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深化,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其中提到,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這一要求對于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小學英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美德故事;文化差異;傳統(tǒng)節(jié)日
小學是學生培養(yǎng)英語興趣的基礎階段。小學英語教師應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培養(yǎng)家國情懷,樹立文化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jù),教材中傳統(tǒng)文化板塊的缺失,使教師缺少這方面內容的教學材料,從而難以培養(yǎng)學生文化知識方面的意識[1]。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教材內容以基本的英語日常用語學習為主,很少有相關文化衍生內容。基于此,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挖掘其中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筆者以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教材為例,對融合中華傳統(tǒng)文化開展英語教學的策略展開討論。
一、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融入課堂的策略
(一)閱讀美德故事,培養(yǎng)美好品質
1.課例片段
片段1(Unit 4 “My family”)
T: Can you sing “Family song” now? Let's sing it together.(學生唱出歌曲)
T: Well done, we know family members all live together, they all love one another. Next let's know more about “l(fā)ove one another” and know a nice boy. He lives with his family too.(教師呈現(xiàn)“孔融讓梨”的故事)
Kong Rong is a little boy. He has two brothers. One day his father takes some pears home. Kong Rong gives the big one to his brother. He is a good boy.
T: Now boys and girls, what did you learn form the story?
S: They all love one another.
T: How to love your family? What will you do for them?(學生自由回答)
T: Yes, you know “l(fā)ove one another” very well, and please be kind to your family!
片段2(Unit 8“Happy New Year!”)
T: Today is Bobby's birthday. But today is someone's birthday too. Let's know him and see what happened.(教師呈現(xiàn)“寇準罷宴”的故事)
KouZhun's birthday is coming. His friends come to give gifts to him. But KouZhun's grandma recall him about hard days(艱苦日子), remind him not too ex-travagant(鋪張浪費). Then KouZhun cancel(取消)the birthday.
T: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學生自由回答,可以適當用中文表達)
T: Yes, birthday is happy, but we can't waste.
2.教學反思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及民族精髓的典型體現(xiàn)。但是,教材中涉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比較淺顯,從而使教師難以展開相關的教學實踐。其實,許多英語閱讀材料都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故事。基于此,教師應調整教學策略,致力于擴展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范圍,幫助他們深刻領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智慧和無限魅力。在培養(yǎng)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文化自信以及對民族的自豪感的同時,教師可以教授他們如何用英文有效地講述和傳播中國故事。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以友誼和親情為主題的故事,這與本冊教材的Unit 3、Unit 4以及Project 1的主題貼合。由此,教師在Unit 4 “My family”的“Song time”環(huán)節(jié)講解句型“They all live together”與“They all love one another”,而后給學生拓展“孔融讓梨”的故事。這篇故事包含了本冊教材的father、brother、he、good等單詞,也包含了此前學過的pears、big等單詞。因此,教師給學生拓展補充的單詞、短語也比較容易讓學生理解,比如“a little boy”“take”“give”等。最后教師通過問題“how to love your family?”引導學生深度領悟“They all love one another”(相親相愛)的含義,同時,讓學生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家人,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故事中孔融因為愛他的家人,所以他選擇把好的東西留給他們。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可以為家人做哪些事。此外,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融入英語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友善、謙讓的美好品德。例如,Unit 8 “Happy New Year!”的“Cartoon time”部分描述的是Bobby生日時每位朋友給他送禮物的場景。教師在本課結束時給學生拓展了“寇準罷宴”的故事,旨在讓學生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故事中包含了學生已經學過的單詞birthday、friend、grandma,也包含了拓展單詞his、give、hard。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讀懂文章,并領悟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閱讀傳統(tǒng)美德故事,能讓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并且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美好品質。
(二)發(fā)現(xiàn)文化差異,增強文化自信
1.課例片段
片段1(Unit 6 “Colors”)
T: Different color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let's look and guess.(教師呈現(xiàn)顏色和心情圖片,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T: Yes.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te” means “pure” but in China it means “bad things” . Do you know why? Let's look and know.(教師呈現(xiàn)中西方文化中顏色詞反映的文化差異)
T: So color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We should respect cultural diversity.
片段2(Unit 7“Would you like a pie?”)
T: Let's play a game, look and judge.(規(guī)則:看圖并快速反應,看到中國特色美食圖片就進行拍手鼓掌,看到西方美食的圖片則保持安靜坐正)
T: Well done, class. So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do you find?(學生自由回答)
T: Yes. Chinese food are more delicious and diverse. And we also share with different tableware.(教師拓展中西方不同的用餐環(huán)境和用餐禮儀)
T: Which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better? Why?(學生自由回答)
2.教學反思
不同地方人們的習俗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如,中國人在春節(jié)前夕包餃子,而美國人在感恩節(jié)制作南瓜餡餅;在中國,人們使用筷子用餐,而在美國,人們普遍使用刀和叉。學生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了解不同國家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比較中外文化的異同,從而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同時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強文化融合的意識。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中西文化中基本顏色詞的不同文化內涵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的理解,開闊學生視野。教師在Unit 6“ Colors”的教學過程中呈現(xiàn)了中西方對顏色詞的不同解讀,比如中式的婚禮喜歡用大紅色,意味著喜慶;而西方婚禮喜歡用白色,象征著純潔。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顏色詞的記憶,還拓寬了學生文化思維和國際眼界。
教師還可以從學生較為感興趣的食物話題入手,帶領學生感悟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在講授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拓展了一些常見的中西餐英文表達,比如中餐的主食多為“steamed bread”“rice porridge”“rice”“dumplings”;而西餐主食多為 “hamburger”“bread”“sandwich”。中餐特色食物包括“roast duck”“hot pot”“spring rolls”;而西方特色食物包括“hot dog”“pizza”“beef steak”。同時,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拓展中西餐不同的用餐環(huán)境及用餐禮儀。如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西方人習慣用刀叉等。最后以“Which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better?”這一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互動,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
(三)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形成特色單元
1.課例片段
片段(Unit 8 “Happy New Year!”)
T: What colour is the letter “H” , please answer me like this “Yellow-H” .(教師進行課堂導入)
T: Good job. Look, this is a sentence! How to read it?
T: This is Mike and Helen's new year. We can do lots of things this day, let's see what they do on New Year's day?(教師播放各國過新年不同習俗的視頻)
T: We've finished, so what other things can we do?(學生根據(jù)視頻回答問題)
T: What about you? How to celebrate New Year in China?(學生自由回答,如we can eat together./ we can sing and dance.)
T: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Why?
2.教學反思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與小學英語教材的整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課堂時間”用英語來討論“中國文化”,而且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節(jié)日文化[2]。以Unit 8 “Happy New Year!”為例,本單元的主題背景是一月一日的公歷新年,其中包含了具有教學價值的傳統(tǒng)文化元素。
教師結合之前所學的顏色詞進行課堂導入,在喚醒學生舊知的同時,新授節(jié)日問候語“Happy New Year!”。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文本背景從New Year拓展到Chinese New Year。首先,教師以文本為基礎讓學生了解人們在傳統(tǒng)農歷新年送禮方面與西方的不同;其次,播放一個各國過新年的短視頻,讓學生了解各國過新年的不同習俗,并讓學生總結歸納新年還可以做什么,激活學生的思維;接著,教師通過“How to celebrate New Year in China?”這個問題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回答,根據(jù)學生回答補充拓展詞匯“red packet”;最后,教師提問“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Why?”,讓學生思考自己最喜歡哪個國家的新年并闡述理由。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新年文化,學生能夠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文化自信。教師把握單元內容,有機滲透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的內容,豐富了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
二、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有效融入課堂的注意事項
教師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效融入小學英語課堂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精選教學內容,注重知識整合
教師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教師可以嘗試選擇與小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相匹配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內容,確保教學內容具有趣味性和教育價值。在每節(jié)課利用5~10分鐘,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故事作為材料進行拓展閱讀。學生通過閱讀不僅能滿足英語閱讀需求,還可以增加課外知識。
(二)結合學科特點,提高學生能力
教師應注重文化元素與英語學科特點的結合。教師可以通過教授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英語詞匯、句型等,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3]。同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體會文化多樣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進行思考,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用包容的心態(tài)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從中汲取文化精華。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開展實踐活動
在有限的教材中去挖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因素,需要教師本身具備相關的專業(yè)知識,有效、合理地開發(fā)利用各種資源,并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傳統(tǒng)文化[4]。同時,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一些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作業(yè),例如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結語
華夏智慧,一脈千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整體視野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深入研究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刻解讀教材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與多樣化教學策略相結合,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低段課堂中“開花”。以此,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既具有中華情懷也具備國際視野的青少年,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向世界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參考文獻】
[1]許秀平.小學英語課程中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1):94,102.
[2]曹丹.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3]劉莉.新課標視角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融入[J].英語教師,2022,22(23):185-188.
[4]王麗娜.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路徑探索[J].海外英語,2023(21):198-200.
作者簡介:李可心(1998—),女,江蘇省張家港市妙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