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宜英
摘要: 教師的人格魅力是由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能力、教學方法、氣質風度、行為舉止、個性情趣、品德修養(yǎng)等綜合素質組成的。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及個人素養(yǎng)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的人格魅力在教師素質和教育影響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 教師人格 人格魅力 培養(yǎng)方法
教師人格,是指教師作為教育職業(yè)活動的主體在職業(yè)勞動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的情感及意志結構、合理的心理結構、穩(wěn)定的道德意識和個體內在的行為傾向。教師人格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對學生人格塑造的影響,而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教師人格高尚、完美,就對學生有感染力、輻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一、教師人格魅力的主要表現
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項單純的性格或特質,而是多方面的綜合素質的表現,它是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而形成和發(fā)展的獨特的感染力、影響力與號召力之和。優(yōu)秀教師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具有淵博的知識。
當今世界,知識日新月異,教師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最新學術動態(tài),更新、優(yōu)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掌握主動、顯示優(yōu)勢,才能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最優(yōu)的精神食糧。所以,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進一步開闊視野,拓寬學習領域,努力成為專博相濟、一專多能的人。
2.具有高尚的品德。
具有高尚品德,是教師人格魅力的根本。在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人格品質和特征的過程中,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教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其不僅指導學生掌握社會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更充當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這種感染力和示范性是任何職業(yè)都不可替代的,也無法達到的。教師職業(yè)的這種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學生從教師那里學習到的,不僅是課本知識,而且是教師言行舉止所表現的操行和道德。對學生來說,有德無才的教師固然留有遺憾,但有才無德的教師卻是有害無益、斷然不可取的。
3.具有博大無私的愛心。
一個讓學生真正喜歡的教師,必須有誠摯博大的無私愛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摯豐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學生。一個教師是否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主要看他是否真正地關心愛護學生。具有誠摯博大的無私愛心,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前提。因此教師必須有一種為教育事業(yè)、為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強大的震撼與感染,顯出十足的人格魅力。教師的愛要播撒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田。教師的愛,不應有學習好壞之分、農村城市之分、家庭貧富之分。反而,越是弱者所給予的愛越多。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無私的。
4.具有開拓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
教師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學習,重視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人類知識創(chuàng)新步伐的不斷加快,教材體系在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在不斷豐富,而且隨著信息傳播技術的日益現代化,學生課外的知識面也正在不斷拓寬,信息量急劇增加,求知欲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生的知識關系量已無法體現“一桶水”與“一杯水”。所以教師再也不能靠吃老本,不能滿足已有的學識水平和知識視野,而應該加倍努力,在專業(yè)知識上不斷充電,把教育科研的理論成果和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結合起來,并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尤其是要掌握及使用新出現的現代教育技術,以此提高自身素質。
二、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
教師人格的培養(yǎng),是每一位教師升華人生境界的必經之路,必須在實踐中刻苦學習,身體力行,磨煉意志,涵養(yǎng)品性,方能“千淘萬瀝歷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正是在人格的修養(yǎng)過程中,我們才能實現從教書匠到教學家的超越,才能在知行相濟中求真,在內省自律中至善,在求真至善中達美,邁向真善美統(tǒng)一的人生境界。
1.重視自身人格的培養(yǎng)。
教師自身的內因起著關鍵作用。新教師從走上講臺起,首先要立志在平凡的崗位,以博大的胸懷,容得下性格、脾氣不同,興趣愛好有著差異的每一位學生,不是把工作只看作謀生的手段,而是作為終生事業(yè)投入其中,要懂得并遵循教育規(guī)律,認真研究教育理論,研究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思想學習狀況,分析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提高教書育人的科學性。
2.教學活動要有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教師要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是一位教師在課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現,也是影響學生素質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師要增加理論深度,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要密切關注現代科學的發(fā)展變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識,拓寬教學內容,將科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摸索、總結教育的規(guī)律與教育的藝術,提升人生品位。
3.不斷超越自我,提高教學水平。
傳授知識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師是通過教學實施教育職能、實現教育目標的。教育的過程就是教師通過教的高超藝術把自己所具有的各種品德、知識、技能等以最易被學生接受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再通過學生的參與、吸收,最后形成學生自身素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的技巧最重要,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師本身內在素質再高,如果沒有合適的教學方法,那么即使以較好的方式傳授,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師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關鍵是提高教學水平,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
4.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教師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從容面對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復雜的,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這就需要具備成熟的理智感,正確的挫折觀,積極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緒排泄的方式,一個情緒不穩(wěn)定的教師容易擾亂學生的情緒。教師只有通過控制和掌握學生的情緒、情感,才能成為成功的教育者。
綜上所述,教師素質的提高,其人格品質顯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教育飛速發(fā)展和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注重人格的培養(yǎng),無疑是教師走向成熟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