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玉
摘 要:新課標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弊鳛橐幻W語文教師,我深知課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課改不僅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還以其鮮活的生命力促使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不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而是要考慮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終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就具有了基礎儲備的性質(zhì)。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思考
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小學二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有必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改變從前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能力,也就是一種精神,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具體實踐中,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這是我們研究的方向。
一、激發(fā)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應該是教師必做的功課之一。實踐表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沉悶的教學方式,積極大膽地尋求一種趣味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交流,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教師不吝贊美之詞,褒獎那些有獨特看法的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不但陶冶了情操還受到了激勵,只有這樣他們自主學習的勁頭才會更加充足。
引入情境,激發(fā)探究心理,利用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在課堂上尤為關鍵,課堂時間雖短,但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要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進入到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并且在一堂課中自始至終地堅持下來,就只有創(chuàng)設情境。小學二年級是一個特殊的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那么照書本上教、在黑板上寫就顯得過于呆板了,不生動活潑,沒有情境,在學生的頭腦中字跡就模糊,抽象而不具體。我們可以用很多辦法來改變這種局面,比如,卡片識字、圖片識字,這樣就把左右大腦全部調(diào)動起來幫助學生記住文字;猜謎識字,針對那些可以設謎的字,把這個字寫到黑板上,教師說出謎面,讓學生去猜,強烈的好奇心促使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到了情境之中。
另外,利用美術圖畫醉人的美感很容易把學生引入到你設置的情境當中,還有音樂優(yōu)美的旋律也是制造情境的手段之一,無論哪種手段,目的都是為了增加學生的好奇心,使之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變被動為主動,從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
二、引導探究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我們常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目的就是教人掌握捕魚的方法。學習語文也一樣,如果想要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能夠主動學習,關鍵在于教會他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領會、發(fā)現(xiàn)、交流,從而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在教師把學生學習的欲望充分調(diào)動起來后,就要引導他們主動參與了,這方面的意識一定要加強。另外,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打破常規(guī),讓學生自主選擇段落來學習,比如,每一組選一段。如,以《假如》為例,我把它分成幾段,讓每個小組自己選,選完之后學生之間可以自由交流,于是學生情緒高漲,等到全班交流時個個躍躍欲試,不甘人后,一堂課就在學生的朗讀中、交流中完成了,那種理解和感悟恐怕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所達不到的,而教師的作用僅僅是引導而已。
同時,要鼓勵學生質(zhì)疑問難,要讓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探究,一探究竟的想法也就是他們主動學習的動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既然“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那么,作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的時候就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是在一二年級階段形成的,這一點作為二年級的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具體實踐中有很多方法,篇幅所限,不再贅述。
四、重視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一年級對閱讀要求還不是很高,二年級就不同了,結合生活實際或者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逐漸積累詞匯,這是必不可少的積累詞匯的方法。另外,隨著二年級識字量的不斷加大,閱讀量也應相應地增加,這方面除了學校要求必讀的外,還應鼓勵學生多讀一些他們喜歡的兒童文學,這樣在增長課外知識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的字詞。具體實踐中依然要講求方式方法,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新時期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思考,也是我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驗,也許還不成熟,但是敢于寫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拋磚引玉而已!
參考文獻:
[1]張慶.我的小學語文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2]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