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萍
【摘要】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級的小學語文作文更是作文教學任務重中之重,它是學生對語言組織、事物認識和敘述的深入與提升階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由看圖寫話到自身感悟、由簡短到具體、由淺入深,前序漸進,對今后的學習乃至人生中的語言表達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階段如何更為準確地引導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成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反思;舉措
一直以來,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級的小學語文作文更是作文教學任務重中之重,它是學生對語言組織、事物認識和敘述的深入與提升階段?!墩Z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達、想象作文、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作和習作興趣,增強自信心。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由看圖寫話到自身感悟、由簡短到具體、由淺入深,前序漸進,對今后的學習乃至人生中的語言表達起著重要作用。
一、中年級語文寫作教學中應反思的問題
1.教學模式老化
重模式,輕創(chuàng)新。談起作文,小學中年級學生第一感覺就是第一自然段需交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要素,末尾段就是用上感嘆句抒發(fā)贊美或是通過這件事我學會了一個怎樣的道理,而中間的事例往往都是千篇一律的經(jīng)典案例,家里的老奶奶都是滿頭白發(fā)在昏暗的屋子里干活,“我”做錯事后都是被父親嚴厲地打罵一頓后母親溫柔地呵護安慰等等,鮮有閃光新穎之作。在作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被禁錮,簡單地記錄生活后,流水式地將其進行寫作,為湊夠字數(shù),學生作文便出現(xiàn)諸多無關(guān)要緊的話語、拖沓的情節(jié)、累贅的描述,沒有重點,沒有質(zhì)量。為使作文能朝著優(yōu)秀范文方向發(fā)展,老師們不厭其煩地用細化式的指導方法限制學生思維,令學生失去對生活獨有的感受,缺乏新穎性。模式的老化,使得學生作文陷入盲目跟從的境地,令學生逐漸失去創(chuàng)作的興趣與信心。
2.學生畏懼心理
三年級的作文對而剛上三年的學生來說,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心理障礙。學生由于年紀較小,仍處于“兒童期”階段,心智并不成熟,自身吸收的閱讀內(nèi)容并不豐富,缺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表達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也有所欠缺,然而,由看圖作文到?jīng)]有圖的作文是一個具體到抽象的轉(zhuǎn)變過程,一向習慣看著圖畫說出圖畫內(nèi)容就足以的他們一下子沒有了能參考的對象后,面對的更是一個簡短的題目,同時,他們曾經(jīng)二年級最擅長的表達方式里頭的簡單的名詞、動詞、形容詞再如何堆砌也無法滿足三四百的字數(shù)要求,與二年級寫話區(qū)別之大,使得他們內(nèi)心感到了無本可照,學生往往會無從下手,內(nèi)心不由暗生恐懼,恐懼不夠字數(shù)、恐懼無話可說,于是便開始畏懼甚至厭惡、逃避寫作。
3.教學條件受限
現(xiàn)代富裕的物質(zhì)條件使得學生難以接觸大自然,家長過多的關(guān)心使得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難以有深刻的生活體驗。作文本應出于對生活、對內(nèi)心最真實最自然的流露,可由于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橋梁,使得學生在作文構(gòu)思時更多的是空想、矯情的語句,沒有生命力、沒有感染力,缺乏對寫作學習的主動性。
二、解決教學問題的舉措
1.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放飛學生思維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注重文本結(jié)構(gòu)的完整,內(nèi)容也千篇一律的作文令學生失去對學作文的興趣,因此,要令學生愛上寫作,必須打破老式教學模式。教師應善于成為講臺上的“魔術(shù)師”,吸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其產(chǎn)生興趣,才能勤動筆。中年級的作文在學生眼里之所以難,除了是因為“要講清楚事件”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更準確、具體地附上自己的情感講清楚事件”。與低年級的看圖作文相比較,中年級更多的是半命題、命題作文,更多的是需要利用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與出自內(nèi)心的抒情表達,這樣的轉(zhuǎn)變需要學生對生活有一定的觀察積累。
2.聯(lián)系實際,在生活中加強訓練
生活,是教育最好的載體。文章是由生活中來,在現(xiàn)實中得到材料后經(jīng)加工而得以成型,因此,只有在生活中注重積累、厚積薄發(fā),只有善于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使文章彰顯生命。如在教學生寫秋天的景色這一作文中,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有整體感知,但要學生運用三年級在教材中剛學的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描述具體的事物時,學生會有一時語頓的時刻,頭腦中沒能及時將要表述的物體與手法相結(jié)合,此時,我會在準備好多種水果的袋子里一個一個地將水果出示,引導學生,再把逐一將水果傳遞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用鼻子聞水果的香味后再描述聞到的氣味有怎樣的感覺,讓學生用眼睛看水果的形狀與顏色,再加上幻想,用上擬人或比喻的手法加以形容,如果其他學生有不同的想法時,不妨也請大膽地說出來跟同學們分享他的感覺,再由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是否真的如他所描述的那樣進行討論。用事物觀察法能讓學生在真實中寫出自己最真切的情感。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如果沒有生活的感悟,又何來文章呢?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引路人的教師,在小學中年級的作文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須有足夠的耐心開導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用心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文字記錄最難忘的經(jīng)歷,帶領(lǐng)學生穿過“寫作難”這片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