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海軍
摘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新的課程改革在烏魯木齊市已經(jīng)進行了十年有余,作為首批課改實施的教師,面對有著聰明頭腦、脆弱心理的青少年們,深刻感受到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學生健康心理培養(yǎng)的主陣地。新的課程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聯(lián)系生活,而學生在課堂上所表現(xiàn)出的生活中的各類心理現(xiàn)象不得不讓更多的教師在教學中去反思,去關注。
關鍵詞:青少年;健康心理;反思;關注
一、課標和教材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健康,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物教學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課程標準以“人與生物圈”為核心,確定十個一級主題,其中包含了“健康地生活”這個一級主題。
“關于評價自己的健康”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健康的生活》單元中的第三章第一節(jié),主要涉及的內容有:嘗試綜合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關注健康問題;全面理解健康的定義,并且認識到心理健康對個體健康的重要意義;學會調節(jié)情緒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有自己對健康的定義,有著自己對調節(jié)情緒的不同方式。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矯正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自己健康的認識偏差,學會正確地調節(jié)情緒。因此,可以看出,課標和教材都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學生不良情緒的調節(jié)。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與學生的成長密不可分,而恰恰有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給予更多的關注,不能在學生遇到各種生理問題時及時地指導和幫助,導致學生有了心理障礙不能及時疏導,以至于出現(xiàn)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在教授八年級下冊的生物學“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這節(jié)內容時,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我所面對的這一代學生處理生活的態(tài)度缺少一些勇敢,缺少一些方法,更缺少一些交流,他們的心理健康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去關注。
如何讓學生自覺、正確地選擇發(fā)泄煩惱的方式,是我上本節(jié)內容之前一直思考的問題。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要有一定的基礎,這就必須了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并確立哪些方式是健康的。首先,我讓學生結合書上的評價表格,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并讓他們分析討論一些悲劇發(fā)生的原因,學生各抒己見,表達個人的看法。就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時,我感覺到學生心里的想法是那么出乎我意外,意外到讓我這樣一個自認為和時代潮流緊跟向前的社會人忽然要重新審視他們。我問到:“同學們,如果你的情緒很壞時,你是如何宣泄自己的煩惱呢?”問題一出,開始回答問題的幾個學生都說出很規(guī)矩、很書本的方法,隨著學生回答問題的情緒高漲,有些學生的回答有了很大的跳躍,如,有學生說煩惱來了,心里根本無法平靜,回家了就躲在自己房間砸墻,甚至會讓自己的拳頭出點血才痛快;還有的學生說我會撕東西,見什么撕什么;更有甚者是摔東西,摔完還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悄悄將破碎的物品扔掉就當什么都沒發(fā)生;還有的學生說如果不幸被老師訓了,會將老師畫在紙上,盡自己本事給她丑化,還要編老師的笑話打電話給學生說,之后自己才解氣也就沒煩惱了,聽著學生暢快地吐露自己心中的想法,我很感謝他們,因為他們把我當成了一個能傾聽他們說話,和他們有共同想法的“同齡人”。
當我將八個班的生物課都上完之后,我還聽到了更大膽的宣泄煩惱的方法:“我會去打槍戰(zhàn)殺人的游戲,把自己的恨意都發(fā)泄在游戲中的人物身上”;還有的學生會找自己的好朋友將他痛打一頓任其發(fā)泄;還有的學生會選擇吃安定片這樣的處方藥去將自己的煩惱忘掉。學生自我滿意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學生表達想法時,我沒有過多地去評價每個學生的回答,因為我不想打斷這種平等的師生對話關系,當學生表達完后,我用了很長的時間將學生發(fā)泄煩惱的方法進行了點評,看著學生不以為然的眼神,我知道我此時的點評只是機械似的讓學生去聆聽,他們心里并沒有太接受我的評價。隨后我和學生共同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說出健康的標準,引導大家能夠認識到健康的真正含義,似乎在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踐之間自然和諧地搭建起了橋梁。
看似這節(jié)課我圓滿地完成了我的教學計劃,甚至還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情緒,營造了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但課后我始終不能平靜我的思緒,我一直在想,這節(jié)課學生真的懂得了調節(jié)自己情緒的方法了嗎?他們會改變他們所說的那些驚人、甚至很極端的想法嗎?讓我產(chǎn)生更多問題的這節(jié)課中所透露出的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象不進一步說明教師要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嗎?
總之,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新時代,作為學生的指路明燈的我們感恩于現(xiàn)在的家長有了對教師職業(yè)的更多理解和支持,感恩于所教授的學生越來越聰明好學,感恩于這個時代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新的教育環(huán)境,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面對有著聰明頭腦、脆弱心理的青少年們請給予更多的關注,也請那些專業(yè)知識淵博,而對學生心理健康關注不夠的同仁們,快速轉變觀念加入到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行列中。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2]張麗麗.初中生心理輔導解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8.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天山區(qū)幸福路370號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