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wèi)東
摘 要: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以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是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極大地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F今的社會儼然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yè)抓住這一機遇,在教學過程當中引入信息技術,對教學水平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語文是教育的傳統(tǒng)學科,在多年的發(fā)展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固定的教學模式,而在信息環(huán)境下,如何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成為語文教學工作者十分關心的問題,有必要針對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網絡環(huán)境;小學語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課堂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的不足
1.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目前狀況下,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固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主要是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在對知識的接收上表現得過于被動。這樣一來,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又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造成了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的教學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筆、書本,學生每天都是在這種枯燥乏味的課堂上學習,這很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有一些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恐懼感,學生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之下,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2.教學資源的限制
在大多數學校,小學語文的教學地點主要集中在教室,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還存在著教學資源的限制。學生學習語文的途徑仍然停留在課本、作業(yè)、教師授課的課堂筆記,而這些教學資料往往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所學習的內容、供學生練習的習題不能滿足多數學生的要求。在匱乏的教學資源之下,學生的知識面往往較為狹窄,所掌握的內容往往只是書本上的知識,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成績的進步。而如果在課堂上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則會取得十分明顯的效果。
3.信息技術不足或利用程度不高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互動式”教學
1.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教學模式之下,教師的授課方式大多是教師通過理論的講解來傳授知識,同時,教師的教學工具也較為單一,一般情況下僅僅只有書本、黑板、粉筆等。這種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不利于提高語文教學的豐富性與有趣性,同時也對學生的吸收效果與學習興趣造成消極的影響。但對于多媒體來說,它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多媒體本身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它可以將原本較為枯燥的知識運用豐富有趣的方式進行呈現,呈現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有文字、圖片、聲音以及動畫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對語文知識有一個直觀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吸收效果。這種借助于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對學生的吸收效果也有很大的幫助。
2.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互動教學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之下,教學活動受到了諸多方面的限制,主要有時間、地點與教學資源等。而正是這些限制,使得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難以將思維發(fā)散開來,久而久之便思維僵化,缺乏探索能力。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則可以對這一問題進行有效地避免。通過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校園網上建立專門的教學網站,將重要的語文教材與資料以課件的形式上傳到這一教學網站當中去。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自行下載,作好為學習課程的預習工作、了解課程的重點與難點等。除此之外,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線向老師提問,教師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在線解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與學習效果。當然,也可以提出疑問和同學一起討論,在討論之中學生的思維必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發(fā)散,有利于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探索精神。同時,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教學資源,學生可以自行安排,在網絡上搜集相關的學習資料,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對學生的知識面進行進一步的擴展。
3.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往往難以將課上得豐富多彩,教學課堂呈現出“死氣沉沉”的局面,這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還直接影響到了教學質量。而多媒體的應用,在幫助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同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死氣沉沉”的局面,活躍課堂氣氛,這樣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侯器.對網絡語文教學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8(2).
[2]王曉玲.淺談“網絡語文”教學的開展[J].網友世界,2012(7).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萬年縣六零小學)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