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達木江·如扎洪
摘 要:就雙語數(shù)學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談了認識,以運用實踐。
關鍵詞:雙語教學;小組合作;數(shù)學課堂
新課程理念倡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的形式是小組合作探究。那么對于我們新疆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由于民族成分的多樣性,在課堂中有不少的學生不會講漢語,因此,在雙語數(shù)學課堂中小組合作探究顯得尤為重要,在這里,本人就雙語數(shù)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探究談點認識,請有識之士指導斧正。
一、四人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目前有兩人小組、四人小組,甚至六人小組的形式,但是,本人認為小組合作以四人為一組比較好,其理由是四人為小組便于合作,在四人小組中,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為A、B、C、D四個層次,這四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便相互取長補短,
在合作探究中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如,我在教《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這一節(jié)內容時,在分小組討論時設計了以下問題。
1.要求學生閱讀教材第12頁內容看看每組算式是不是相等,從而得出一個什么結論?
2.在整數(shù)乘法中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那么,在小數(shù)乘法中呢?
以上這兩個問題,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教材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組中討論探究,要求每位小組成員在匯報時,先由其他的成員補充評價,再由小組長點評,最后推薦一位小組成員在全班展示匯報,然后由本班的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評價,在班級中形成二次合作探究活動。通過討論探究,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把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一節(jié)的內容,達到了小組合作探究的目的。
二、四人小組中兩兩雙語合作探究,使母語和漢語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雙語課堂教學中,由于每個學生的漢語水平參差不齊,有許多學生在用漢語進行回答問題時,不能夠流暢地用漢語進行表述,漢語水平比較好的學生在用漢語進行表述時,漢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又不能夠很好地理解,甚至似是而非,模棱兩可。因此,筆者這樣解決這個問題:在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時,又進行了二次分工,即就是在本小組中指定兩名學生用漢語匯報探究成果,讓另外的兩名學生用母語(維語)來匯報探究成果,最后在全班里分別用兩種語言進行匯報。我在教學《小數(shù)乘法》時,設計了以下兩個
問題:
1.仔細觀察第6頁的圖畫,“哎呀,它追上來了”是誰說的話?“別擔心它追不上我”又是誰說的?它為什么追不上?圖中的那位同學算得對嗎?為什么?
2.人步行的速度是5千米/小時,騎自行車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3.6倍,騎自行車的速度應該是多少千米/小時?
以上兩道題,在注重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基礎上還比較側重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完成這兩道題的合作探究時,先要求學習成績及漢語水平比較好的學生用母語(維語)把探究的結果在本小組展示一遍,然后讓漢語水平較差的同學用母語(維語)再復述一遍。然后每個小組在班級匯報探究成果時,一個學生用漢語匯報,另一個學生用母語(維語)匯報。達到了小組合作探究雙語水平共同提高的效果。
當然,要使雙語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如何使其更加有效,方法遠不止以上說所述,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寧縣薩木于孜鄉(xiāng)
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