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燕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
引言:高中生物學內(nèi)容涉及生命活動規(guī)律、現(xiàn)代生物技術等方面,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然而,許多學生學習生物缺乏興趣,難以領會生物學的現(xiàn)實意義,關鍵原因是教學脫離生活實際。有學者指出,生物教學要堅持生活化原則,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梢?,探索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對于提升生物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緊扣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講授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校園景觀或家庭植物,引導學生觀察陽光、空氣、水等條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啟發(fā)學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本質。又如,在學習細胞結構時,可以請學生用身邊的日常用品如雞蛋、葡萄等類比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加深理解。生活情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例如,在講授“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每天早晨照鏡子時,可曾留意過鏡中的自己?眼睛、皮膚、毛發(fā)……我們身體的不同部位,從外表看差異很大,但組成它們的基本單位卻都是細胞。那么,不同細胞之間有什么異同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探究一下。這樣的情境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枯燥的細胞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要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教師應精心設計探究性實驗,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分析結果。例如,在學習酶的催化作用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洗衣粉、肉嫩精等日用品進行實驗,探究酶的最適條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例如,在講授“酶的本質及其應用”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探究性實驗:請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如洗衣粉、肥皂等,設計一個驗證酶的催化性質的實驗。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小組討論,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操作、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形成自己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酶的相關知識,而且鍛煉了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能力。
生物學與許多社會熱點問題密切相關,如環(huán)境保護、生物安全、基因編輯等。教學中適時引入這些熱點話題,能幫助學生認識生物學知識的社會價值。例如:討論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可引發(fā)學生對生命倫理的思考;討論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可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將生物學知識置于社會背景中審視,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例如,近年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倫理爭議,教師可以在講授“基因工程”相關內(nèi)容時,組織學生開展辯論:基因編輯嬰兒,你怎么看?支持還是反對?理由是什么?通過這樣的辯論活動,學生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在思辨碰撞中加深了對科技發(fā)展與倫理道德的思考。
課外實踐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自然和社會,在實踐中學習和應用知識。例如:組織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濕地公園等,觀察生物標本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開展社區(qū)義務植樹、垃圾分類等環(huán)?;顒?;參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體驗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等。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獲得更直觀的感性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物學知識源于生活,更應服務于生活。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堅持生活化理念,在教學內(nèi)容、教學情境、教學活動等方面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師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動手實踐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曉雙.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策略探討[J].速讀(上旬),2019(12):214.
[2]馬紅堂.淺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中小學教育,2021(3):26-28.
[3]何紅星.STEM教育視角下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設計與思考.生物學教學,2021,46(3):47-49.
[4]楊登錄.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中國教師,2021,18(2):4.
[5]張飛.淺談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生物課堂的實踐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20(5):374.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