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風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作文評改又是作文教學中的關鍵一環(huán)。提高學生作文評改能力,教師應從示范引導修改到學生互相批改,再經(jīng)過討論和教師講評,最后自我修改。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樣可以使學生逐步懂得如何修改作文,從而使修改作文成為學生的一種寫作習慣。
關鍵詞:作文教學 示范引導 互相批改 自我修改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當今時代,作文教學在接收和輸入信息、傳遞交流思想、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學生作文評改又是作文教學中的關鍵一環(huán)。
古人云:“文章不厭百回改?!眰ゴ蟮奈膶W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痹谧魑慕虒W實踐中,我們也知道,好作文與其說是“寫”出來的,不如說是“改”出來的。但在當今新課程背景下,有些語文教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方式——“全批全改”、“精批細改”,這樣教師不僅累,而且不利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耗費了大量精力,但收效甚微。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指出:“批改作文是為了給學生看的,如果學生只看一下總批和分數(shù),就扔到一邊,那你的批改也就是無效勞動。”因此,我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尤其是高年級學生評改作文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作文文評改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教師先做示范性批改
教師在改前首先通讀學生的作文,這既是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又是對批改重點的選擇,只要找準學生的批改點,就能找出作文教學在這個學生身上突出的問題。因此,收到學生的習作后,教師可采用“批語+符號”的方法進行書面批閱,并用規(guī)范的批改符號一一標出文中的主要錯誤,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總批,當然教師所用的修改符號要與學生講清楚,便于以后學生更正。
教師示范性批改需要一段時間,不要急于求成。通過教師幾次示范性批改和講解,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批改作文的方法,為下一步學生互批作文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指導學生互相批改作文
學生對作文的批改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可以具體指導學生批改作文了。由于一開始就批改自己的文章難度較大,可以先讓他們采用互批的形式??梢砸粋€人獨立批改,也可以兩個同學共同批改,允許學生自己找批改對象,讓學生接觸各種同學的文章,吸取多方面的優(yōu)點。批改主要由學生自行完成,但教師適當?shù)闹笇c撥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做也符合新課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精神。
教師可按照“從易到難”的規(guī)律、“少批評多表揚”的原則,指導學生批改三遍:第一遍,修改文中錯的字詞或標點,改正病句。這是最基本的技能,對于學生來說也是很容易的。第二遍,再次閱讀全文,看哪些地方突出或沖淡了中心,哪些地方過渡自然或缺少過渡,哪些地方對人物進行外貌、神態(tài)、動作、語言等細致描寫,哪些段落或佳詞妙句用得恰當,然后針對各種突出的優(yōu)缺點,運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做出眉批。第三遍,統(tǒng)覽全文,針對文章的立意,整體結(jié)構(gòu)結(jié)合前兩遍批改情況寫出篇末總批。當然這三步應根據(jù)不當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為了使學生批改作文達到預期效果,也要經(jīng)過多次訓練,最初可在教師幫扶下進行,隨著訓練次數(shù)的增多,學生熟悉方法和步驟后,教師逐步放手,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作文批改知識,每次互改后,簽上自己的名字以示負責。
因為學生具有好奇心強、自我表現(xiàn)欲強的心理特點,所以讓學生參與批改作文,在他們心理上產(chǎn)生了一種“當老師”的自豪感,改起作文來興致格外高,責任心特別強,明顯毛病一眼看破,及時修改,遇到難題同桌之間可互相討論,這樣使學生既學到了別人作文的長處,又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可謂一舉兩得。
三、全班同學分組討論
在互相批改之后,由學生討論這次作文中出現(xiàn)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推薦寫得特別好的幾篇文章,或者就這次作文出現(xiàn)的難題進行討論。討論時,可4至6人一組,每組中“優(yōu)”、“中”、“差”要合理搭配,這樣有助于討論氛圍的形成,有助于問題的探究解決。每組要選出組長和固定發(fā)言人,組長負責組織討論,發(fā)言人匯報本小組討論結(jié)果,也可補充其他組的發(fā)言。同時教師要做一些摘錄,為下一步教師講評準備好材料。
四、教師集體講評
教師在學生互批作文和討論基礎上,根據(jù)自己掌握的一手材料,要精心設計一節(jié)作文講評課。我認為這是作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選出三、五篇批改比較好的文章張貼在黑板報上,供大家學習,批改認真的學生要在班上表揚。教師要對范文事先反復修改,再到班上去念,最多念兩篇,其余只點名表揚,課后讓同學們傳閱。在班上念范文要經(jīng)常變換,決不能總是那幾個人,針對個別有明顯進步的學生,可念他們寫得比較精彩的一段或一兩句,甚至幾個詞,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從而調(diào)動全班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然后再出示一些寫得比較差的片段或一句話,不點名,師生共同分析,找出毛病,并修改。
五、學生自我修改
經(jīng)過多次互批訓練,加上教師講評,學生批改作文的能力會有一定的提高。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這也是作文評改訓練的最終目的,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最希望看到的作文訓練結(jié)果。
有了前面的鋪墊,對于中上等學生來說,自我批改這一環(huán)節(jié)問題不大,他們能獨立修改,充實自己的文章,使自己的文章更流暢、更生動。對這樣的學生,教師可對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對于差等生來說,千萬不要著急,要因材施教,對他們要放低要求,一步一步來。正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那樣,讓他們從會說、會寫一段話開始,逐步發(fā)現(xiàn)的閃光點,及時表揚,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能完成一篇作文就可以了。等他們有了一定寫作基礎,再提高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我覺得適當?shù)慕档蛯@樣學生的寫作要求,能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作文評改由教師示范引導到學生互相批改,經(jīng)過討論和教師講評,再到自我修改,使學生逐步懂得如何修改作文,從而使修改作文成為學生的一種寫作習慣。學生通過每次作文評改的前后對比,實實在在領悟到認真修改作文的好處,當他們具備這樣能力和方法后,就會逐漸內(nèi)化為自覺行為。這對他們來說會受益終身,這也真正達到了作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錢威、徐越化主編,《中學語文教學法(修訂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