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摘 要:概念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核心,正確理解概念是學好數(shù)學的基礎,只有理解和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才能靈活運用,才能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發(fā)展,才能讓學生取得理想的成績。因此,以學生的生活常識為基礎來理解概念,讓學生了解概念產生的背景和條件,注重概念的辨析以及與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重視概念的實際應用,是教學的重點。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概念教學;分析問題能力
概念是反映對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人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并加以概括。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更愿意上習題課或復習課等,因為在這樣的課堂上他們有事可做,學生也認為多做幾個題,比聽教師講概念來得實在,很多學生對待概念課很隨意,甚至不愿意聽,總認為,概念不就是書本上的那幾行文字嗎?我自己看看就行了,老師何必要大費周折,講得舌干口燥的呢?
那么,如何讓我們的概念教學更有效?如何改變這種“教師上面唾沫橫飛,學生下面昏昏欲睡”的現(xiàn)狀?下面談談我的幾點認識。
一、概念的理解以學生的生活常識為基礎
數(shù)學概念多數(shù)是抽象、生僻的,直接拋出的話,學生一般不易接受,有時最多也就是死記硬背,然而當我們把這些概念和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結合起來,就會更加形象、具體,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如,在《基本不等式的證明》的教學中,學生在做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的實驗時,發(fā)現(xiàn)天平制造不精確,兩臂長略有不同(其他因素不計),他做了兩次稱量:把物體放在天平的左盤上,在右盤上放砝碼使天平平衡,稱得物體質量為a;第二次測量,把物體調換到天平的另一托盤子上,此時稱得物體質量為b,該學生猜測物體質量是m=■。問題:把■作為物體的質量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是偏大還是偏?。?/p>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較熟悉的物理問題為背景實施教學,學生容易接受,產生興趣,使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時自然且合理。
二、讓學生了解概念產生的背景和條件
概念本身是具有嚴密性的,很多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適用的條件。我在概念教學時會鼓勵學生根據(jù)所給情境材料大膽地猜想,先給出自己對某個概念的理解,讓他對概念形成一個最初的認識,而后再進行修改和補充。如,在《等比數(shù)列{an}前n項和Sn》的教學中:
問題:已知等比數(shù)列{an}的首項為a1,公比為q,求前n項和Sn。
分析:由等比數(shù)列通項公式Sn=a1+a1q+a1q2+…+a1qn-1①
①式兩邊同乘以q,得:qSn=a1q+a1q2+a1q3+…+a1qn②
由①-②得:(1-q)Sn=a1-a1qn
下面請學生完成Sn的推導。
請某學生上黑板板演,然后和其他學生一起探討,糾正錯誤,最后得出正確結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暴露錯誤,再由學生來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概念形成的條件,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自查、糾錯的過程中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三、注重概念的辨析以及與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
1.概念的辨析
高中數(shù)學的學習,需要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有些概念不是以單一的形式出現(xiàn),這時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概念進行辨析,認清這些概念的本質,那么對于它們的變形也就一切盡在掌控中了。
如,在《基本不等式的證明》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基本不等式,設置如下:
(1)當x>0時,求證:x+■≥2
(2)當x>1時,求證:x+■≥3
變式:當x>3時,求證:x+■≥3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問題,點撥正確運用定理,構建證題思路。
第(1)題鞏固對定理的理解,學會應用定理解決某些數(shù)學問題。
第(2)及其變式則是對概念的辨析,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認清概念。
2.相關概念的聯(lián)系
數(shù)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強,前后聯(lián)系密切,但是由于受學生思維發(fā)展水平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等因素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一些有聯(lián)系的概念或定理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使得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重視概念的實際應用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所以適量的訓練是必要的。然而學生的思維層次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的過程中要講究技巧,克服達到目標和形式的單一性。題目不能過難或過易,應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有梯度、有深度。就像爬樓梯,樓梯臺階太矮的話,學生爬了半天還是在底端;反之,如果梯度太大,就變成無法攀越的障礙了,這反而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另外,在進行解題訓練時,請學生思考:這道題用到哪些知識點,哪些思想方法?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可以從中體會到做題的依據(jù)就是基本概念,也再一次鞏固和認識了概念,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就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一定要有所依據(jù)——基本概念,把教學重點放在基本概念、基礎知識上,引導學生在基礎知識上下功夫。
參考文獻:
郭彥坤.高中數(shù)學概念教學探討.教師,2013(2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