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
摘要:教學設計是一件極其復雜的事情,不同的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需要用不同的思維去構思教學。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只能使教學缺乏個性,束縛學生活躍的思想,使課堂教學僵化。因此,教學設計呼喚多元化,才能展現(xiàn)教師獨特的魅力。
關鍵詞:初中;文學作品;個性化;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必須要有個性,這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要求。教育家李鎮(zhèn)西老師曾說過:“語文課應該是最具教學個性的學科?!闭n程改革也呼喚多元化的個性化教學設計。下面筆者就以《孔乙己》為例,淡淡初中文學作品如何進行個性化教學設計。
一、以孔乙己特殊身份為切入點來構思教學
構思簡述: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出現(xiàn)時,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十三個字,便點明了孔乙己特殊的社會身份。教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預設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探究、品味文章內(nèi)容。
問題設計:
1.孔乙己有著怎樣的特殊身份?
問題簡述:文中的長衫主顧和短衣幫,是兩個對立的階級,作者通過對比來展示這兩類涇渭分明的社會群體。而孔乙己既不是短衣幫,也不能像長衫主顧那樣闊綽,成了咸亨酒店的上不去下不來的、“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特殊顧客。
2.孔乙己是穿長衫的,為什么也與短衣幫一樣站著喝酒呢?
問題簡述:就文本而言,因為孔乙己“終于沒有進學,又不會營生”,“愈過愈窮,弄得將要討飯了”所以只能跟短衣幫一樣,靠柜外站著喝酒。而究其深層原因,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心底里向往入仕卻又“連半個秀才都沒有撈到”,結果只能與短衣幫一樣站著喝酒了。
3.孔乙己窮到這步田地,為什么不脫下那件又臟又破的長衫?
問題簡述:長衫是舊時代讀書人的標志。而孔乙己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烙下那個時代賦予的教條: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他讀過書,這是他驕傲的資本,是他看不起短衣幫的由頭,即使窮困潦倒也硬要擺讀書人的臭架子,不肯脫下又臟又破的長衫。
4.什么原因形成了孔乙己的這種悲劇人物的悲劇命運呢?
問題簡述:
(1)社會因素——封建社會和封建科舉制度;民眾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2)自身因素——熱衷科舉、自命不凡、好吃懶做、鄙視體力勞動。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出預設的問題,便可以很好地理解作品內(nèi)容。相反,教師也可根據(jù)預設的問題來構思教學設計。
二、以孔乙己外貌描寫作為切入點來設計教學
構思簡述:人物外貌描寫能看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引導學生勾畫出文中對孔乙己兩次集中而對比性地描寫,然后展開探究。
問題設計:
1.從孔乙己外貌描寫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樣的生活狀況?
問題簡述:“身材高大”說明他有力氣,可以勞動,“青白臉色”是食不果腹、缺乏營養(yǎng)的象征;“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常遭凌辱的記號;“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是歲月的刻痕,更是潦倒的象征,“又臟又破的長衫”是貧窮的標記,也是不勞動的證明。
2.這段外貌描寫勾勒了孔乙己怎樣的形象?
問題簡述:通過問題一的分析,可以由學生概括出一個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窮困潦倒、飽受摧殘的悲劇人物形象。
3.孔乙己第二次外貌變化說明了什么?
問題簡述:說明當時封建科舉對讀書人的毒害之嚴重;預示孔乙己悲慘命運的結局;揭示當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麻木不仁、不覺悟,這也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深刻批判。
4.什么原因造成了孔乙己前后外貌描寫的變化?
問題簡述:這又回到了教學設計一中那個自身原因和社會原因的分析上了,殊途同歸,形成了同課異構的個性化設計。
三、以“笑聲”為切入點構思教學設計
設計簡述:孔乙己在笑聲中登場,在笑聲中表演,最后又在笑聲中走向死亡。酒客們對孔乙己并不僅是嘲笑,還有一份玩弄,用魯迅的話說,就是“賞玩”孔乙己的痛苦。笑聲貫穿全篇,因此,以笑聲作為教學設計的突破口不失為一種良策。
問題設計:
1.小說中哪幾處寫到眾人的哄笑?
問題簡述:讓學生勾畫出四處眾人的哄笑:一處是第四段;一處是第六段;一處是第八段;最后一處是在倒數(shù)第三段。
2.孔乙己身上哪些地方給人們帶來陣陣哄笑?
問題簡述:孔乙己是一切人的笑料,誰都可以笑他。那些長衫主顧以捉弄、戲耍孔乙己為樂,掌柜以挑起取笑孔乙己招徠生意為利,短衣幫也以譏笑孔乙己為快。人們笑他臉上的新傷疤,笑他滿口之乎者也的迂腐氣,笑他讀書人竊書不算偷的歪理,笑他連半個秀才都沒有撈到的尷尬,也笑他被人毒打致殘的雙腿。
3.從對孔乙己笑聲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問題簡述:引導學生談感受應該是多角度的,小說中多次重復的笑聲一方面是對孔乙己好逸惡勞、迂腐不堪、自視清高種種劣根性的批判和否定,另一方面也是對短衣幫缺乏同情、麻木不仁、自私冷酷的精神狀態(tài)的批判和否定。這又回到了對這篇課文主題探究的問題上了,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進行教學設計,都能透徹地了解作品內(nèi)涵。
“語文教師備課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是語文教師順應課程改革潮流的必然需要。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jù)人物的語言、人物活動的場景、文章線索等去找尋語文教學設計的突破口,而不必拘泥于一種固定的模式之中,如果硬要讓語文課也植入一種模式,其結果往往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結語:無論什么課文,無論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立意構思教學設計,我們最終都會達到閱讀、理解、鑒賞作品的目的,進而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這也是現(xiàn)在提倡的“同課異構”的個性化教學設計。許多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都包含著對教學內(nèi)容的獨特理解和處理辦法,并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處理教學。
由此可見,文學作品內(nèi)涵的人文性、語言的深刻性、情境的生活性使語文教學具有靈動不羈的特點,也讓語文教學設計個性飛揚。李鎮(zhèn)西老師認為:“語文學科與數(shù)理化學科最大的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它的‘靈與‘活,即它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有靈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學過程應該是活動的、流動的,而不應該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痹谡Z文教學中,只有有個性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個性鮮明的學生,才會有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只有讓語文教學遠離程式化的模式,才能讓語文教學大放異彩。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