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海龍?彭翠云
摘要:以常州大學的學生情況和實際教學經(jīng)驗為基礎,重點闡述了在MATLAB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安排教學內(nèi)容以及如何操作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等幾個方面的見解,旨在使MATLAB的教學過程成為“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過程,從而加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MATLAB;教學改革;任務驅動
作者簡介:戎海龍(1980-),男,河北石家莊人,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彭翠云(1979-),女,湖北荊門人,常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江蘇?常州?213164)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0-0065-01
MATLAB作為一種高性能的數(shù)值計算和可視化軟件,自其誕生以來,隨著其功能的逐步增加和完善,在電氣、電子、控制、力學、計算機、機械等眾多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此,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高校理工科專業(yè)都開設了MATLAB課程。MATLAB課程的設置方式目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MATLAB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而獨立開設,學習內(nèi)容主要是MATLAB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的使用,其設置依據(jù)是突出MATLAB在電氣、電子等相關學科領域的基礎作用;另一種是將MATLAB與其他課程進行整合,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是針對相關課程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的MATLAB求解方法,其設置依據(jù)是突出MATLAB的直觀、形象性,使其作為一種教學工具而為其他學科的教學服務。目前高校第一種設課模式占主流地位,相對于第二種設課模式來說,其主要優(yōu)勢在于能夠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MATLAB的主要思想,特別是在當前專業(yè)課程選修制度下,對于增強學生利用先進計算機技術分析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是有裨益的。第二種設課模式也有其自身優(yōu)勢,它能夠增強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學生學習MATLAB時的針對性,但是如何將MATLAB與相關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以提升MATLAB在教學中的地位,目前仍是教學界正在探討的一個問題。本文將針對第一種設課模式的教學方法做幾點探討。
一、MATLAB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
目前來說,MATLAB仍然采用“學生聽教師講、看教師做”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數(shù)學計算工具而言,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顯而易見,為此探究教學改革勢在必行。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xiàn)的建構主義理論對于當前的MATLAB教學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該理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以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因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對教學意義的生成只起幫助者和促進者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教學中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二、MATLAB課程教學的幾點看法
1.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增強其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這一觀點并不新穎,但在具體實施上,不少教學者的側重點在課堂教學效果上,最常采用的是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MATLAB的強大功能或者結合多種實例為學生展示MATLAB在解決具體數(shù)學問題上的便捷性等。不可否認,這種實施方式或許會調(diào)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學生仍然無法提起學習興趣,主要原因在于學生都有其各自的工作興趣,但課堂所展示的MATLAB功能或實例畢竟有限,從而使不少學生存有“工具雖好,與己無關”的思想。一個恰當?shù)睦邮侨绾渭ぐl(fā)電子系熱衷于將來從事硬件電路設計的學生學習MATLAB的興趣。為此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步驟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在第一次課介紹什么是MATLAB、它的基本功能以及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而后利用剩余的課堂時間做一次問卷調(diào)查,以掌握學生選修該課程的動機(學生想利用MATLAB去做什么),如此在后續(xù)課堂教學將有具體的針對性;第二,在正式授課之前安排2~3次認識實習,MATLAB軟件目前在中大型企業(yè)的研發(fā)部門以及科研院所中應用已經(jīng)非常普遍,而這些單位也是學生將來就業(yè)的主要去向,因此通過安排學生進企業(yè)參觀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掘學習興趣是非常有意義的。鑒于目前大部分企業(yè)研發(fā)部門的保密性質,安排有經(jīng)驗的企業(yè)員工進校講座也是認識實習的可實施途徑之一,認識實習的企業(yè)不必過多,但須注意企業(yè)性質應覆蓋MATLAB課程的授課專業(yè)。
2.針對學生的特點安排教學內(nèi)容
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長和喜好,比如不少學生并不喜歡軟件編程工作,這種情況在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中較為普遍,這時在課堂內(nèi)容安排上要加以考慮。比如,MATLAB的Simulink工具箱在自動控制領域應用非常普遍,為此在講述MATLAB軟件在自動控制領域應用情況時可通過對比方式加以講述,即針對同樣一個控制對象,軟件編程方式如何得出控制結果、Simulink工具箱的模塊化搭建方式又如何得出控制結果,都要給學生呈現(xiàn),如此便于不同學習喜好的學生掌握MATLAB針對控制問題的解決方法。
3.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
目前采用的MATLAB課程的教學方式大多是課堂講授與實驗練習相結合,即占據(jù)課堂時間90%以上課堂講授方式的教學內(nèi)容為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分章節(jié)完成,然后再通過實驗來加深與鞏固知識點。這種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往往容易使學生出現(xiàn)學習動力不足、精力分散等問題。為此眾多的教學者建議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一種主動探究型教學模式,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比較適合于計算機等信息類課程的教學。所謂任務驅動,是指通過完成一項或多項與學科相關的任務來學習知識和獲得技能。教師將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提高其能力。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也是綜合應用知識的過程。筆者認為,任務驅動式教學中所設計的任務要注意以下四點:
(1)學科相關。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要提出該專業(yè)領域內(nèi)經(jīng)常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供學生解決。
(2)符合學生特長。對于自動化、電氣、電子等非計算機專業(yè)不喜好軟件編程的學生要提出與Simulink工具箱等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供學生解決。
(3)難易程度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美國哈佛大學麥克里蘭教授提出的成就動機理論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根據(jù)這兩類動機在個體的動機系統(tǒng)中所占的強度,可以將個體分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力求成功者即在其動機成分中,力求成功的成分比避免失敗的成分多一些;避免失敗者即在其動機成分中,避免失敗的成分比力求成功的成分多一些。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獲取成就,所以他們會選擇有所成就的任務,而成功概率為50%的任務是他們最有可能選擇的,因為這種任務能給他們提供最大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當他們面對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穩(wěn)操勝券的任務時,動機水平反而會下降。相反,避免失敗者則傾向于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如果成功的機率大約是50%時,他們會回避這項任務。因為選擇容易的任務可以保證成功,使自己免遭失?。欢x擇極其困難的任務,即使失敗,也可以找到適當?shù)慕杩?,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諒,從而減少失敗感。根據(jù)這一理論,筆者認為,在設計任務時,對力求成功者,應給予其新穎且有一定難度的任務;而對于避免失敗者,則安排容易取得成功的任務。在評定分數(shù)時,可以采取類似于跳水運動的得分評價體系,即對于同樣的分數(shù),難度較高的任務可以再乘以一個較高的權重,反之,難度較低的任務可以再乘以一個較低的權重,并且對于難度非常低的任務,權重可相對稍稍高些。
(4)不易通過網(wǎng)絡等便捷途徑直接獲得任務解決的具體實施程序。
三、結論
MATLAB課程的教學可以遵循這樣一個思路:課程的第一次授課時在向學生簡要介紹MATLAB的特點、基本功能以及在授課專業(yè)領域的應用現(xiàn)狀后通過課堂或課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掌握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動機;隨后安排認識實習使學生通過自身去激發(fā)學習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之后安排幾次課程向學生講述MATLAB的基本知識以及在授課專業(yè)領域的典型應用實例;隨后將剩余的大部分授課課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并首先為每個學生分配任務,學生通過完成相應的任務獲得MATLAB知識。從這一授課方式可以看出,教師的主要教學工作是為每個學生設計任務,并通過對任務的掌控把握課程的教學進度,這種由教師主導、學生參與的教學方式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MATLAB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潘峰,薛定宇,陳大力,等.MATLAB語言課程在電氣信息類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S2):57-59,68.
[2]秦茂玲,于國蘭,趙慶楨,等.Matlab軟件與專業(yè)課程的整合教學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0(4):15-16.
[3]李秀瀅,王建新,彭靜.Matlab教學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2):104-105,113.
[4]楊夷梅,楊玉軍.Matlab教學中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
2008,(24):58-60.
[5]龍佳樂,應自爐,張建民.“Matlab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探討[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1):111-112.
(責任編輯:宋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