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娥
〔關鍵詞〕 中職學校;政治教學;探究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7—0071—01
一、探究式教學法的含義
所謂探究式課堂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它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探究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探究遵循的規(guī)律是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從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和會用知識,再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中職政治課堂中實施的方法
1.精彩的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可以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真正動手動腦,成為課堂的主人。比如,我在講價值規(guī)律的相關知識時,先準備了一幅“趕不上趟”的漫畫來導入課堂。漫畫的具體內容是結合去年農(nóng)民賣土豆難的現(xiàn)狀畫的,一個老農(nóng)看到第一年土豆市場價很好,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地種滿了土豆,等收獲了卻滯銷了。等第三年改種白菜了,結果土豆?jié)q價了,老農(nóng)只有揮汗嘆息了。首先,引導學生思考漫畫的含義,然后就可以輕松地導入到所講的內容了。由于這是身邊常發(fā)生的事,學生們能身臨其境,自然也能很快理解知識。
2.教學過程中老師巧設問題, 活問促學。結合中職學生和政治課的特點,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比如,我在講“一國兩制”時就設置了這樣的一個情景,首先播放了提前準備好的澳門和香港回歸時的記錄片,同學們看完后,我開始提問:(1)我國的澳門和香港是何時收回的?(2)澳門和香港是為何淪為殖民地的?(3)國家采取什么辦法收回澳門和香港?(4)假如你當時就是生活在這兩個地方中的一個,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我先給學生幾分鐘時間思考、發(fā)表意見。接著我引導學生了解背景材料,講解國家領導人是如何提出相關政策的。通過學生們的思考加上我的講解,學生們的思維得到了拓展,“一國兩制”的概念也很容易就理解了。
3.課后老師及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質疑,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原有基礎等不同,課堂預設與生成常常出現(xiàn)矛盾。所以,老師要及時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討論質疑。討論時,老師要注意尊重學生的思想、個性,使他們能有機會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同時,老師也要有針對性地對討論進程加以調控,避免討論走入死胡同。
三、老師應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課堂,活躍課堂氛圍
心理學實驗證明,在寬松自由的時空內,一個人的思維最活躍,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也體現(xiàn)得更為突出。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教師是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儲存庫,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獲取知識以及幫助學生學會適當?shù)毓芾砗吞幚硇畔ⅰF浯?要善于營造寬松、愉快、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要善于運用友好的微笑,熱情的鼓勵激發(fā)學生不斷創(chuàng)新的欲望,這樣就能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尊重,使他們在愉快、和諧的課堂中學到知識。
總之,探究教學法是一種能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科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它通過問題的設計與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分析思考,討論交流,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形成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從而達到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編輯:楊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