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國
關鍵詞:中學體育;自主探究;探究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8-0064-01
繼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之后,新的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那么,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呢?
一、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興趣
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打開智慧的大門,開動腦筋,主動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了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開端,在一次“蹲踞式跳遠”教學開始時,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景的。
教師:今天,我給大家放段錄像。場景1:柯受良騎摩托車飛躍黃河的片斷。場景2:動物世界——老鷹捕獵。
師:柯受良之所以會成功,與他成功前的反復計算、實驗、練習和高超的駕駛技術,加上他深知摩托車需要多遠的加速距離和達到多高的速度才能取得成功是分不開的。而老鷹能迅速地捕住獵物也是如此,沒有它從小學習飛翔,掌握精湛的飛行技術和每天無數(shù)次地捕捉練習也是不行的。咱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利用敏銳的觀察力,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進行一次探索性比賽。看誰能成功地找出本節(jié)課我們要學的新動作“蹲踞式跳遠”該怎樣做,達到什么要求才會跳得遠。大家說好不好?
生:好。
當時我看到學生們都躍躍欲試,就知道學生的積極性已經調動起來了。這就為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了好的開端。
二、觀察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由于體育課多運用直觀性教學,以實踐為主。而知識的學習過程首先是觀察,然后是實踐。所以,根據(jù)體育教學特點,要充分利用學生的觀察力,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蹲踞式跳遠”時我是這樣做的。
師:下面老師做兩次走跳動作示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教師示范)
師:同學們,看了老師的示范,想不想親自實踐,了解一下“蹲踞式跳遠”動作呢?
生:想。(學生練習)
師:通過同學們體驗,已經對動作有所了解,下面看老師做兩次完整動作示范,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并在一會兒的練習時多觀察別的同學的動作,再結合自己的練習體驗,看誰能找出“蹲踞式跳遠”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后有下面的回答:
生1:跑和跳躍兩部分。
生2:不對,三部分:跑、跳和落地。
生3:也不對,還有空中部分呢。也就是有跑、跳、空中和落地四個部分。
就這樣通過觀察、實踐,學生自己探索出了結果,對“蹲踞式跳遠”動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三、想象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21世紀的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思維能力,依據(jù)體育教學的特點和學生特點,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蹲踞式跳遠”的進一步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師:同學們,想一想,“蹲踞式跳遠”像我們身邊哪些人做的什么動作,或哪種動物的某個動作呢?把它們與“蹲踞式跳遠”結合起來進行練習,看誰能成功地找出“怎樣做能跳得遠”的答案。學生在實踐后,邊做示范邊有如下回答:
生1:整個動作像柯受良騎摩托車飛越黃河。助跑像柯受良騎摩托車岸上加速一樣,一定要快。
生2:助跑像老虎快速追逐獵物,起跳要像老虎竄起撲獵物那樣蹬腿,還要像老虎前伸腿準備撲獵物一樣,向前擺臂,光靠腿不會跳太遠。落地要像老虎用前腿壓住獵物那樣,下蹲降低重心,不然會戳腿。
生3:我認為空中要像飛機起飛后收輪子一樣要收腿,減少阻力,并增加安全系數(shù)。
就這樣,在實踐中學生利用豐富的想象力,自主探究,輕而易舉地探究出了結果,掌握了動作技術。
四、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練習,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體現(xiàn)新課標中所要求的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實踐、創(chuàng)新的時間。在“蹲踞式跳遠”基本部分最后,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完成好‘蹲踞式跳遠四個部分才能跳得更遠呢?”于是學生反復進行練習,得出如下答案:
生1:助跑和起跳要銜接緊密,否則會影響起跳動作的順利完成。
生2:蹬地速度必須快而且有力,不然跳不高也就跳不遠了。
生3:兩臂與前擺腿動作要協(xié)調且擺動有力。
生4:我發(fā)現(xiàn)雙臂同時用力向前上擺跳得更遠。
生5:我覺得跑的距離稍長些,也會跳遠些。
通過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新練習,探求規(guī)律,在教會了學生動作技術,掌握動作要領,為提高跳遠成績打下良好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方法很多,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基礎理論,多進行教育科研,多總結并積累實踐經驗,一定會有更好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教學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吳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