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19-0050-03
發(fā)展思維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之一。關注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被重視?!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按照內(nèi)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第二層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將閱讀、比較、推斷等作為學習方法,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邏輯性、辯證性。思辨性閱讀正是引導學生訓練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思維水平,實現(xiàn)深度學習。文章以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文《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學實踐為例,探究學習任務群下思辨性閱讀課文的深度學習。
在學習任務群理念的指導下,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學習,需要明確教學目標的定位。
一、目標導向,明確教學定位
(一)依托學習任務群,定位目標
教學目標需要始終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定,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還要立足于教材,“教材畢竟是課堂教學的根本,正確地認識教材和對待教材,是保證教學改革質(zhì)量的絕對前提?!薄缎”诨⒔栉舶汀芬徽n是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最后一篇課文。該單元的主題是“問號”,分別編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三篇課文,三篇課文都是有關身邊的蟲魚鳥獸、花草樹木等日常事務的奇妙之處,“問號”貫穿始終,著重發(fā)展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屬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通過對課文的研讀,本課中小壁虎最終沒借到尾巴,但尾巴卻長出來的奇妙之處,也正是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觀察、請教、討論等方式,積極思考、探究,找到答案。因此定位本課學習目標時,需要立足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關注學生思維發(fā)展、質(zhì)疑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縱橫對比,確立目標
從縱向來看,本課體現(xiàn)的單元語文要素是“根據(jù)信息作簡單推斷”,承接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尋找明顯信息”的語文要素,連接二年級“提取信息閱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時關注主要內(nèi)容,提取信息。而本課《小壁虎借尾巴》是繼一年級上冊《小蝸?!芬徽n又一次出現(xiàn)的沒有全文注音的連環(huán)畫課文,教學時除了運用一年級上冊借助圖畫猜字、認字、讀懂課文的方法,還要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獨立識字和閱讀的能力。同時本課為二年級識字與閱讀學習筑牢基礎,是搭建全文注音類課文與無全文注音課文的橋梁。
從橫向來看,本冊教材第二單元有“找出明顯信息,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這一語文要素,在第二單元課文學習中學生對提出信息有了初步的實踐,本課是對這一方法的進一步運用。學生開始從找出課文中的明顯信息,幫助理解課文,進而到提取課文信息,根據(jù)信息作簡單推斷,提高閱讀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如下:
1.結合課后習題,通過多種方法猜生字字音、字義,認識“壁、借”等13個生字和戶字頭、車字旁兩個偏旁,會寫“捉、條”等8個字。2.借助連環(huán)畫課文的特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好多個角色之間的對話。3.讀懂故事內(nèi)容,并能說說小壁虎都找誰借過尾巴,結果怎么樣。4.通過閱讀、觀察、請教、討論等方式,思考探究壁虎、魚、牛、燕子的尾巴的不同作用。
這四個教學目標立足于單元整體,從學習任務群不同層面的任務要求,到課程語文要素的上下聯(lián)結,準確找準目標定位,為后續(xù)的學習任務與活動的設計指明可行的方向。
二、任務驅動,開展實踐活動
2022版新課標提出: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nèi)在邏輯關聯(lián)的語文實踐活動。在確定教學目標后,需要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計真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下根據(jù)學習任務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在任務下活動,在活動中學習。這種任務活動下的單元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單元整體教學,而是大單元教學。傳統(tǒng)的單元整體教學多是從內(nèi)容層面構建“知識單元”,而大單元教學則開啟“學習單元”探索?!皩W習單元”以學生生活為主題,以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解決問題為學習目標。本單元的主題是“問號”,因此設計的單元大情境是“身邊的問號”,設計一場研學之旅,在研學旅途中發(fā)現(xiàn)身邊的問號、探究身邊的問號、解決身邊的疑問。本節(jié)課屬于單元主題教學下的第三個任務一“調(diào)查神奇尾巴”,融問于學,主要關注學生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其中有“讀讀尾巴的故事”“動物尾巴真奇妙”“尾巴用處知多少”這三個學習活動。
本課延續(xù)單元研學之旅情境,創(chuàng)設好緊貼學生學習與生活實際的任務情境,拉近學生與教材的距離,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樂于學、主動學,更好地加入任務下的實踐活動中去。同時任務下的實踐活動圍繞確定的教學目標開展,著力于落實教學目標,夯實學習基礎,提高學習能力,在具體可知的活動中學習。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課文學習目標,將本課的課文學習內(nèi)容與課外繪本以及單元其余篇章進行整合,達到知識的學習與運用,使得在單元主題教學中,所落實的知識內(nèi)容是一個整體。
三、過程優(yōu)化,開展深度學習
(一)識字教學過程優(yōu)化,由扶到放
1.由繪本故事引入,訓練自主識字和閱讀
在學習任務“調(diào)查神奇尾巴”下,在學習情境研學之旅的調(diào)查研究活動中,為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這一活動內(nèi)容整合了繪本故事《我的尾巴是最好的》片段。以繪本的形式展開“讀讀尾巴的故事”活動,了解身邊的包括大自然中不同動物的名稱及其尾巴的樣子,加深學生對身邊蟲魚鳥獸的了解。同時讀繪本故事涉及學生的語言文字學習和運用。在本單元的前幾課已初步學習猜讀生字的方法,在這里閱讀繪本故事,是對前面生字學習方法的一種檢測和運用,引導學生將學過的猜讀生字方法用到自己的閱讀實踐中,讓學生真正領悟到學以致用的妙處。知識的學習從來不是灌輸,而是引導、是實踐、是受用終身的。在讀繪本了解不同動物尾巴的樣子后,為學習課文《小壁虎借尾巴》,認識小壁虎的尾巴作鋪墊。
2.方法運用,識字研學
識字讀完繪本片段后,學生運用猜讀生字的幾種方法閱讀課文會更順暢,這時候就可以先引導學生借助圖片認識“墻”“壁”等較形象的生字,再放手讓學生在小組間用學到的猜讀方法識記本課其他生字,最后集中反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明白,可以通過猜讀生字的方法掃除生字攔路虎。
在本課中,識字、寫字、讀文是三個主線,以識字與寫字、朗讀課文為訓練點,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語言文字的積累、文本閱讀的訓練。
(二)尋找關鍵信息,引導推斷
1.找畫句段,提取信息
小壁虎分別向哪些動物借尾巴,它們借給小壁虎尾巴了嗎?通過找畫文中人物的對話,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法提取文本中的直接信息,幫助學生培養(yǎng)有序思維。
2.讀好對話,推斷變化
小壁虎借尾巴的過程中與小魚、老牛、燕子的對話有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通過分角色朗讀,讓學生感受三處對話結構相似,有的對話內(nèi)容相同,可以幫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梳理,如都有: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他看見( )但是三次對話,三次借尾巴的過程,小壁虎的情感也在發(fā)生變化,是一次比一次失落。因此在朗讀指導中,除了引導學生讀好問句外,還要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感知借不到尾巴的不變結果和小壁虎內(nèi)心的變化。
3.找尋信息,以問促學
為什么小魚、老牛和燕子都沒有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小壁虎最后怎么樣了?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進而讓他們從文本中找尋信息,圈畫關鍵的地方,明白不同動物的尾巴有其獨特的用處。從問到學,真正感受到大自然中動物尾巴的奇妙之處。
(三)思維碰撞,引起深度學習
1.關注學生思維沖突
關注文本內(nèi)容,引導學生進行思辨閱讀。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時,相機出示課文第一幅插圖,以疑問引發(fā)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有的人看圖后自然認定為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了。有的人閱讀文本,找到關鍵詞“掙斷”,進而推測是小壁虎自已掙斷尾巴的。當這個閱讀理解碰撞出現(xiàn)時,正是學生思辨性閱讀萌芽時,引導學生從文本關鍵詞“掙斷”,做動作模仿再現(xiàn)小壁虎掙斷尾巴的過程,觀看科普視頻《壁虎斷尾的真相》進而推測及感知小壁虎斷尾的奇妙。
2.調(diào)查研究,展示交流
借助課前調(diào)查的研學單,通過查找資料或請教他人等手段,分享所調(diào)查小魚、老牛和燕子或其他自己喜歡的動物尾巴的形狀和作用。學生在查找資料或者請教他人的過程中,形成疑問、尋找答案、解決疑問。在畫一畫、查一查的過程中,深入了解動物尾巴的樣子與其作用之間的關聯(lián),增進認知,發(fā)展思維。
3.展開想象,提升思維能力
趣讀繪本故事《如果你有動物的尾巴》,在前面調(diào)查研究分享之后了解更多動物尾巴的作用,創(chuàng)設想象平臺,引導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學生思辨性閱讀的思維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fā)展。由繪本故事情境,讓學生聯(lián)想到:你想擁有什么動物的尾巴,可以用它來做些什么?教師出示范例,學生發(fā)揮想象練習說話和寫話,在口語表達和寫話中訓練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四)統(tǒng)整梳理,訓練思維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語言說得好,在于思維的正確,思維的鍛煉相當重要?!睆褪龉适率墙柚Z言表達思維的一個過程,詞、句、段之間的邏輯關系正是通過學生借助圖片及關鍵詞復述故事時進行訓練,語言的表達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在學生學習課文情節(jié)后,引導學生抓住“小壁虎借尾巴”這一過程,借助板書中粘貼的課文插圖及標注的關鍵詞,梳理故事情節(jié),復述故事。有條理、重證據(jù)地表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整個故事有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小壁虎掙斷尾巴逃走了,它找到小魚、老牛和燕子借尾巴,但都沒有借到,只能傷心地回家,最后在媽媽的提醒下,小壁虎發(fā)現(xiàn)自己長出一條新尾巴了。故事情節(jié)一波三折,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幫助學生復述故事。
整節(jié)課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核心,立足于學生學習本位,讀、寫、說等環(huán)節(jié)螺旋上升,將課堂中零碎的思維訓練教學整合到學習任務群下的整體教學,在學習活動中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語文課本中還有許多思辨性閱讀課文,對此類基于學習任務群下的課文教學,都是需要關注文本中能發(fā)展學生思辨力的著力點,設計合理的人物及目標,遵循學生學習及思維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效進行深度學習,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四、結論
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今天,學習任務群、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探索越來越多地被教師們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性能力、思維能力始終貫穿其中。我們更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設計真實的學習任務,開展真實且具有價值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學生思維水平,實現(xiàn)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
[2]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37.
[3]桑志軍.語文教學價值的檀變—從單元教學到大單元教學[J].中學語文教學,2022(11):30-31.
[4]葉圣陶.文藝作品鑒賞[M]/全國中語會.葉圣陶、呂叔湘、張志公語文教育論文選.北京:開明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