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
- 書寫電影史研究的視角與方法
辰【導 讀】 電影史是一門基于電影學與歷史學基礎上的交叉學科; 同時, 鑒于電影藝術的綜合性與大眾性, 其歷史研究也是建構在經濟史、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學術史與各門類藝術史基礎之上?!?span id="h3th5hb" class="hl">電影史: 理論與實踐(最新修訂版)》 一書便是傳統(tǒng)電影史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突破, 為電影史的學習研究提供了基礎性的指導。安德烈·巴贊(André Bazin) 《電影是什么?》 (Qu’estquelecinéma?)第一卷的序言寫道: “這一書名并不意味著許諾給讀
中國圖書評論 2023年9期2023-12-16
- 史實辨析與史觀反思
——“第五代”再研究
07)作為中國電影史上的“新浪潮”,“第五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暗谖宕币韵蠕h新銳的姿態(tài)、啟蒙理性的鋒芒、獨特創(chuàng)新的影像語言震驚了20 世紀80 年代中國電影界。可以說,在中國電影導演譜系中,“第五代”最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影響最為深遠,成績最為顯著,因此,在各種版本的電影史中,對“第五代”的撰述成為了中國當代電影史中的華章。但問題在于現有電影史對“第五代”的論述至少有三個值得再思考的方面。第一是過于突出了作為導演的“第五代”,而忽略了“第五代”其實是北京電影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12-17
- 當代大眾文化背景下高?!爸型?span id="fbl57fj" class="hl">電影史”教學探究
影響。在《中外電影史》的教學中,對于在影視專業(yè)的基礎課中也是深層次的,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在中外電影史教學中貫徹這些理念,是當今社會的現實需要和新的歷史觀促進了電影史教學方法的變革。在教學中,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轉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變成以“學生中心”。改變過去是由老師主導,學生是被動的形式,逐漸由學生參與轉變?yōu)閷W生積極參與,甚至是主體參與和引導,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小組合作和個體獨立并且團隊結合探索,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拓寬學生
山西青年 2022年4期2022-11-24
- 數字人文時代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影人年譜研究初探
人際交往的中國電影史研究新路徑。當下,社會網絡分析法逐漸成為海內外電影產業(yè)、電影史的研究方法與工具之一,尤其是在中國學術界,社會網絡分析法已然成為一種規(guī)范化的跨學科的視角,這對于當下的電影史研究方法——影人年譜來說,無疑是一項新的探索。一、人機交互:數字人文時代的開啟從人類的誕生到文字的發(fā)明,人文學科擔負著傳承人類文明和推進歷史進步的偉大重任。從文字傳播時代再到印刷傳播時代,字符始終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媒介,而其所承載的文本信息的不斷累積建立了高度的人類物質文
電影評介 2022年2期2022-06-22
- 從滑稽片到故事片:再探我國科幻電影發(fā)端
影 科幻電影 電影史[中圖分類號] J909 [文獻標識碼] A [ DOI ] 10.19957/j.cnki.kpczpl.2021.03.010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比較視野下中國科幻電影工業(yè)與美學研究”(21ZD16)。關于中國科幻電影的發(fā)端,過去常見的說法是1938年新華影業(yè)公司拍攝《六十年后上海灘》[1]。賈立元發(fā)表論文,剖析該片制作背景及公映后引發(fā)的影響,將該片首映的1939年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2]。上述觀點最近受到質
科普創(chuàng)作 2021年3期2021-11-18
- 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劇影視文學專業(yè)電影史的課程教學勢在必行,選擇性地采用類似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旨在倒逼學生認真學習,卻又帶有應試教育的無奈。關鍵詞: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一、招生解析之所以要對本專業(yè)招生情況進行解析,是為了更好從源頭上了解學情,從而有助于依據學情開展專業(yè)課程教學的探索?;幢睅煼洞髮W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于201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設定授位類型為藝術學學士。該年度招生計劃計40名,其中37名投放本省安徽,以確保生源的穩(wěn)定,3名投放作為鄰省的河南省,顯然具有試探性;20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2021-11-12
- 電影中的“電影史”:無聲電影歷史的另一種視角
電影是如何傳達電影史及表達創(chuàng)作者對歷史的理解的。無聲電影時期是離當代觀眾漸趨遙遠的一個歷史階段,但是電影導演們卻以獨特的敘事方式展現了這一時期的電影創(chuàng)作、表演、放映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引起觀眾的探索興趣,為電影史大眾化提供了有效途徑。影片呈現的電影歷史場景時常被研究者們引用,因為這些場景以畫面的方式呈現,比文字更具體直觀地呈現了歷史樣貌。本文選取三部影片——1992年由英國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執(zhí)導、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卓別林》,1992年由香港導演關錦鵬執(zhí)
電影文學 2021年19期2021-11-08
- 淺議好萊塢電影史中的價值觀輸出
手探討了好萊塢電影史中的價值觀輸出觀。關鍵詞:好萊塢;電影史;價值觀一、好萊塢發(fā)展萌芽階段的價值觀輸出好萊塢電影發(fā)展的萌芽時期為一戰(zhàn)時期,當愛迪生發(fā)明出了電影發(fā)動機以后,美國成立了唯一一家電影專利公司,由于是唯一一家,因此基本上壟斷了電影的制作權和放映權,壟斷模式的出現能夠促進電影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但與此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住了相關人員的研發(fā)熱情。由于壟斷對于電影行業(yè)的發(fā)展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在1912年的時候,美國頒布了防壟斷法,就此結束了壟斷局面。在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12
- 現階段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的策略
種情況下,學校電影史課程也不得不進行改革,否則難以滿足現代影視行業(yè)對高素質人才的要求。文章通過介紹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分析當前我國電影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新形勢下促進我國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的途徑。關鍵詞:電影史;課程教學;教學改革當今社會,社會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各個行業(yè)都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逐漸從大量的勞動力轉為應用型人才。在藝術領域,電影行業(yè)占有重要地位,要始終保持在演藝術行業(yè)的影響力,必須引進影視精英人才,而這類型人才的
大觀 2021年8期2021-09-26
- 夏云瑚對進步思想在重慶地區(qū)傳播的貢獻
詞】 夏云瑚;電影史;國泰大戲院;進步話劇【中圖分類號】J909?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7-0081-02自1929年始,夏云瑚的生意重心由之前的制冰廠等實業(yè)轉向了電影放映業(yè),起初是常與上海的影業(yè)集團合作,安排各類影片在西南地區(qū)發(fā)行放映,之后與其他文化產業(yè)人士籌辦國泰大戲院,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后期更是兼任重慶多家戲院的總經理,同時也曾在國民政府擔任地方基層官員,直到抗戰(zhàn)勝利前夕離開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7期2021-09-10
- 可量化的電影史?
is)在當今的電影史學家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一些電影史學家把格里菲斯的“后分析”作為“電影風格的計量分析”的理論支撐,而另一些史學家則質疑:上述觀念是否就是格里菲斯的觀念?如果我們認定是格里菲斯的觀念的話,那么,它是否就是格里菲斯真正所要表達的觀念?關鍵詞:D.W.格里菲斯;計量電影學;電影史;鏡頭長度;剪輯模式中圖分類號:J9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3-0038-13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3期2021-08-02
-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當下意義和未來價值
發(fā)展,研究中國電影史的學人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電影史資料被不斷發(fā)掘和整理,中國電影史的研究視野也慢慢得到了擴大,與此同時也有更多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或專著持續(xù)出現。然而,我們也要真正意識到,站在全球化的角度上,在不同觀點共同交織的學術語境中,當前電影史研究成果雖然略顯卓越,但同樣有進一步得到拓展和深挖的空間,研究的內容依然有很多,研究時面對的挑戰(zhàn)仍舊豐富[1]。然而,研究中國電影史的主要意義體現在哪?在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的環(huán)境下,該以什么樣的途徑研究未來電影
環(huán)球首映 2021年6期2021-01-13
- 淺談數字時代的電影表演
擊,推動著中國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的又一次革命。本文以數字時代背景下電影表演為主題結合電影發(fā)展史,通過對數字電影的概念及其發(fā)展歷史進行簡述,分析數字電影表演藝術與傳統(tǒng)電影表演藝術的不同,使讀者對數字電影及其表演有一定的認識,并從表演者自身角度和社會層面提出對有利于促進數字電影表演藝術發(fā)展的建議。關鍵詞:數字時代;電影表演;電影史;表演藝術一、數字時代電影概述及其發(fā)展歷史(一)數字電影的概述數字電影于20世紀70年代末誕生,是指用數字化介質代替膠片的電影。數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1期2020-09-10
- 20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新視野與新觀點
文章《現代中國電影史略》和1934年谷劍塵的專著《中國電影發(fā)達史》,體現了中國電影歷史學者身為史學家自覺能動性的覺醒和歷史思維的生成,使得早期中國電影史歷史價值與學術水平均顯著提升。新中國成立后,匯聚了集體力量編撰而成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1963)以翔實的史料、嚴謹的體例,被諸多學者視為中國電影史學的分水嶺。在這之后的二十余年里,由于種種原因,中國電影史研究進入了停滯狀態(tài)。80年代以后,隨著長期沉寂的影壇開始有了生機,我國的電影史研究也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隴東學院學報 2020年6期2020-03-04
- “中外電影史”教學優(yōu)化的路徑探索
院校都將“中外電影史”課程設置為專業(yè)必修課,以期通過教與學讓學生擁有扎實的電影理論知識和較高的專業(yè)認知素養(yǎng),熟悉中外電影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明確重要歷史事件之間的線性關系,并形成正確的中外電影史觀。一、“中外電影史”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分析在高等院校,“中外電影史”一般作為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影視攝影與制作等本科教育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以及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教育的專業(yè)必修課程進行開設,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性?!罢n堂講授+電影觀摩+討論總結”的教
視聽 2020年8期2020-02-23
- 學術史研究方法及實踐
——以中國電影史學為例
”。二、“重寫電影史”與中國電影史學之發(fā)展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有著悠久史學傳統(tǒng)的國家而言,有關中國電影發(fā)展歷史的記述,在中國電影誕生不久就開始了。1914年《新劇雜志》上刊登的《中國最新活動影戲段落史》一文,被認為是“電影界首次以正式的論述與互動方式,跳出既有的理論和話語束縛,將‘史學’提上主題層面,寓示思維范型層面較大的突破,是由非主觀史學意識思維上升到主觀意識層面思維的界碑”。1927年程樹仁的《中華影業(yè)年鑒》和徐恥痕的《中國影戲大觀》的出現,被認為中國電
電影新作 2019年4期2019-11-15
- 學術主持人:龔艷
人語:本期為“電影史”專題,既有對電影史研究主體性的宏觀考察,也有對早期電影具體個案的分析細讀。檀秋文博士的《關于中國電影史研究主體性爭論的再思考》正是對近年來中外中國電影史學者所爭論的熱點問題重新梳理,對跨國電影史和民族國家電影史兩大研究框架下的電影史研究主體的討論尤其具有啟發(fā)性。中國藝術研究院儲雙月副研究員則討論了“十七年”時期的電影歷史敘事問題,她的《“十七年”時期電影歷史敘事批判概述及其影響》從“十七年”整個創(chuàng)作的風向、蘇聯(lián)電影的影響各方面討論了“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9年5期2019-09-10
- 中國電影百年的曠世重逢
最昂貴的一種,電影史也是一種需要金錢堆砌的昂貴歷史。②欲尋當時光影的真實樣貌,最恰當的方式當然是觀看當時的電影,并且最好是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否則對于電影這樣一種代表時代科技進步的藝術門類,總有隔靴搔癢之感。如果置身1905年大觀樓無比娛樂的放映現場,我們還能否說中國電影起始于一種行將沒落的文化?如果置身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瑪斯用簡陋鐵皮修建的“虹口活動影戲院”,我們還能否苦大仇深地訴說電影院線的西洋侵略史?如果置身1924年昌明電影函授學校面向社會的創(chuàng)辦現
學生導報·高中版 2019年9期2019-09-10
- 有關中國電影通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平近年來,中國電影史學的研究形成一股熱潮,出現了若干代表性的學者與成果。我從事電影史研究,也不揣淺陋先后出過一些著述。時光荏苒,我一個人寫的《中國電影通史》(兩卷本,120萬字,中國電影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面世已經兩年多了。此書的完成和出版雖不能說是無憾,但亦是盡心之作。電影史研究,想要“言之有物”,就要去除先驗性的幻象和框范;而進行中國電影通史的研究,面對新的問題,發(fā)現新的史料,探求新的答案,呈現于具體實踐,無疑有著相應的路徑、原則和方法論意
民族藝術研究 2019年1期2019-07-14
- 從印度歌舞電影看中國歌舞電影創(chuàng)作
;中國歌舞片;電影史中圖分類號:J9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2-0104-02歌舞片作為類型電影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在世界電影的發(fā)展史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電影藝術詞典》中,歌舞片是美國電影重要類型之一。音樂和舞蹈在片中占有重大比例。片中人物既可像現實生活中那樣,又可用載歌載舞的方式表情達意,展開情節(jié)。歌舞場面或穿插在情節(jié)之中,推動劇情發(fā)展;或游離于情節(jié)之外,具有相對獨立的觀賞價值。
戲劇之家 2019年2期2019-03-29
- 當代大眾文化背景下高?!爸型?span id="xtr5v5p" class="hl">電影史”教學探索
礎課程的《中外電影史》教學也深受其潤澤。在《中外電影史》教學中貫徹這些理念,確立新的史學觀念,促進了電影史教學方式方法的變化。在教學中,要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把“教師中心”轉化為“學生中心”,改變過去由老師主導、學生比較被動的狀況,逐步變?yōu)橛蓪W生從參與到主動投入,甚至主導,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分組協(xié)作與個體獨立探究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一步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做到這些,應發(fā)揮好老師的引導、提升、擴展、把關作用,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這是
傳播與版權 2019年2期2019-03-22
- “史述評傳”型電影史通識教材的有益嘗試
——評高教社版《中國電影史話》
眾也愈漸增長,電影史編寫者隨之也迎來了一大挑戰(zhàn)——如何才能在電影史編寫中做到既保證影視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專業(yè)性較強的電影知識又能以較通俗的語言讓普通的電影愛好者也學有所獲?在眾多電影史前沿研究學者中,南昌大學沈魯教授匠心獨具,構建了“史述評傳”型電影史的創(chuàng)新書寫方法,在2018年推出其專著——《中國電影史話》。該書既包含對百年中國電影發(fā)展所做的歷史敘述,也有對銀海浮沉的電影人物所做的小傳評述,兼顧了各個層次電影學習者和愛好者的需求,不僅在學術界為中國電影史研究
傳媒論壇 2019年16期2019-03-20
- 馬克思主義史觀下的電影歷史研究
——基于對《現代中國電影史略》的分析
來,《現代中國電影史略》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一、我國電影史研究方法探討1936年,鄭君里撰寫的《現代中國電影史略》問世,與之前的其他著作不同,這部著作沒有繼續(xù)使用當時普遍采用的編年式體例,開始根據社會的發(fā)展形式以及人們的生活背景來對電影文學進行審視,而之前的與電影研究相關的書籍并沒有做到這一點?!冬F代中國電影史略》中所流露出來的指導理論以及歷史研究方法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史觀的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都有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傾向?!冬F代中國電影史略》中的馬克思
視聽 2019年4期2019-02-21
- 全球化視野下對“中國電影通史”寫作的思考
變,也為“重寫電影史”提供了內在需求和外在推動力,促使研究者們不斷反躬自身,尋找屬于中國電影的精神歸屬。同時,這一“重寫電影史”的轉向導致“中國電影通史”的呼聲日益高漲,在不斷進行著書寫“中國電影通史”的嘗試和努力。本文將在對現有“中國電影通史”文本考察的基礎上,探討書寫“中國電影通史”的必要性以及未來可能的方向。一、不斷重寫的“中國電影通史”在中國民族電影業(yè)初始濫觴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電影人就已經在有意識地進行史料的保存和整理。程樹仁的《中華影業(yè)年
齊魯藝苑 2019年3期2019-01-09
- 重寫電影史視野下的早期中國電影史寫作
——評《走出上海:早期電影的另類景觀》
理路。而關于“電影史”的“重寫”,由于受到電影學術研究客觀環(huán)境與學術積淀的影響,雖然較之于“重寫文學史”晚了不少,但也在2005年中國電影迎來百年誕辰之際,國內電影史研究領域迎來一波頗具影響的“重寫電影史”學術浪潮。通過對以往的中國電影史著述中若干問題的再發(fā)現再闡釋,以及對電影史料的再發(fā)掘再甄別再解讀,當前中國電影史研究在史學觀念與史述立場等方面的“再建構”與“再傳播”已經發(fā)生了多樣化與交叉性的新特征,為電影史的寫作提供了新的無限可能性。而在此領域,對于1
電影文學 2018年14期2018-11-14
- 中國電影史料影印本叢書
同主辦的“中國電影史料影印本叢書發(fā)布暨座談會”近日在北京電影學院召開。座談會邀請了陸弘石、丁亞平、李道新、林文淇等十幾位國內著名電影史的專家學者及多家媒體。該套叢書由北京電影學院從事中國電影史研究的著名教授鐘大豐主編,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系主任吳冠平教授、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李鎮(zhèn)研究員共同策劃,歷時三年完成。第一輯共六本,分別是《新劇史》《影戲學》《電影講義》《影戲劇本作法》《中國影戲大觀》《影戲年鑒》。這六本史料涵蓋了中國早期影劇從業(yè)者對電影本體的認知思考
新閱讀 2018年6期2018-09-10
- 電影史中的文獻考古方法初探
麗摘 要:關于電影史中的文獻考古方法研究也有不少,迄今我們也能看到不少學者對于文獻考古方法的提出及應用,在電影史的研究中有不少喜人的成果。我們相信借由這一方法,定能撥開重重迷霧挖掘更多的細節(jié),還原一個更為清晰的歷史真相。關鍵詞:電影史;文獻考古;方法我國電影從誕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早期出版的電影史書籍不僅數量有限且囿于資料收集等諸多原因,逐漸顯現出偏差而被學界指出并糾正。電影史學家酈蘇元認為,電影史既是電影研究,又是歷史研究,是一門交叉學科。[1]
藝術科技 2018年4期2018-07-23
- 電影史學史的研究方法及實踐
100029)電影史是歷史中的門類史,不僅有學科自身的特點,也有一般歷史研究的特點。自電影誕生起,學者們對這一新興藝術門類的探索與記載便從未停止。面對紛繁浩雜的電影歷史,電影史的寫作也由最初資料式的記錄與整理,日漸走向帶有成熟歷史觀與相應電影史觀的史述新格局,從整體研究到縱深發(fā)展,從宏觀架構到微觀闡釋,電影史學發(fā)展與成長的形態(tài),不僅蘊藏于電影史學著述的面貌中,也同樣呈現在學者們孜孜不倦的電影史學研究中。在史學遺產與研究實績越來越多得到學界重視的今天,史學史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5期2018-01-29
- 再論經典:“薩本”世界電影史的三種傾向性
薩杜爾的《世界電影史》,在世界電影史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不但促進了電影史學科的構建與發(fā)展,而且對各國電影史的研究具有啟發(fā)意義,例如,中國程季華主編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無論是史學研究方法還是寫作體例內容都受到“薩本”世界電影史的影響。作為梳理世界電影史的巨著,“薩本”史料翔實、論述嚴謹,涉及到對近五十多個國家及地區(qū)電影歷史的梳理,尤為可貴的是不遺余力地搜集被此前歐美電影史學家們所忽略的廣大亞非拉地區(qū)國家的電影生產情況與史料。但是,與程季華主編的《中
新世紀劇壇 2018年3期2018-01-24
- 讓·呂克·戈達爾
大師代表作:《電影史》(法國)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用讓·呂克·戈達爾的作品回顧展—“未完成的電影史” 致敬了電影誕生120周年的重要節(jié)點。沒有人能質疑戈達爾在電影史上的地位,他是20世紀60年代最受歡迎的當代藝術家,與他齊名的有畢加索和鮑勃·迪倫。他被那個時代甚至不少后輩電影導演們贊譽為靈感的來源,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導演包括:美國的卡薩維茨、科波拉和斯科塞斯,日本的大島渚和今村昌平,德國的法斯賓德,意大利的帕索里尼和貝托魯奇等。當年展映回顧中最值得關注的
電影故事 2017年11期2017-07-19
- 電影史學的扛鼎之作
出版將載入中國電影史學?!吨袊娪巴ㄊ贰罚瞧褡钔暾囊徊恐袊?span id="tltfplr" class="hl">電影史。作者采取以電影和人結合的方式進行寫作,全書按時間段落將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演變分為十章,清晰地梳理了百余年來中國電影人的藝術理想和電影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發(fā)展的脈絡。作為第一部中國電影通史,作者丁亞平力求以求實精神治史,不僅視野廣闊,而且溯本清源,在全面、客觀和辯證地梳理歷史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感受力和歷史敘述的雙重作用,既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同時又客觀的反映出半個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史學觀念的更新與現代化
中國藝術時空 2017年2期2017-05-30
- 對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思考
007?對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思考陳 儒 王麗娜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電影史是對不同階段下不同的影視人員探索電影的史實分析與總結,通過對史實的分析來把握中國電影史發(fā)展的脈絡與規(guī)律。電影史研究存在著三個階段,每一階段其主旋律都有所不同,電影史綜合了電影研究與歷史研究,對電影史進行透視,吸取電影史發(fā)展的精華,有助于我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豐富了歷史研究成果。電影史;電影;中國;研究電影史的研究主要是對電影發(fā)展的歷史進行研究,從電影發(fā)展中總結電
山西青年 2017年14期2017-01-31
-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電影史課程中的應用
影視文學專業(yè)的電影史教學中,將傳統(tǒng)理論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相結合,增強了師生間的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了課堂氛圍,延長了傳統(tǒng)的教學時空,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理論思維能力和實踐分析能力,能夠滿足當前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發(fā)展需求?!娟P鍵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電影史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175-03隨著“十一五”和“十二五”規(guī)劃的完成,我國高等教育開始走向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fā)展。
戲劇之家 2016年22期2016-11-30
- 高中歷史教材中“電影史”專題比較研究
新課程標準下,電影史的內容被列入高中必修三課程中。目前,教學中使用的高中歷史教材主要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大象版等四個版本,不同的版本其內容側重點有一定的差異。對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各版本教材的回應,并在此基礎上,以人教版和岳麓版為例,對高中歷史教材中“電影史”專題進行了分析比較。關鍵詞:高中歷史教材;電影史;專題比較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4-201.新課程標準下各版本教材的回應《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
求知導刊 2016年24期2016-10-14
-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
容摘要:通過對電影史教學實踐的梳理,強調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作為教學出發(fā)點,以“觀、比、評、拍”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最終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形成關注社會現實的創(chuàng)作價值取向。關鍵詞:電影史 應用型 藝術素養(yǎng) 創(chuàng)作取向隨著中國影視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影視教育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并且迅速發(fā)展。目前全國高等學校中開設影視專業(yè)方向或專門院系的已達到600多所,影視專業(yè)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隨著中國高等教育
文學教育 2016年12期2016-09-10
- 高等藝術院校電影史教學改革路徑探索
要:文章從當前電影史課程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出了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的實現路徑。關鍵詞:電影史;高等藝術院校;教學改革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6)08-0014-02隨著我國電影與國際接軌,除了高等藝術院校,許多綜合性大學也紛紛開設影視藝術專業(yè)?!皳煌耆y(tǒng)計,截至2008年全國1070所高校中,已有600多所設置電影專業(yè)方向或專門院系,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可設電影業(yè)招生的高校又添25所,電影學
黑龍江教育·高校研究與評估 2016年8期2016-05-14
- 現代性與主體身份焦慮
——“重寫電影史”的再認識
慮 ——“重寫電影史”的再認識葉 琿重寫電影史作為一種學術話語建構的過程,目前還沒有完成一個話語自洽的過程,對于“中國電影史”認識的分裂源于對“中國電影”這一表述的認識分歧,這種狀況造成了早期中國電影主體性身份懸而未決的狀況,有關早期中國電影史研究則一直處于這種核心問題未明狀況下進行。有關中國電影史的書寫,可以被視為在認識論層面探討中國電影與現代性的關系;在現代性這個核心觀念的統(tǒng)御下,中國電影史研究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置換為“在現代性進程中,中國電影主體性身份
文化與傳播 2016年3期2016-04-08
-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
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電影史課程教學改革熊小川通過對電影史教學實踐的梳理,強調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作為教學出發(fā)點,以“觀、比、評、拍”相結合的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作能力,最終引導并培養(yǎng)學生形成關注社會現實的創(chuàng)作價值取向。電影史應用型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作取向隨著中國影視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影視教育成為一門新興學科,并且迅速發(fā)展。目前全國高等學校中開設影視專業(yè)方向或專門院系的已達到600多所,影視專業(yè)已經成為中國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
文學教育 2016年34期2016-04-03
- 當代中國電影的身體政治研究
對既有當代中國電影史的補白;其次,重建有“人的感性活動”的歷史現場,從感官機制層面探索了美學化政治的奧秘;最后,開辟明星研究的新的理路與方向,實現了對明星現象的更為立體豐滿的審視與研討。不過,其具體實踐中也存在著對電影語言的分析不足,對思想史、社會學結論的簡單搬演、對觀眾接受主體的非歷史想象等問題,尚需要進一步的提高與完善。關鍵詞:當代中國;身體政治;電影史尼采曾在《權力意志》一書中斷言“肉體乃統(tǒng)治的產物”[1],他的法國信徒福柯對此論題進行了深入而詳盡的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12-23
- 主持人寄語
使人心明眼亮,電影史研究、寫作,需要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參與和書寫。這一期的“電影史研究”專欄中有四篇文章。我寫的《小歷史、原典實證與電影史研究——從1896年電影在中國放映說起》,力求從小寫的歷史角度去考察電影這一媒介在中國的傳播起點與過程,重視資料與研究文獻的審視,進而提出原典實證與電影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仡欕娪霸谝话俣曛袊鐣臻g中的自我衍生和演變的過程,重提電影的元年與電影研究的路徑,意在對傳統(tǒng)的電影史進行補充、修正與拓展。王俠的論文《夏衍電
電影新作 2015年6期2015-11-20
- 主持人寄語
犀禾這一期的“電影史研究”專欄中有五篇文章,其中兩篇是關于早期中國電影史的人物研究。我和曾甜甜關于馬徐維邦的研究探討了其后期在香港的創(chuàng)作。馬徐維邦早期在上海以《夜半歌聲》一舉成名,但是后來發(fā)展則往往不為史家所關注。事實上,馬徐維邦是中國電影中承續(xù)上海早期電影傳統(tǒng)、貫穿華語電影格局的一個重要人物。文章通過影像和文獻的細讀,指出馬徐維邦在香港時期的國語片創(chuàng)作,無論是題材、主題還是影像風格都把上海時期的創(chuàng)作經驗在新環(huán)境下加以延續(xù)并開拓,是上海電影多元傳統(tǒng)之一脈在
電影新作 2015年5期2015-11-16
- 《藝術家》:華麗的“逆襲”
文嘗試從聲像、電影史和人物特寫三個方面來分析《藝術家》成功的原因。關鍵詞:《藝術家》;默片;聲像;電影史;人物特寫《藝術家》(The Artist),是一部由法國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avicius)執(zhí)導的一部復古黑白默片電影。電影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好萊塢默片明星的故事,男主角喬治·瓦倫汀是當時默片電影末期的一位英俊幽默的演員,正值事業(yè)頂峰時期的他備受觀眾和制片人的青睞,甚至在演員的選定上,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隨著科
大觀 2015年5期2015-10-21
- 何謂電影史
部上、下兩冊的電影史著作,梳理、研究一九四九年以前的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歷史,凸顯了當時的特色?!吨袊娪鞍l(fā)展史》無疑是淵博的,是有正統(tǒng)性的、善于使用材料的一本電影史著作,具有開創(chuàng)性。至于它的意識形態(tài)與電影史結構及觀點選擇,顯然有其時書寫的理由。上世紀三十年代做過黨的電影小組負責人的夏衍和三四十年代“進步電影”的重要導演蔡楚生等人直接支持此書的撰寫與出版,電影史寫作與特殊時代需要融合,使這項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電影歷史敘事既包含了政治對學術的介入,也包含將電影史視為有意
讀書 2015年11期2015-09-10
- 以電影的名義,承擔歷史的重負
的系列錄像片《電影史》〔Histoire(s) du Cinema〕中反復闡述的核心觀點之一?!半娪笆且环N不斷墮落的媒介,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電影是一種沒有未來的藝術”——在《電影史》中,戈達爾的旁白不斷響起,空洞而低沉,好像是從墓穴中發(fā)出來的聲音?!笆聦嵣希@句話的原創(chuàng)者是盧米埃爾兄弟。”法國《電影手冊》前社長傅東指的是第二句,“1895年12月28日,他們第一次收費放映影片之后,對觀眾說,電影是一個沒有未來的發(fā)明。戈達爾非常喜歡這句話,就好像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2015年28期2015-07-13
- 2015中國電影史年會在京舉行
2015中國電影史年會在京舉行2015年10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與上海戲劇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2015年中國電影史年會在北京舉行。論壇圍繞“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與中國電影”主題進行,吸引了百余位海內外電影史專家、學者參加。開幕式上,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孫向輝和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石川代表兩家主辦方致辭,贊揚了電影史學工作者的學術擔當。國內外新老研究者從“理論前沿”、“反思與批評”、“影視
電影 2015年11期2015-01-06
- 對邵牧君先生《西方電影史論》的概念分析
薩杜爾的《世界電影史》,還是克莉絲汀·湯普森的《世界電影史》,抑或是程季華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都是按照清晰的時間脈絡和國度邊界,或是歷時性或是共時性地書寫電影的歷史。而電影理論的發(fā)展更是由于學科自身的邏輯性、層遞性等原因,不得不按照時間的進程來進行建構。此外,就電影學本身自然的發(fā)展過程來看,電影史和電影理論并不是孤立、割裂的,電影歷史和電影理論的發(fā)展本就是一個復合體。比如,電影進入到先鋒派時期,《一條安達魯狗》、《貝殼與僧侶》等影片被記錄在有關電影史的文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9期2014-12-11
- 中國電影史學的歷史——在西方歷史學與西方電影史學的視野下
后一、反思中國電影史研究我國對中國電影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 年代,兩部最初的著作分別是程樹仁的《中華影業(yè)年鑒》(1927 年1 月)、徐恥痕的《中國影戲大觀》(1927 年4 月)。而以“電影史”為明確提法的著作則為谷劍塵著《中國電影發(fā)達史》(載《中國電影年鑒》,中國教育電影協(xié)會1934 年出版)和鄭君里著《現代中國電影史略》(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 年版)這兩部史述專著。這些早期的電影史研究實踐為后來的中國電影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但尚
電影評介 2014年2期2014-11-21
- 論《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的重要歷史地位
溝通了很多關于電影史方面的東西,……他渴望知道關于中國電影的一切,我則向他求教,學習他豐富的從事學術研究的經驗,我們也因此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保?]按照自然的邏輯,以薩杜爾的政治身份和在電影史研究方面杰出的成就,對于創(chuàng)舉性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研究,應該在較大程度上受到薩杜爾研究范式的影響,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英國歷史學家巴勒克拉夫在談到從前科學的歷史學向科學的歷史學突破的障礙之一時指出:“科學地對待歷史學的新態(tài)度無法形成的另一個因素是歷史學家沒有能力擺脫
電影評介 2014年12期2014-11-21
- 電影寫史時代的典范之作——讀《世界電影史》
○楊尚鴻《世界電影史(第二版)》,大衛(wèi)·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著,范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版,198.00元大衛(wèi)·波德維爾、克里斯汀·湯普森夫婦在電影研究領域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他們所著的《世界電影史》不僅是很多中國學人的案頭必備,而且也是眾多影迷的枕邊書,甚至成為盜版影碟制作者的選片參考。作為自電影進入大學殿堂就已經涉足電影研究的美國學者,他們懷著對電影的巨大熱情和深邃迷戀,以寬闊的眼界、淵博的學識、準確的史實和精微的筆觸,為我們提綱挈領地呈
博覽群書 2014年9期2014-11-19
- 以“歷史”活躍歷史課堂
——對《中國電影史》課堂教學的幾點淺見
——對《中國電影史》課堂教學的幾點淺見張華(重慶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重慶 400067)針對如何提升《中國電影史》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如若教師能秉持以“歷史”活躍歷史課堂的觀念,并能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強調“歷史感覺”、注重“歷史細節(jié)”、倡導“歷史研究”,就會有效打破電影史課堂上常見的沉悶氣氛。中國電影史;課堂教學本文所談歷史課堂特指《中國電影史》的課堂。一般而言,不論是綜合大學還是專門的藝術院校,電影史、論類課程都不似創(chuàng)作類課程受學生青睞(其它
昌吉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3-29
- 新視角?新方法?新史觀——評《明星和他的時代:民國電影史新探》
電影史,往往聽起來都很厚重繁雜;而論述電影史的書,往往看起來也都比較乏味無趣。偶然的機會筆者發(fā)現了《明星和他的時代:民國電影史新探》,應該說,出版于2010年5月的這本書在新近推出的電影史著作里是較有新意、值得品讀的。作者以開放的電影史觀,從“明星研究”的視角和方法深入探索中國早期電影史上的明星及明星制,開拓了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方向和維度,而且對于目前中國電影在逐步步入產業(yè)化進程中遇到的明星和明星制問題有諸多啟發(fā),也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本文即從綜述、特色與創(chuàng)新
電影評介 2012年12期2012-08-30
- “中國早期電影學術論壇”召開老新專家齊議電影史
究,來處理中國電影史?!弊鳛楸敬螘h的主論壇主持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如此說道。此次學術會議除了邀請海內外中國電影史學專家之外,還通過專家委員會嚴格的匿名評審和篩選的程序,吸收了一批非常年輕的電影史學研究者,這使得中國電影史學研究得到延續(xù)和傳承,有了更深一層次的意義。本次論壇分八個小組對早期電影做了史學議題的探討,分別為“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電影理論與批評”、“電影出版物”、“電影史資料與考據”、“電影產業(yè)”、“中外電影互動”、“個案分析
電影 2012年11期2012-06-03
- 學術史視野下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史》:成書始末及相關問題研究
年出版,為中國電影史研究樹立了一個典范。將《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置于中國電影研究學術史的維度予以觀照,運用歷史研究的方法,結合相關當事人的口述或回憶,通過對該書成書始末及相關問題的辨析和梳理,可以從一個側面集中考察《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國電影研究;學術史視野;《中國電影發(fā)展史》引 言一個事物一旦進入歷史學家的視野,成為他的研究對象,就意味著歷史學家將其置于時間維度,給予觀照。因此,一般意義上的歷史研究,首先是資料的搜集和時期的劃分。歷史學家在搜集整理資料和劃定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3期2012-04-12
- 關于中國電影史研究的若干問題之思考
33)關于中國電影史研究的若干問題之思考周 斌(復旦大學 中文系,上海 200433)在中國電影史的研究過程中,要注重把中國現代電影史的研究和中國當代電影史的研究“打通”,即對一百多年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和演變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梳理與研究,深入探討在此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應該汲取的主要教訓,認真總結其創(chuàng)作生產的基本規(guī)律。其次,既要加強中國電影通史的研究,又要加強各類斷代史、專門史、區(qū)域史和口述史的研究,從而使中國電影史的研究更加豐富、全面。另外
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年4期2011-04-13
- 謝晉:電影史該如何講述
已經出版的中國電影史書籍中,對謝晉的評價依舊可以見到未加辨析地使用某些當初否定“謝晉模式”的話語。這一現象觸及到電影史寫作的一些問題,如對謝晉電影的爭論該如何進行處理,其生成背后的文化問題是否予以充分考量;創(chuàng)作者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念和美學觀念是一個怎樣的關系,其對作品的影響是否需要從發(fā)生學的意義上加以考慮。關鍵詞 謝晉 電影史 政治與道德 美學觀念〔中圖分類號〕I9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09)05-0098-06謝晉,
人文雜志 2009年5期2009-01-18
- 敢問路在何方?
視;影視教育;電影史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1—0226—02 “媒體文化為認同提供了強有力的形象與場景,它們有可能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同時提供行動、時尚和風格的榜樣?!盵1] 當暴力恐怖充斥熒屏淫穢色情泛濫網絡,校園暴力和青少年性犯罪向全社會敲起警鐘時,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是實現億萬家庭最大希望的民心工程。為此,廣電總局積極實施“四個工程”,為青少年提供優(yōu)秀的影視節(jié)目。因而“探
學理論·中 2009年12期200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