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領清
摘 要:《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將生物課程理念實施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率、高質量的生物課堂。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課程理念;科學素養(yǎng)
在目前全國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下,農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所以,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明確以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學校對生物學科教學缺乏重視,保證不了生物教學課時;受外在實驗條件的制約,內在實驗技能有待提高;單一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成為部分學生的學習空間等。教師只有明確了問題的存在才能對癥下藥,才能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去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將生物課堂面向全體學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實施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全體學生都能獲得必要的知識。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在無形中就將課堂教成了部分學生的課堂,其他人就像旁觀者一樣,云里霧里的摸不到頭腦。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并作出不同的教學計劃,如,教學方法的不同、不同的評價方式、不同的作業(yè)布置等。但需注意的是,每個層次的學生不是固定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當前的情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發(fā)展方向。
二、借助生物教學提高科學素養(yǎng)
生物科學素養(yǎng)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生物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內稟特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生物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生物科學能力、科學觀以及科學品質等方面。但是,在農村教學中,部分教師認為生物作為副科,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只要能夠應對會考就可以了。這種思想嚴重地影響了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在掌握基本生物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時,本節(jié)教材內容包括食物中的營養(yǎng)物質和測定食物中的能量以及資料分析、探究活動,由于本節(jié)課的內容學生相對來說比較熟悉,所以,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分析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所含有的營養(yǎng)物質,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理解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在加深學生記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逐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三、探究性教學在課堂中的實施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指出:“生物學科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的匯總,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彼?,在生物課堂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逐步讓學生得到更大空間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觀察植物細胞》時,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制作臨時裝片,并利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結構,歸納植物細胞的結構,并明確各部分的作用。若是在以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肯定不會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臨時裝片,不是讓學生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死記硬背就是教師進行演示,這樣的教學基本上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我將這節(jié)課設計成了自主實驗課,讓學生走進實驗室,并以小組的形式自己動手制作裝片,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想法和建議,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找到學習的樂趣,進而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結合生物教材內容,聯(lián)系農村教學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最終讓學生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曾春亮.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教學[J].教師,2011(02).
(作者單位 貴州省關嶺自治縣花江鎮(zhèn)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