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萍
摘 要:數學是對客觀世界的抽象演繹,是用來抽繪、支撐、解決、指導現實問題的一種語言。
關鍵詞:數學思維;數學思想;現實問題
數學是對客觀世界的抽象演繹,是用一種特殊的符號和語言來描繪、支撐、解決、指導、開發(fā)思維空間和現實世界的一種語言。數學較之其他學科是一種生活技能的總結,打個比方,就如同人穿的衣服,有皮衣、毛衣、外套……就其作用來說,都是為了保暖和美觀,單獨的拿其作用來分析,每一件衣服要達到保暖和美觀的作用,就要看設計者和制造者的本事了;就其有品位的使用性質來說,皮衣可以作為外套使用,毛衣起輔助保暖的作用。同樣,數學和其他學科都是為了人們生活,單獨拿出一門學科體系通過改頭換面都可以變成為其他學科范疇。
數學是在現實中提煉出來的語言,一定也會作用于現實。買菜、買樓房、貸款等,都會涉及數學計算,小到小九九,大到函數、排列組合、優(yōu)化統(tǒng)籌等,還有就是解決老年人記憶力、思維能力退化的問題,也可以用到數學。比如讓他們心算一位數乘以一位數,智商更高的人可以隨自己的情況增加、提升難度,讓大腦動起來,推遲大腦的老化。同樣,青年人提高思維快捷度和迅度也可以用這類方法。
一、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現實問題
數學思維是把現實中具體形象的事、物抽象化,顯現出本質,釜底抽薪地加以解決。小學生上學路上,遇到岔路口,一條是直通學校的,但是路面崎嶇;一條是需要繞三棟樓的,但是比較平整好走。小學生首先想到的就是直通的需要時間少,所費的精力和將會遇到的危險也會相對少一些;再深一點,直通的理論上時間會少,但是因為直通的不好走,用時不一定就短,這要看是不是借助交通工具,用的什么交通工具了,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況,如果是雨天,路面泥濘,就需要選擇平坦但遠的路去走。
如果是和伙伴一起走,就要考慮走哪一條路會順利與伙伴會合;如果是需要辦事,捎、借東西或通知什么事情,可能選擇的路也會變化。這就是數學的思維。教師上課、平時的小游戲、日常生活、科學界、文化界、建筑界等也需要數學思維的參與。
二、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現實問題
數學就是一個工具。拿上面一個問題中提到的事例來說,對選擇路線這件事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去考慮:
1.此次上學是單純的上學嗎?是不是還有別的任務?
2.如果是單純的上學先考慮外界條件,再考慮自身條件,然后決定選擇路線。
3.如果有其他代辦的事,就考慮事情的先后順序,用最優(yōu)原理來解決。
上面的分析處處體現了分類討論思想。
三、轉化問題
數學的應用最直接的就是轉化,當一個現實問題出現,用數學的語言去翻譯,然后用數學知識解決,之后,翻譯成現實語言,問題就得解了。
數學是思維的框架,支撐著整個數學大廈和生活之都;數學是生活的幫手,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更有品質、品位和有效率地生活;數學是前進的指導,引領著迷路的人們,開拓著未知的疆土,將車輪平穩(wěn)地駛上健康、快速、文明、時尚、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
參考文獻:
郜舒竹.數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喀喇沁旗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