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趣味田徑是一種新興的體育教學模式,將其引入小學體育教學中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體育興趣和參與度、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和競爭意識,能夠為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圍繞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田徑的開展進行研究,通過文獻分析等方法簡要分析了趣味田徑的教學作用,進而結合實踐探索了趣味田徑開展策略,并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加強教學指導、注重體育評價等角度給出建議,旨在促進趣味田徑的持續(xù)有效開展,并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趣味田徑;教學實踐;開展策略
一、引言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強調要“注重教學方式改革”“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一背景下,開展趣味田徑運動則成為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趣味田徑的核心概念在于將傳統(tǒng)田徑項目與游戲、競賽等趣味性活動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田徑技能,提升身體素質。在體育課堂上,有效開展趣味田徑能夠調動學生的運動參與熱情,促使他們更加迅速地接受體育知識和運動技巧,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競爭意識和自我挑戰(zhàn)精神。基于此,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以下策略開展趣味田徑。
二、明確設計原則,優(yōu)化趣味田徑教學內容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嘗試引入趣味田徑教學。但是,從項目內容來看,部分學校對于趣味田徑的設計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缺乏特色和趣味,難以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教育價值不足,影響了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等等。針對此,教師應加強教學研究,并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以形成豐富而優(yōu)質的趣味田徑內容。
(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原則強調在制定教學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學校所在地的自然環(huán)境、場地條件、學生特點等因素,確保教學策略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例如:某鄉(xiāng)鎮(zhèn)小學在趣味田徑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積極盤點學校周邊的農田、田野、溝渠等農村特有的資源,拓寬趣味田徑運動的半徑,探索趣味田徑運動的路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已有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活動區(qū)域,創(chuàng)設富含野趣、智趣和樂趣的運動情境,就地取材,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層次多樣的田徑運動器材,讓學生在充滿挑戰(zhàn)性、趣味性和情境性的運動活動中發(fā)展運動能力、提高身體素質、塑造強健體魄。
由此可見,在趣味田徑設計中,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可以充分利用當?shù)氐慕逃Y源,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同時也能夠真正實現(xiàn)趣味田徑教學的目標,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促進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二)簡單明了
簡單明了強調的是趣味田徑的形式要簡單直接、規(guī)則要明確易懂,從而確保學生能夠迅速理解并積極參與。例如:在教授“接力跑”這一項目時,教師采用“顏色接力”的簡化方法。將不同顏色的標志旗放在跑道上,并講清規(guī)則,讓學生按照指定的顏色順序完成接力。這種方法不僅簡化了規(guī)則,還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接力跑的基本技巧。再如:在圍繞“跳遠”展開的趣味田徑項目中,教師以游戲化的方式講解了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四個步驟,并分別進行練習。在每個步驟中,教師摒棄了復雜難懂的書面語,而是利用了簡單明了的指導語和示范動作,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技巧,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跳遠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由此可見,在趣味田徑設計與實施中,教師要充分把握學情,以小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構建項目內容和項目方式,提高趣味田徑的實踐效果。
(三)寓教于樂
寓教于樂原則強調將學習的樂趣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田徑技能,提高身體素質。例如:針對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合作意識淡薄的特點,教師圍繞“奔跑”這一運動技能設計了以合作游戲體驗為主題的趣味田徑項目。其中為提高身體反應力、控制能力,設計了創(chuàng)意起跑游戲:“駿馬式”“大雁式”“小青蛙跳跳式”等姿勢起跑;跑跳游戲:在圈內自由跳躍,根據(jù)口令迅速拋向圓上站列;一人一組場地內單雙腳自由跳躍,根據(jù)口令后相互追逐。為培養(yǎng)團隊能力、掌握接力跑技巧,設計了拍拍手游戲:二人做右手拍右手的練;快速蹬轉游戲:四人做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蹬轉動作;小組內做迎面交接換物游戲。為培養(yǎng)障礙跑技能,設計了闖關游戲:一人俯撐成“山洞”于墊上,一人爬行、鉆過;跳躍方格游戲:小組內沿著地上標注的方格進行單雙腳跳躍。為增加耐力、鍛煉長跑技能,設計了“過草地”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走跑交替完成自然地形跑;“翻山越嶺”游戲:小組為單位體驗耐力跑,沿籃球場上的線進行練習。這些趣味游戲集中圍繞“跑”這一技能展開訓練,而學生在各種真實情境、游戲競賽中也充分調動起了運動熱情,在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過程中學習了運動技能、積累了運動經驗。
由此可見,寓教于樂是趣味田徑項目設計的重要原則。通過引入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能夠充分調動小學生的運動熱情,強化他們的運動體驗,讓他們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田徑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和綜合素質[1]。
三、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加強趣味田徑教學指導
在開展趣味田徑活動時,為提高運動項目的吸引力,教師應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將游戲元素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田徑項目中來。當然,為了確?;顒拥挠行鋵?,教師在情境中還應加強指導,引導學生合作,讓他們體驗到競爭的樂趣和挑戰(zhàn),并實現(xiàn)自身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是趣味田徑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田徑教學中來,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感受到田徑運動的魅力和價值,進而在參與過程中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和成長。例如:為提高三年級學生折返跑的能力,教師設計了“趣味田徑—折返跑學練與運用”這一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圍繞跨學科主題“鋼鐵戰(zhàn)士”進行活動設計,通過模擬“我是小小消防員”的主題情境,構建了“消防知識挑戰(zhàn)”“消防訓練營”“消防滅火”“消防營救”等復雜場景,進而將上步轉身降重心、腳尖指向正前方、蹬地有力加速快等技能融合其中,并結合火場練習、聽信號跑等任務,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跑的活動中掌握折返跑的動作要領。這樣的趣味設計能夠讓學生在賽中學、玩中學、學中用,并盡快掌握運動技能,同時也能夠在主題情境中激發(fā)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勇于擔當?shù)母呱衅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二)加強指導,突破難點
在趣味田徑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體育知識和運動內容的指導,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突破學習難點,提高學習效果。例如:“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是二年級跳躍教材的一項內容,是學生掌握跳遠技能的前提。在課堂上,為幫助學生突破技術動作學習難點,教師先從熱身游戲著手,讓學生在移動中進行單踏雙落,實現(xiàn)動作的整體結構性推進,讓學生實現(xiàn)助跑與踏跳的有效銜接;接下來,利用以“1-2-1-2……”和“1-2-1-2-跑-跑-跑-1-2”,以及“跑-跑-跑-跳-蹲”的節(jié)奏為輔助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從跳單雙圈游戲逐漸過渡到跳單雙圈接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最后實現(xiàn)跑幾步單腳踩踏跳板起跳雙腳落地。這樣的趣味化設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有利于他們盡快掌握跑幾步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的動作技術。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fā)展,區(qū)別對待個性問題,做好分層指導,因材施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的需求。
(三)引導合作,練賽結合
在趣味田徑活動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們能夠在共同完成運動任務的過程中,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從而加深對田徑運動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合作過程中也能夠順利推進練習與競賽,營造更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田徑項目的熱情。基于此,在體育教學指導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合作,實現(xiàn)練賽結合,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例如:在二年級“趣味田徑——跳躍與體能發(fā)展”的課堂指導中,教師現(xiàn)將學生分組,并以游戲“開火車”引入主題,密切小組之間的關系,為后續(xù)訓練和競賽做好準備。接下來,通過小組活動,鼓勵學生嘗試多種方式進行跳圈,激發(fā)運動熱情,教師在學生運動的基礎上進行示范表演,并選擇部分跳躍動作進行小組集中學練,教師不斷提示學生要注意上下肢要協(xié)調、蹬地要快而有力、落地注意屈膝緩沖,并引導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共同完成跳躍動作。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跳圈比賽,各組成員根據(jù)指定動作跳圈,最后選出配合最為默契的小組。這樣的趣味田徑為學生自主運動提供了機會,同時也設置了競賽游戲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體能,并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2]。
(四)拓展運動,豐富體驗
趣味田徑是對新課改理念的深入詮釋,教師在構建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教學活動時,應致力于為學生打造一個富有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訓練環(huán)境,以拓展運動樂趣的維度。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任務場景,積極參與合作、討論與探究,全面投入體育情感、認知、興趣與意志的培養(yǎng),進而激發(fā)其身心潛能,確保其扎實掌握理論知識與體育技能,并培育出持續(xù)、樂觀、拼搏的體育精神。例如:在圍繞“跳躍”展開的趣味田徑項目中,教師可以將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其中,拓寬游戲范圍,豐富學生的運動體驗。此外,教師也可以將趣味田徑設計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他們發(fā)揮創(chuàng)意思維,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各種運動游戲,并在指導下不斷完善。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運動的自主性,促使他們更加深入地感受田徑運動的樂趣與鍛煉價值[3]。
四、注重體育評價,促進趣味田徑持續(xù)開展
趣味田徑開展的主要目的是落實新課標要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重視評價和反饋,構建為細化的體育評價與考核機制,對學生的運動過程和運動結果進行綜合評價,關注學生在運動中的成長,同時也為趣味田徑的不斷改進和持續(xù)開展提供參考借鑒。
(一)關注運動過程,加強評價反饋
運動過程不僅是學生技能提升和體能增強的過程,更是他們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在趣味田徑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細致觀察和科學評價,全面了解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從而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指導和幫助。例如:在耐力跑訓練中,教師不僅指導了學生呼吸方法,還設計了“巧渡金沙江”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在400米跑動中通過3—4個障礙物。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著重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判斷學生是否能夠說出什么是極點與二次呼吸、是否能夠運用克服極點的方法突破極點迎來第二次呼吸,是否能夠在遇到困難時保持拼搏的態(tài)度等等。同時,教師還為學生佩戴運動監(jiān)測手環(huán),展現(xiàn)學生在耐力跑項目中的運動強度,練習密度,心率預警等各項指標,精準反饋學生在運動中的身體變化。通過綜合獲取運動過程中的信息和數(shù)據(jù),教師對學生的趣味田徑的開展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分析了學生在運動中的成長與不足,為后續(xù)改進教學活動提供了有效參考。
(二)運用評價結果,促進教學改進
目前,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而根據(jù)評價結果進行優(yōu)化改進則是實現(xiàn)教學持續(xù)有效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因此,在趣味田徑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定期收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反饋、運動成績以及觀察記錄等數(shù)據(jù),以便于更準確地把握教學效果,從而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例如:在技術賦能的背景下,教師應從整體上分析趣味田徑教學的實施效果,調整教學策略,豐富運動項目,優(yōu)化教學模式,進而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參與田徑運動,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五、結語
總之,趣味田徑教學符合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程改革要求。通過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更能夠對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在未來,教育工作者還應繼續(xù)探索體育教學改革,通過與社區(qū)、家庭的聯(lián)動,共同營造濃厚的體育氛圍,促進趣味田徑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不斷提升體育教學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湯遠祿.蘭州市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趣味田徑項目的作用分析[J].健與美,2024(05):109-111.
[2]張雙雙.趣味田徑項目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作用與實施策略[J].教師博覽,2023(36):91-93.
[3]姚超.趣味田徑,魅力體育——談趣味田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開展策略[J].田徑,2023(12):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