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基于當前新入職音樂教師角色適應有待提高、教學觀念有待更新、教學經驗有待積累的現狀,提出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讓教師站穩(wěn)講臺;開展各種活動,落實教師聽課制度;加強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提升教師科研水平;積極參加技能比賽,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外出交流與實地考察,積累教學經驗等措施,以全面提升新入職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為美育教育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師;教學能力;路徑
[中圖分類號]" " G633.9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5)09-0067-03
音樂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承擔著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使命。部分新入職的音樂教師在教學水平、教學經驗上還需要不斷提升和積累。新入職的音樂教師與學生年齡相仿,如何使他們快速適應教師這個角色,在提升教學水平的同時盡快融入其所在學校的工作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是本文研究和探討的重點。
一、新入職音樂教師的現狀
(一)角色適應有待提高
部分學校新入職的音樂教師以應屆畢業(yè)生為主,年齡普遍在35歲以下,他們在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在專業(yè)知識、教學技能以及人際交往方面還需要不斷積累和提升。他們需要迅速適應并扮演好教師的角色,處理各種復雜多變的人際關系。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新入職音樂教師略顯浮躁,急于求成。
近年來,部分地方教師入職門檻低,一些教師在未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就匆匆上崗。加之部分地區(qū)的學校因教學任務繁重,教師入職崗前培訓流于形式,未能給予新入職音樂教師足夠的引導和支持。這些都導致部分新入職的音樂教師不能及時融入學校生活,不能盡快適應教師工作崗位的要求。有些新入職音樂教師由于缺乏理論學習,對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理解不到位。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黨和國家的建設者與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然而,部分新入職音樂教師在“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上認識不清,對教育工作的使命和責任認識不足。
(二)教學觀念有待更新
部分新入職音樂教師未能及時完成角色、身份的實質性轉換。在學校管理實踐中,此類教師常以學習者視角審視教育場景,導致教學策略的規(guī)劃與執(zhí)行出現明顯滯后:既難以高效推動既定工作計劃的順利完成,又易在集體備課、跨學科協(xié)作等教育實踐中產生認知偏差。尤其是在音樂教育領域,專業(yè)教師需兼具藝術實踐能力與教學組織能力,但部分新入職音樂教師仍固守技術本位的觀念,過度關注個人專業(yè)技能的打磨,忽視了對課程標準、學情分析等教學核心要素的研究。
這種觀念滯后的具體表現可歸結為三重矛盾:其一,角色認知矛盾——將教師崗位等同于“升級版學生”,延續(xù)被動接受指導的工作模式;其二,協(xié)作意識矛盾——對集體教研機制缺乏認同,難以適應團隊化知識共建的教學生態(tài);其三,專業(yè)發(fā)展矛盾——片面強調專業(yè)技法訓練而弱化教育理論更新,導致教學實踐與教育改革需求脫節(jié)。
(三)教學經驗有待積累
新入職音樂教師在踏入新環(huán)境、融入新群體時,需迅速展開教育教學工作。然而,與資深教師相比,他們在經驗上處于劣勢。特別是在音樂教學領域,許多新入職的音樂教師在鑒賞課與專業(yè)課的理解和實踐上存在明顯差異。專業(yè)課的教學側重音樂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傳授,如樂理、視唱練耳、聲樂、器樂等核心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鑒賞課則更注重音樂的鑒賞、欣賞與評析,其對專業(yè)性的要求較高,理論性也相對較強。如何將這兩門課程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相結合,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新入職的音樂教師由于缺少教學經驗,在處理師生關系及教師之間的關系時顯得力不從心;在應對課堂突發(fā)事件方面不夠冷靜,缺乏應對策略;在重難點把控、作業(yè)布置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還需要加強和改進。
二、新入職音樂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路徑
(一)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讓教師站穩(wěn)講臺
新入職音樂教師普遍缺乏教學經驗,導致很多工作無法取得預期效果[1]。這時,他們需要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開展師徒結對幫扶工作能夠讓有經驗的老教師帶領新入職的音樂教師積累教研活動、備課、授課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為了讓新入職的音樂教師能夠盡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學校在音樂鑒賞課與專業(yè)課的教學中實施“青藍工程”,以期通過提升新入職音樂教師的教學水平讓其盡快成長為骨干教師直至教學名師。
除了實施“青藍工程”師徒結對,學校還通過育人、科研進一步讓新入職音樂教師站穩(wěn)講臺,這也是學校提質提優(yōu)工程的一項重要工作。此外,學校堅持“以德立校,科研強校,文化潤校”的辦學思路,通過強基、強根和強體等措施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發(fā)展,并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發(fā)揮引領作用。除了引導新入職音樂教師通過育人、科研站穩(wěn)講臺,學校還積極引導新入職音樂教師向骨干教師、名師方向發(fā)展,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平臺,同時將教師培養(yǎng)提振工程融入師徒結對當中。
(二)開展各種活動,落實教師聽課制度
學校認真落實教師聽課制度,要求每名新入職音樂教師每學期聽課不少于30節(jié),并且在聽課過程中要做好聽課記錄,聽課結束后及時進行總結,并將自身在授課過程中的亮點和不足與授課教師分享,堅持聽評課相結合。新入職音樂教師要主動去聽老教師的課,認真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積極思考如何解決自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每個學期都會開展青年教師匯報課、示范課活動,讓新入職音樂教師與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學習和交流,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教學水平和質量。新入職音樂教師不僅要在音樂鑒賞課中相互聽評課,在專業(yè)課授課中也要開展聽評課。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夠在教學中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
學校積極推進新入職音樂教師開展公開課,尤其是匯報課,以備課促進教學,以聽評課促反思,進一步明確新入職音樂教師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理想。聽評課與匯報課是新入職音樂教師展示教學基本功的重要途徑,也是學??己私處熉殬I(yè)素養(yǎng)的主要手段。新入職音樂教師不僅要學會教,而且要在教學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加強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提升教師科研水平
由于新入職音樂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學校在藝術特長生的培養(yǎng)上引進校外培訓機構,由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入校給音樂特長生授課。新入職音樂教師通過積極參與聽課、課前課后交流等活動,為音樂特長生的培養(yǎng)工作開辟了新的發(fā)展空間。通過與校外培訓機構的交流、互動,新入職音樂教師在樂理知識的教學、聲樂技巧的提煉、聽音技巧的訓練以及視唱練耳的實踐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獲得了很多有益的啟示。尤為重要的是,在樂理試卷的出題環(huán)節(jié),校外培訓機構的教師和新入職音樂教師共同探討如何精確把控專業(yè)教學的重難點、科學設置試題難度,這為音樂特長生的全面培養(yǎng)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特長,而且能提升新入職音樂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場持久戰(zhàn),教師的培養(yǎng)也是如此。
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專業(yè)技藝上,在課程研發(fā)、課題項目的建設上也可以加強合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美育逐漸成為一門必修課,新入職音樂教師在美育課程開發(fā)過程中要注重方法和規(guī)劃。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能極大提升新入職音樂教師的科研能力,為他們科研提供新途徑、新模式,帶來新機遇。
(四)積極參加技能比賽,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學校高度重視新入職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鼓勵他們積極參加中小學藝術教師五項技能比賽,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其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比賽可以看出本校教師與其他學校教師之間的差距,從而不斷激勵新入職音樂教師砥礪前行,提升自我。理論源自實踐,通過比賽的方式磨煉年輕教師,能使他們盡快提升自己,為學校儲備人才。
中小學藝術教師五項技能比賽不僅能夠提升新入職音樂教師自身的“技藝”,而且能檢驗他們的教學基本功。通過比賽,新入職音樂教師可以站住、站穩(wěn)講臺,克服膽怯心理。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具有過硬的專業(yè)基本功和較強的心理抗壓能力。新入職音樂教師應當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不斷夯實專業(yè)基礎,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2]。
(五)外出交流與實地考察,積累教學經驗
新入職音樂教師要積極爭取到少數民族分布較多的地方去進行實地考察[3]。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重要聚居區(qū),壯、瑤、苗、侗等民族文化多元共生,傳統(tǒng)藝術與民俗風情交織出絢麗多彩的文明圖景,其中壯族的嘹歌、瑤族的金鑼舞較為突出。新入職音樂教師要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學習更多的民間藝術文化,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積累教學經驗[4]。
作為桂西多民族聚居縣,田東縣山歌文化呈現鮮明地域特征:西南山區(qū)的印茶鎮(zhèn)排歌高亢激越,東部右江河畔思林鎮(zhèn)嘹歌悠揚婉轉,北部那拔鎮(zhèn)與義圩鎮(zhèn)排歌則融合瑤壯韻律,形成“南腔北調”的地理分布格局,承載著壯、瑤等世居民族的文化基因。
新入職音樂教師可以深入這些地方,對民間藝人進行走訪,學習嘹歌,了解地方文化,從而提升自身素養(yǎng),積累教學素材,扎實推進教學工作。
新入職音樂教師要敢于挑戰(zhàn)自己,積極參加各項藝術活動,如各縣市開展的文藝晚會、藝術賽事等,從而開闊自身視野,積累教學經驗,為今后教學工作的開展和自身專業(yè)技術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學校應重視對新入職音樂教師的培養(yǎng),努力提升他們的業(yè)務水平,讓新入職音樂教師從教學新手到教學能手,再到教學骨干,最后成為教學名師。學校要制訂好新入職音樂教師的成長規(guī)劃,為教師的成長、成才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新入職音樂教師教學水平不斷勇攀高峰。
[" "參" "考" "文" "獻" "]
[1]" 傅聰.音樂新任教師教學適應性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分析[J].當代音樂,2022(12):191-193.
[2]" 安璐.淺析中學音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能力培養(yǎng)[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9):119.
[3]" 王亞軍,周萬鳳.淺談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育[J].長春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3):79-80.
[4]" 李小亮.淺析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20(19):254.
(責任編輯" " 陳" "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