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啟示

        2024-06-21 23:12:37張亞珍馬欣舒
        教育文化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

        張亞珍 馬欣舒

        摘 要:作為亞洲較早實施金融工程化策略的國家,日本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入歐美國家的金融工程教育理念,在幾十年的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理工類學科為依托是其突出特點。具體而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經驗集中體現在其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校企合作以及國際合作中。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堅持精英化的培養(yǎng)思路,以培養(yǎng)既有國際頂尖專業(yè)實力又適應金融領域需求的人才為目標,構建了層次豐富、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從縱橫兩方面發(fā)力,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專業(yè)實力。日本高校搭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企業(yè)資源,實現共贏發(fā)展;十分重視通過國際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教學理念緊跟國際前沿。探析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可為我國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借鑒。

        關鍵詞: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培養(yǎng)模式;日本高校;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4)03-0107-10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4.03.010

        金融工程學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誕生的一門工程型新興交叉學科。該學科將工程思維引入金融領域,為創(chuàng)造性解決現實金融問題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1]。隨著世界金融市場的快速發(fā)展,金融工程在實踐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專業(yè)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遭受了泡沫經濟的沖擊,由此開始關注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在數十年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金融人才培養(yǎng)體系。從培養(yǎng)層次上看,日本高校在本科階段未設立獨立的金融工程專業(yè),而是依托理工科專業(yè)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必需的基礎能力和素養(yǎng)。所依托的主要有數理工程類專業(yè)(即以數理邏輯、工程學思路為工具,解決相關現實問題的學科)、管理工程類專業(yè)以及經濟經營類專業(yè)三類。與日本相比,我國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起步較晚。在金融環(huán)境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急需加快人才培養(yǎng)步伐、提高人才質量。本文對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高水平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建議。

        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背景與歷史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轉折期。復雜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使日本關注金融工程在現代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國際政治背景來看,二戰(zhàn)后的日本迎來了經濟恢復與高速發(fā)展時期,經濟形勢持續(xù)向好,現代化進程快速推進。隨著經濟實力的強大,日本更加活躍地融入世界市場,國際地位和話語權日益增強,而這動搖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使美國開始打壓日本經濟的發(fā)展。1985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廣場協(xié)議”。以此為契機,日本外匯市場開始大量拋售美元,日元隨之大幅升值,而持續(xù)的低利率也使日本地價和股票價格上漲。經濟壓力的不斷累積終于使泡沫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初破滅,日本急需穩(wěn)定金融市場[2]。

        從日本國內經濟形勢來看,一方面,泡沫經濟的崩潰引發(fā)了嚴重的金融機構壞賬問題,同時也威脅著每個金融客戶的資產安全[3],急需相關專業(yè)人士幫助他們維持金融資產的安全與穩(wěn)定[4]202;另一方面,彼時日本國內進入產業(yè)轉型期,信息業(yè)與金融業(yè)發(fā)展迅速,這也引導危機中的日本金融界關注西方先進國家兼具數理工程學與計算機背景的金融工程師在處理經濟問題、保護資產安全方面的強大實力,日本由此開始積極探索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5]。

        從日本教育改革情況來看,此時的日本教育非常重視培養(yǎng)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20世紀80年代建立的臨時教育審議會作為當時日本國內主要的教育改革研究機構,經過三年的審議研究,提出了指引21世紀日本發(fā)展的三個教育審議報告。1985年6月發(fā)表的《關于教育改革的第一次審議報告》提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適應國際化社會”[6]等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指導思想。一方面,報告提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優(yōu)秀的表達能力是適應21世紀社會變化所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學校教育應當在打好基礎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為適應國際化的要求,學校教育要緊跟國際教育發(fā)展趨勢,讓受教育者廣泛地了解異國文化。在1986年4月發(fā)布的《關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審議報告》中,進一步強調了日本人在世界舞臺中的責任和地位,提出要培養(yǎng)能夠在各個領域為國際社會做貢獻的日本人的教育目標[7]。

        另外,針對動蕩的經濟形勢,經濟金融業(yè)也對教育改革提出了具體要求。1996年3月,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發(fā)表了題為《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人才》的教育改革建議書,指出在高度信息化的網絡時代,日本一方面要大力發(fā)展尖端技術領域的教育,另一方面要放寬對教育的限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創(chuàng)造精神,這樣才能把日本建設成為一個富裕而有吸引力的國家[5]。

        在經濟政治危機和全新教育發(fā)展策略的影響下,日本高校開始了本科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探索之路。一開始,為了盡快發(fā)揮工程類人才的作用,解決泡沫經濟危機,金融產業(yè)招募了大量有理工科專業(yè)背景的大學畢業(yè)生和工程師,希望這批人才能夠直接幫助日本金融業(yè)恢復繁榮。但這批理工科人才并無任何金融知識背景,在金融工程領域未能展現出工程學優(yōu)勢。同時,日益嚴峻的經濟形勢也使金融業(yè)難以應對金融工程新領域的投資[4]203,日本第一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探索失敗。

        這次探索為日本后續(xù)依托理工類學科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的模式提供了啟示,讓日本意識到直接將工程類人才引入金融領域的戰(zhàn)術是短視的,金融工程人才需要專業(yè)培養(yǎng)。由于日本文科入學考試科目不包含數學,彼時承擔金融人才培養(yǎng)的法學院和商業(yè)經濟學院等文科類學院的學生大多缺乏數理素養(yǎng),難以承擔金融工程領域的工作[5]。因此,如何培養(yǎng)兼具數理能力、信息技術和金融知識的人才,成為日本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一大難題。1991年7月,日本應用數理學會設立了“數理金融研究分會”,成為金融數理研究者的大本營。1993年,由日本計量經濟學家、統(tǒng)計學家、運籌學專家共同成立的“金融、證券計量和工學學會”(JAFEE),在整個金融工程領域積極開展研究活動[5]。這些多學科合作的金融研究啟發(fā)了大學的金融教育,使日本高校意識到金融人才的培養(yǎng)應靈活運用學科資源,走多學科綜合培養(yǎng)的發(fā)展道路。1999年4月,東京工業(yè)大學設立了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東京大學也設立了尖端金融技術研究中心,將金融工程學定位為重要的研究領域。日本由此開始了依托理工類學科或理工類大學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之路。

        如今,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依然沿用依托理工類學科的發(fā)展模式,通過理工類大學和綜合類大學的理工科專業(yè)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即不在本科階段設置獨立的金融工程專業(yè),而是在相應的理工類專業(yè)學生中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必備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具體依托的專業(yè)分為兩類:一類是綜合類高校工學部或理工學部的數理工程類專業(yè)或管理工程類專業(yè),另一類是理工類高校的經濟經營類專業(yè)。

        二、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與課程體系

        (一)培養(yǎng)目標:精英化、國際化的人才

        日本高校本科階段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具有很強的精英色彩,旨在培養(yǎng)具有全球領導力的金融工程人才。一方面,日本高校提出了金融工程人才高精尖的培養(yǎng)目標,希望培養(yǎng)具有扎實專業(yè)基礎和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金融工程人才。另一方面,為適應金融市場全球化,日本高校確立了“面向未來、面向國際”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此外,不同特色的學校也有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

        金融工程學主要服務于解決現實金融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向性,因此市場需求對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目前,金融工程學主要應用于新型金融產品和金融工具的設計開發(fā)與實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金融財務風險問題,以及為解決相關現實問題而開發(fā)新的金融手段三個領域。為了適應這些領域的工作要求,學生要有扎實的經濟學、金融學基礎,要有優(yōu)秀的數理運算能力、管理學技能、計算機技術,能運用工程學的邏輯思維分析現實金融問題。另外,金融工程面對的現實問題復雜多變,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進行具體分析。為了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解決思路,學生需要積累豐富且廣博的知識,以獲得多元的分析視角和思路靈感。金融工程專業(yè)著眼于現實問題的解決,需要深入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進行真實的金融操作,因此金融工程師的實操能力也是破解新形勢下金融問題的關鍵要素之一[8,9]。

        2.強大的綜合素質

        為了適應日益全球化的金融市場,金融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緊跟國際前沿以維持與世界市場的互動與合作。日本高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的技術運用能力,使其能夠游刃有余地融入數字金融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8];在知識技能外還培養(yǎng)學生強大的綜合素質,如邏輯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全球金融市場[8]。在教育過程中注重發(fā)揮儒家文化的教育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刻苦、自律等素養(yǎng),以確保日本教育在全球范圍內保持高質量[7]。

        3.基于學校特色的個性培養(yǎng)目標

        日本各類高校因校制宜,在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具體目標設定上有所側重。首先,從所依托的學科來看,依托數理工程類專業(yè)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的高校在目標上會更關注人才在數理方面的能力,重視學生數理思維以及數理模型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8]。依托管理工程類專業(yè)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的高校更強調對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培養(yǎng)學生與金融產品的管理配置以及金融機構、企業(yè)內部的優(yōu)化運作方面相關的專業(yè)能力[10]。依托經濟經營類專業(yè)進行培養(yǎng)的高校在培養(yǎng)目標上更關注學生深厚的經濟學基礎,強調文理兼顧的思維方式以及工程學技術和邏輯,使學生雖就讀文科專業(yè)但仍能超越文科專業(yè)界限[11]。其次,從培養(yǎng)方向上來看,以培養(yǎng)研究者為主要目標導向的高校在本科階段更強調培養(yǎng)學生精深的專業(yè)能力和研究能力[9],如慶應義塾大學。而以應用型金融工程師為培養(yǎng)目標的高校則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及職業(yè)性的培養(yǎng)[12],如東京理科大學。

        (二)課程體系:多層次、階梯式的課程設置

        為適應日本金融工程人才的多元化培養(yǎng)目標,使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底蘊和深厚的專業(yè)實力,日本高校構建了層次豐富、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從知識視野的寬度到專業(yè)能力的深度都能在國際領跑的金融工程人才。

        1.層次豐富、內容多元的課程體系

        從橫向的課程內容來看,主要由三類課程組成。第一類是專業(yè)課程體系,由通識基礎課程、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學科專業(yè)課程三部分組成。通識基礎課程在大學一年級以專業(yè)大類教學的方式進行,內容包括管理工程學、數學、經濟學等科目。同時還要學習每個具體學科的專業(yè)基礎課程,使學生對各個學科都有一定了解,為后續(xù)具體專業(yè)的深入學習研究打好基礎[13]。

        第二類是實踐課程體系,由與專業(yè)課程配套的實驗課程構成。日本的實驗教育包括觀察、測量、發(fā)掘、探測、現場調查等活動,并不僅限于自然科學領域。人文社會科學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而進行的實驗性活動,是理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14]。同時也有一部分為了鍛煉實踐技巧而開設的實驗課程,目的在于為處理現實問題積累經驗[13,15]。

        第三類是綜合教育課程,這類課程涉及廣泛的知識領域。一方面,與金融工程相關但非直接關聯的課程被納入綜合課程群,如人類學與社會學。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學生能夠對社會背景環(huán)境等形成更豐富的認識,在分析問題過程中獲得更多思路支持,創(chuàng)造性解決現實金融問題[7]。另一方面,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變革,日本各高校積極引入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物聯網等領域的課程,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技術實力,讓金融工程教育走在時代最前沿。同時,為了平衡綜合課程學習和專業(yè)學習之間的關系,日本高校設置了選課制度,以合理協(xié)調專業(yè)課程與綜合課程的占比,既允許學生跨年級、跨專業(yè)選修,又對選修課程進行了學分限制,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專業(yè)課程學習時間和自我沉淀時間[13,15]。

        2.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課程安排

        日本高校本科一年級是通識教育階段,實行“學門制”,即按學科門類設定通識課程,供學生自主選修以達到規(guī)定學分,積累廣闊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以慶應義塾大學為例,該校將管理工學部的五個學科進行整合,設置了從A到E五個學門,其中每個學門包含二到四個不同的學科課程,不同學科按不同比例組成一年級學生的學習內容。新生入學前不是選擇自己要進入的專業(yè),而是選擇要進入的學門,其中選擇學門C和學門D的學生可進入管理工學科學習。在本科一年級學習結束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在學門包含的學科中進行最終選擇[16]。

        本科二年級開始實行“逆T字型專業(yè)教育”(逆T字型教育プログラム),該類型的教育著力構建一種底層寬廣、上層精專的專業(yè)課程結構體系,由廣泛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和特定領域的畢業(yè)研究兩部分組成。二年級的學生著重學習專業(yè)基礎科目,構筑“逆T字型”底層的部分,夯實專業(yè)基礎。這一階段十分關注專業(yè)知識的擴展,有的高校設置了包含學部各個學科的十二門特別指定選修課,要求學生根據興趣選擇至少十個學分的課程進行學習后才能畢業(yè)[17]。

        三年級的學生將更深入地學習專業(yè)知識,這一階段專業(yè)課程更多,領域更加具體、精深且難度更大,配套的實驗課程及實習計劃會增多,以求實現專業(yè)性的躍升[17]。

        四年級的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科目的同時,要進行畢業(yè)綜合研究工作。在畢業(yè)綜合研究中,學生們會根據自己的興趣選定最終的研究主題。志在從事金融工程相關工作的學生會被分派到金融工程方向的研究室,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入的學習研究。具體而言,一是在研究室進行“輪講”學習。研究室由數十人組成一個小組,圍繞選定的研究方向以互相匯報研讀心得的形式來鉆研知識、交流思想觀點,并在此基礎上確定論文選題。二是開展綜合性研究。畢業(yè)研究包括理論研究、實驗研究以及現場調查等,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前三年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對某現實課題進行分析研究并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學校會為四年級的學生提供專業(yè)且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幫扶,除研究室教授之外,還為每位學生安排了幫扶教師。幫扶教師不同于研究室教授,他們負責幫助學生發(fā)現并解決論文寫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專業(yè)問題,及時查漏補缺,鍛煉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17]。

        另外,以培養(yǎng)研究型人才為目的的高校與以培養(yǎng)應用型金融工程師為目的的高校有不同的課程設置傾向。前者更為重視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專業(yè)能力,專業(yè)課程的占比更高。以慶應義塾大學管理工程專業(yè)為例,在畢業(yè)要求必修的138個學分中,專業(yè)課學分要求為96學分,約占總學分的70%[18]。后者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專業(yè)課占比相對較少。以東京理科大學商務經濟專業(yè)為例,在畢業(yè)要求達到的128個學分中,有必修要求的專業(yè)課程占66學分,為總學分的一半[11]。該校還專設了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課程供學生選修。

        總體而言,日本高校金融工程課程體系建設從縱橫兩個方向發(fā)力??v向的體系確保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成為具有廣闊知識視野、精深專業(yè)實力、扎實實踐能力和高水平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橫向的體系避免了功利性、灌輸式的學習,循序漸進的課程計劃保障了專業(yè)學習的步步深入和學生能力的逐層發(fā)展??v橫結合的課程體系充分保障了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體現了日本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精英化傾向。

        三、日本高校本科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外部合作體系

        (一)校企聯合:全過程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金融工程領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除了專業(yè)知識的積累,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日本高校與企業(yè)積極合作,通過產學研結合的一系列項目為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提供合作的機會、企業(yè)師資力量以及實踐所需的設備和場所,為構建全程化實踐教學體系提供支持。

        1.企業(yè)為學校提供資源支持

        企業(yè)為高校實驗課程提供環(huán)境和設備支持。實驗課程是日本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能力的訓練上也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開展實驗教學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實驗硬件設施的建設與維護、實驗設備的更新等都需要大量經費的支持。日本高校積極與企業(yè)合作,為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吸納資金。如慶應義塾大學中央實驗所是該校產學研合作的教學研究中心,它既是學生實習實驗的場所,也是維護、管理實驗環(huán)境的技術部門。該實驗所擁有很多企業(yè)捐贈的尖端技術設備,學生在這里可以學到先進技術,能參與到校內研究人員和企業(yè)技術人員共同開發(fā)新技術的工作中[19]。

        2.校企合作開展聯合研究

        日本高校積極與當地企業(yè)合作,通過產學研合作項目推動了許多聯合研究的順利展開。以慶應義塾大學為例,2000年,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部設立了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將之建設成當地企業(yè)與該校管理工程學科各研究室之間合作的重要橋梁,負責研究咨詢、聯系、協(xié)調工作。該中心經驗豐富的研究人員對學部的研究方向和主題十分了解,能夠靈活應對企業(yè)的咨詢,根據企業(yè)的需求匹配委托研究、共同研究、意見交換、技術指導等不同的合作形式,分配到對口研究人員和學生手中,每年能進行約400項共同研究和受托研究項目。這些合作研究有的是根據企業(yè)要求新開展的研究項目,也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根據企業(yè)需求進一步發(fā)展的合作研究[20]。

        從教育的視角來看,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員會與學生組成研究團隊,帶領學生完成企業(yè)委托的研究工作。這為學生提供了現實的研究案例和實踐機會,有利于學生拓寬研究思路,了解市場需求。在合作研究中,企業(yè)方提出對新研究課題、研究成果市場化、技術支持等方面的需求,研究團隊針對具體問題展開金融分析、實證研究與技術開發(fā)。為完成研究任務,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術,以金融研究者的身份提供專業(yè)的解決思路,積累實踐經驗。同時,由于合作對象大多為當地企業(yè),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企業(yè)需求和業(yè)界的最新動向,讓人才培養(yǎng)更符合市場需求。

        3.校企合作舉辦講座及研討活動

        高校與企業(yè)合作舉辦有關產業(yè)發(fā)展現狀與趨勢的講座,或開展研討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使其了解業(yè)界發(fā)展動態(tài)。講座方面,日本高校經常邀請國內外著名企業(yè)的一線工作者作為業(yè)界導師,以特別講座的形式與學生分享業(yè)界最新動向和實踐經驗。2004年,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化以后,越來越多的大學熱衷于與企業(yè)合作,以“捐贈講座”即由日本民間企業(yè)或行政組織等以捐贈資金或提供人力支援的方式,幫助大學和研究機構舉行教育研究講座,是產學合作的方式之一。

        的形式邀請企業(yè)家進校園。在這個過程中,企業(yè)作為出資方負責講座的籌備工作。對企業(yè)而言,舉辦講座也是進行自我宣傳、教育未來職工的好機會,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人才招聘困難的問題[21]。

        研討方面,慶應義塾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每年都會舉辦慶應科學技術展,以展示該校理工學部與企業(yè)產學研合作成果。該展于每年12月在東京向社會發(fā)布該年度的研究成果,并舉行“聯合技術研討會”“十二人會議”等,結合當年的研究成果,對熱點研究主題和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進行深入探討,進一步提出相關的產學合作建議[22]。這些活動綜合了第二課堂與研討會的雙重功能,每年都有許多專家學者和知名企業(yè)參與,在拓寬學生視野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二)國際合作: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

        日本高校積極與國外優(yōu)質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合作交流,希望在承擔國際責任的過程中更好地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他們認為:當下的金融問題是全球性的、綜合性的,兼具文理科背景的金融工程人才應積極參與到全球綜合性問題的研究與解決中,而集合國內外優(yōu)秀大學的研究資源來解決全球性的問題也是必要的。具體而言,日本高校主要從培養(yǎng)模式國際化、師生資源國際化、學術資源國際化三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23]。

        在培養(yǎng)模式方面不斷探索,開展交換留學,實施雙學位制度,擴大海外合作研究點。一是交換留學。日本高校與國外優(yōu)秀高校簽訂交換留學協(xié)議,對金融工程研究方向有興趣的學生可自行申請出國交流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會提供部分獎學金支持。二是實施雙學位制度。日本高校順應國際趨勢,打破現代學科劃分過細的壁壘,允許學生在能力范圍內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兩個學位進行輔修。該舉措符合金融工程專業(yè)對學生多元知識能力的要求,可為學生之后的研究和實踐提供更多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和更充足的專業(yè)支撐。三是擴大海外合作研究點。日本高校積極與國外知名研究中心開展合作研究,如慶應義塾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卓越研究中心、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格雷諾布爾微納米技術創(chuàng)新產業(yè)園等簽訂合作研究協(xié)議、確立合作關系,合作的對象范圍仍在不斷擴大[21]。

        在人員方面,引入國際師生資源以營造文化多元的教育環(huán)境。一是積極引入國際師資,比如在培養(yǎng)英語研究能力的通識課程中,積極引入有國際教育背景或研究經驗的外國教師進行授課。同時,利用國際資源,邀請國外知名教授定期舉辦講座并召開座談會,介紹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思想。如慶應義塾大學全球研究中心每年都邀請國內外從事尖端研究與教育的人士舉行演講會,以謀求國際性的研究與教育交流。二是積極接納留學生,開設短期留學項目,允許留學生用英語學習并獲得學位[21]。

        在資源方面,積極推進與國外高校的資源共享。一方面,日本高校建立了全球資源共享平臺,積極發(fā)布全球最新、最先進的研究信息,邀請研究者用母語錄制簡要介紹自己論文的視頻,上傳至平臺供學生和研究者學習。另一方面,將日本高校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公開。日本高校通過積極參加全球性的演講、研討會以及在網絡平臺上傳研究成果等形式,向世界宣傳日本的研究成果,以增加日后開展國際研究與合作的可能[24]。

        四、 反思與啟示

        (一)狠抓基礎能力,培養(yǎng)行業(yè)精英

        首先,在培養(yǎng)目標上,日本高校重視金融工程人才的基礎能力和素養(yǎng)。從金融工程學的學科特點來看,金融工程學包含多領域的知識內容,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由基礎到專業(yè)、由知識到實踐多層次的能力要求。因此,對人才基礎素養(yǎng)和能力的要求高,要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yǎng),需要厚積薄發(fā)。

        其次,在培養(yǎng)層次上,日本高校希望培養(yǎng)一批堪當國際金融領航人的專業(yè)精英。因此,在本科階段注重培養(yǎng)對學生過硬的專業(yè)水準、豐富的知識、開闊的國際視野以及扎實的實踐實操能力,為高精尖人才的發(fā)展打牢基礎,并最終服務于日本“以教育立國”成為世界經濟強國的目標。

        我國高校金融工程專業(yè)建設教育起步晚[25],目前開展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的教育主體是應用型本科及高職類院校,在本科階段以傳統(tǒng)的專業(yè)劃分的方式進行培養(yǎng),在學生綜合實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仍有所欠缺。應吸取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在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經驗教訓,在本科階段利用好理工類學科和金融學科的雙重資源,既要避免過于關注理論學習造成的狹隘性,也要避免過于偏重技能操作造成的短視化,培養(yǎng)基礎扎實、應用能力強的金融工程人才。

        (二) 依托理工類專業(yè),綜合多學科資源

        在金融工程專業(yè)的院系設置上,日本在吸收了歐美多院系模式的同時,進行了本土化改造,形成了依托理工類大學或綜合類大學理工科專業(yè)培養(yǎng)金融工程人才的日本特色。在金融工程領域,現實金融問題的解決首先需要借助工程學的邏輯思維對金融問題進行拆解,再綜合金融專業(yè)知識、信息技術知識等進行解決。由此可見,理工類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是解決現實金融困境的重要抓手,日本高校的院系設置方式有利于發(fā)揮理工科的優(yōu)勢。在課程實施方面,既以階梯式的方式使學生的工程學能力走向精專,又以“學門制”等形式拓寬學生專業(yè)大類的知識視野,使他們對工程學的知識技術理解更深入、連貫。在師資力量上,由工程專家直接對金融工程本科學生進行高質量教學及指導,充分利用了優(yōu)質的師資資源。

        中國金融工程人才的培養(yǎng)大都在金融經濟類院系中進行,學生所學大多為經濟學專業(yè)課程,師資也多為單一經濟學背景的教師,對相關理工類專業(yè)的教育教學開展不到位[26]。應充分發(fā)揮高校的資源優(yōu)勢,靈活設置院系,利用好各院系的教育資源。

        (三)樹立主人翁意識,緊跟國際前沿

        金融工程學具有明顯的市場導向。當今金融市場發(fā)展日新月異,只有以主人翁的姿態(tài)積極投身世界金融浪潮中,保持教學的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市場和時代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日本教育系統(tǒng)通過內外兩方面的舉措,為建設國際領先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體系保駕護航。

        從外部來看,日本高校十分重視與業(yè)界的溝通合作,積極搭建互動橋梁。一是積極與企業(yè)交流。通過講座、展覽會、研討會、合作研究等方式,積極利用業(yè)界資源、吸納企業(yè)意見,基于此更新大學的培養(yǎng)模式,使人才培養(yǎng)更符合市場需求。二是積極與學界開展合作溝通。日本高校積極建設尖端研究集團和實驗室等,通過與各國優(yōu)秀研究室的合作研究,接觸并學習前沿的技術和思想。從內部來看,一方面努力引進來,通過國際會議、校企聯合會議或“捐贈講座”等方式,請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yè)家為學生解讀業(yè)界前沿信息。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去,通過設立留學交換項目及相關獎學金,鼓勵學生走出國門,掌握國際金融工程領域發(fā)展現狀。

        我國目前的金融人才培養(yǎng)體系難以滿足全球化發(fā)展需求,畢業(yè)生人數雖多,但具有國際視野的高質量人才仍較為稀缺[27]。究其原因,我國大部分金融專業(yè)并非以培養(yǎng)全球頂尖金融人才為目標,忽視了對學生全球金融市場意識的培養(yǎng)。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金融工程專業(yè)基于其學科特性,相較其他金融類專業(yè)更有能力承擔培養(yǎng)世界頂尖金融人才的重任。因此,我國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可借鑒日本的經驗,認識到全球金融市場意識對金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建立國際前沿跟蹤機制,以更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前沿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勝任力。

        (四)加強校企合作,滿足市場需求

        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是金融類人才的基本素質,但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的金融市場對人才能力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日本金融工程人才的實踐教學與地域產業(yè)聯系密切,高校在地域企業(yè)的幫助下獲得先進的研究設備和學生實踐機會,企業(yè)也在這個過程中對未來的勞動力進行了提前培訓,使人才的培養(yǎng)更適合市場的需要。合作研究以解決企業(yè)現實問題為前提,雙方是互利共贏的合作發(fā)展。

        按照伯頓·克拉克提出的由政府、市場和學術權威構成的三角協(xié)調模型,每個角代表一種模式的極端和另外兩種模式的最低限度,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因其權力結構的差異而處于不同位置[28]。我國高校屬于政府主導型模式,在人才培養(yǎng)上對市場需求的考慮還不夠充分,因此容易出現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實際需要脫節(jié)等現象。日本高校的金融工程人才培養(yǎng)啟示我們應更積極地與地域企業(yè)和行業(yè)進行溝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合作研究、企業(yè)講座等形式積極吸收業(yè)界信息,及時更新人才培養(yǎng)內容與模式,培養(yǎng)滿足市場需要的金融工程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黃璐,倪興興,薛松超,等.數字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工程專業(yè)實驗教學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12):189-192+198.

        [2]橘川武郎.日本失落了嗎:從日本第一到泡沫經濟[M].田中景,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138-143.

        [3]劉駿民.宏觀經濟政策轉型與演變——發(fā)達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qū)的實踐[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153.

        [4]黃澤民.日本金融制度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今野浩.金融工學と人材教育[J].研究技術計畫,1999(3):169-173.

        [6]小林洋文,コバヤシヒロフミ.臨時教育審議會「教育改革に関する第一次答申」と信濃教育會[J].長野県短期大學紀要,1985(40):39-46.

        [7]周川.為素質而教來自國外的啟示[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42.

        [8]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人間」「もの」「情報」「金」を柱とし、現実社會における問題の解決を図る[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introduction/#top.

        [9]東京大學工學部 計數工學科.計數工學科パンフレット[R].東京都,2023:2.

        [10]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4つの教育分野と7つの研究分野[EB/OL].[2023-04-02].https://www.ae.keio.ac.jp/introduction/field/.

        [11]東京理科大學経営學部.履修科目一覧[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education/coursetaken/.

        [12]東京理科大學経営學部.一般教養(yǎng)科目(経営學部)[EB/OL].[2023-03-13].https://www.tus.ac.jp/academics/liberal/files/keiei_kagu.pdf.

        [13]東京理科大學経営學部.カリキュラム[EB/OL].[2023-03-13].https://dept.tus.ac.jp/mgt/be/curriculum/.

        [14]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學びの特徴[EB/OL].[2023-03-13].https://www.st.keio.ac.jp/education/feature/.

        [15]日本大百科全書(ニッポニカ).「実験」の意味?わかりやすい解説[EB/OL].[2023-03-13].https://kotobank.jp/word/%E5%AE%9F%E9%A8%93-74017.

        [16]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學門および學科選択について[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study/.

        [17]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教育プログラム[EB/OL].[2023-03-13].https://www.ae.keio.ac.jp/education/.

        [18]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學部案內[R].神奈川縣,2023:3.

        [19]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技術支援課[EB/OL].[2023-03-13].http://www.eesc.st.keio.ac.jp/eesc/.

        [20]慶応義塾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センター.科學技術の最先端を切り拓く[R].神奈川縣:2014:1-2.

        [21]東京理科大學経営學部.寄附講座[EB/OL].[2023-03-13].https://www.tus.ac.jp/ura/collaboration_info/donation_course/.

        [22]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KLLとは[EB/OL].[2023-03-13].https://www.kll.keio.ac.jp/about.

        [23]慶応義塾大學.実學(サイエンス)によって地球社會の持続可能性を高める[R].神奈川縣:2021:1.

        [24]慶応義塾大學理工學部管理工學科.慶応義塾大學グローバルリサーチインスティテュート[EB/OL].[2023-03-13].https://www.kgri.keio.ac.jp/index.html.

        [25]童中文,張煒.金融創(chuàng)新背景下金融工程學科發(fā)展淺析[J].時代經貿,2017(15):12-15.

        [26]劉海飛,蓋麗,林樹.基于能力本位視角的工程類人才創(chuàng)新培養(yǎng)體系國際比較研究[J].江蘇高教,2018(9):77-80.

        [27]周小琪.淺析我國金融人才培養(yǎng)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9):57-58.

        [28]朱彥,蔣凱.制度主義透鏡下的當代高等教育圖景——伯頓·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理論[J].高等教育研究,2022(9):92-109.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arliest countries that initi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strategies in Asia, Japan began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80s, and developed an undergraduate financial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 Japanese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The most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lies in the reliance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Specifically, the cultivation experienc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is primarily reflected in their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system,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dhere to an elitist approach, aiming to develop professionals with both top international expertise and suitability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ey have constructed a rich and progressive curriculum system, focusing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from both broad and in-depth perspectives. Japanese universities have established a whole-process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corporate resources to achieve mutually beneficial development. They also place great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national visions throug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eping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up-to-date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Analyz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s in Japanese universiti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uch talents in 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engineering; talent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mode; Japanese universities;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yǎng)
        茶學專業(yè)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5:16
        速錄專業(yè) “三個一” 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fā)展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33:06
        芻議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yī)藥英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6:03
        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就業(yè)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yǎng)模式探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1| 日韩亚洲欧美精品| 国产女人av一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国产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性生活一级片| 中文字幕人妻互换av| 亚洲欧美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专区|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妻调教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 成人午夜视频一区二区无码| 日本国主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直播|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视频一二三区|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好看的欧美熟妇www在线| 狠狠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熟女九色| 蜜桃tv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 啪啪免费网站| 人妻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色图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 免青青草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内射一片视频免费|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