的知識與方法的危機,使學生處于“憤排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主動自學物理教材和有關書籍中的相關知識和解答方法。
設計問題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是:將教學內容按層次和邏輯關系分解,設計層次性問題,為學生自學過程提供“路標”,引導自學。
3.突出重點置疑,引導學生有重點的針對性自學
古人云:“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闭f明“疑”是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無“疑”則無“學的深與透”。當學生有感待解,有難需排時,教師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學生的問題,而是要不失時機地啟發(fā)學生有針對性地自學,讓學生自己解惑排難。
當然,針對性自學不一定要在學生有難之后進行,對于教材中的難點所在,教師也可事先預作準備,重點置疑,使學生有針對性自學,從而突破難點。
4.對比綜合性置疑,促使學生理解性自學
理解性自學,即指學生在自學中通過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縱橫對比,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了解知識的整體概況,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明確規(guī)律和公式的成立條件與適用范圍,并能靈活應用規(guī)律解答實際問題。
5.歸納學習步驟,引導學生分析概括性自學
物理知識主要包括物理事實、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三個部分。對于各部分的知識可按一定的條理、層次依次歸納,引導學生分析概括性自學。如,為了使學生通過自學掌握某一物理規(guī)律,可從以下五個方面層層遞進歸納,指導自學:(1)將規(guī)律的內容分解成條件(或適用范圍)與結論兩部分;(2)該規(guī)律的大致推導過程(某些基本定律是無法進行推導的,這種情況例外);(3)該規(guī)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及其變式;(4)應用該規(guī)律分析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及注意事項;(5)與該規(guī)律之間具有相似性、相關性、相反性規(guī)律的分析比較,從而概括它們的共性與個性,找出各規(guī)律之間的易混點、易錯點,便于學生重點區(qū)別掌握等等。
6.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確保學生自學欲望的持久性
常言道:“為學之道,貴在于恒。”物理知識與技能的自學亦不例外。學生自學時,往往是開始熱情高,干勁足,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伴隨挫折與失敗的降臨,這種熱情就會逐漸消失,難于持久,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很多,其中盲目追求深、難問題的自學,而又屢屢失敗是造成學生自學欲望難于持久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克服這一現(xiàn)象呢?根據認識論的基本規(guī)律,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可將高難綜合題分解成若干個簡易“子問題”,首先弄懂“子問題”。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很多,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值得廣大物理教研人員及教師探討的課題,由于能力有限,文中難免有錯誤之處,懇請物理學界同仁批評指正,共同探索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最佳途徑,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會學習的公民。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葉平,姜瑛俐.研究性學習的原理、方法與實施.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