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06-09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研究”(2022YJS161)
作者簡介:孫 開(1987—),男,河北石家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DOI]10.19810/j.issn.1007-4767.2024.01.007
摘 要:“泛娛樂主義”思潮的生成既受市場經濟發(fā)展與資本邏輯助推的影響,又離不開媒介形式的多元促動與深度融合;既受社會分層與大眾需求的多樣化影響,也與消費主義思潮的裹挾激蕩相關聯。泛娛樂主義以受眾時空自由化、審美取向庸俗化、信息炒作碎片化、道德共識虛無化為主要表征。在厘清其生成和具體表征的基礎上,將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信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法律法規(guī)的實施、嚴格娛樂準入門檻、搶占網絡宣傳高地、提升新媒體平臺輿論引導作用、充分發(fā)揮政府的引領作用、提升大眾自身修為和審美品位作為糾治對策,以消解泛娛樂主義的盛行風氣,有效應對泛娛樂主義對社會和公眾的不良浸染。
關鍵詞:泛娛樂主義;資本推動;娛樂至上;價值引領
中圖分類號:C912.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4767(2024)01-0062-08
文化娛樂的消遣為大眾提供了正常宣泄壓力、緩解情緒的有效渠道??陀^上看,作為一種“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消遣方式,娛樂普遍存在于各階層、各群體中,不僅有愉悅身心、減緩壓力之功效,而且也為個人成長成才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精神助力。然而,當下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娛樂給大眾的價值觀念、生活理念和思維方式帶來很大變化,這一日常消遣在利益驅逐、媒介融合、心理與精神雙重需求的影響下,產生出一些不良現象,甚至在有的領域存在“娛樂至上”“娛樂至死”“大眾狂歡”等泛娛樂主義傾向,折射出娛樂功能的“變異走樣”,致使一些人審美錯位、價值觀扭曲、藝術觀錯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1]26,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潤物無聲”的功能軟化消解泛娛樂主義的沖擊,對那些過度泛化、歪曲事實的娛樂事件給予堅決回應和處理,用良善的態(tài)度、公正的標準、有效的措施應對并糾治文娛領域的種種不良現象,增強大眾的文明自覺,營造清朗的文化氛圍。新時代,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客觀評價娛樂的正常功能和價值,禁止過度渲染“娛樂至上”理念。因此,科學分析泛娛樂主義之生成機理、主要征候及糾治進路,既是當前我們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大眾精神品位、陶冶大眾審美情操、引領大眾價值導向。
一、泛娛樂主義的生成機理
娛樂一詞最早出現于《史記》一書,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曰:“娛,樂也?!保?]娛樂或可從多角度去理解,無論是消遣消費,還是作為一種快樂有趣的日?;顒?,都屬于人類合理的消費范疇。一旦逾越娛樂的正常邊界,對其本有的功能進行過度演繹和發(fā)揮,便會朝著泛娛樂主義方向變化。因此,對泛娛樂主義須有清晰的體認。泛娛樂主義,可以理解為一種以“娛樂”為底本,伴隨資本逐利和現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壯大,并以“蹭熱度”和“賺流量”方式,用過度娛樂的內容迎合人們的消遣需求,超越娛樂底線,用帶有感官刺激諸如過度美化包裝、大肆渲染的時尚元素迎合大眾,滿足人們一時的短暫快感,同時夾雜著消費主義與享樂主義傾向的社會文化思潮。泛娛樂主義在本質上消解了娛樂原有的健康屬性,超越了娛樂本身而轉化成一種底線缺失、原則失衡的“異化”娛樂。泛娛樂主義的形成,可從市場經濟與資本邏輯的助推、媒介的多元融合、社會分層與大眾需求的變化、消費主義思潮的裹挾四個層面來分析。
(一)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與資本邏輯的助推是泛娛樂主義形成的主導誘因
資本在謀取巨大利潤的同時,也使勞動發(fā)生“異化”。馬克思說:“資本只有一種生活本能,這就是增殖自身,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勞動?!保?]資本及其運作邏輯所造成的“顛倒的世界”主要是由拜物教觀念所引發(fā),尤以資本拜物教為主,它反映的并非物與物的關系,而是人與人的社會關系,而這種關系在物物之間的交換流通中被遮蔽,“是對資本關系的顛倒性的認知”[4]。資本為了追求利潤,將觸角延伸至文娛領域,為公眾布置了一個顛覆主流價值觀的娛樂異化空間。娛樂資本在文化產業(yè)領域的精準投放,讓娛樂所具有的愉悅身心、舒緩情緒的功能產生異化,被賦予資本運作的功能,并異化為資本增值的工具。憑借線上線下聯合出擊的方式,資本游移于大眾較為關注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板塊上,甚至以產業(yè)鏈的多元模式進行擠占和滲透,運用嚴密系統(tǒng)的資本邏輯進行操控,以滿足不同受眾的娛樂需求,“這在推動形成娛樂熱潮的同時生成了社會性的泛娛樂”[5]?!胺簥蕵贰睂е律鐣熑蔚娜笔Ш蛡€人主義、享樂主義價值觀的膨脹[6]。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致使娛樂文化生產經營者利益最大化,也不可避免地使大眾娛樂文化被貼上“商品拜物教”的標簽,這對于泛娛樂主義的形成起了助推作用。
(二)媒介形式的多元促動與深度融合是泛娛樂主義產生的重要成因
互聯網的興起改變了大眾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為大眾開辟了更為寬廣自由的輿論話語空間。作為時下人們使用最為廣泛的媒介之一,互聯網具有強大的交互性和隱蔽性,即可借助某些技術手段滿足用戶諸如搜索瀏覽、即時通信、留言評論、轉發(fā)等需求?;ヂ摼W海量的娛樂信息、大量虛擬娛樂平臺的入駐以及各種娛樂軟件的充斥、填充與翻新,為大眾提供了較多的娛樂選擇方式。加之當前媒介形式的多樣化,各種APP的娛樂功能的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這些媒介以視頻直播、付費觀影、花邊新聞、娛樂八卦等形式存在,花樣翻新,博取大眾眼球,讓娛樂本身的價值被過度抬高。在時空界限、圖文聲樂等功能傳播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較之傳統(tǒng)媒介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而在互聯網技術的擁躉加持下,少數媒體雖然形式花樣翻新但信息同質化、虛假低俗化,試圖用打破道德底線的娛樂方式換取大眾買單。娛樂信息同質化使得大眾審美停滯甚至退化,通過大數據算法推薦測算用戶瀏覽有關娛樂信息的版塊、時長、頻次,并進行統(tǒng)分歸置,面對算法類應用程序在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人們漸趨淹沒在泛娛樂主義所塑造的信息繭房之中,造成公眾在自我世界中的“一人虛假狂歡”的局面,并沉醉于此。人們喪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逐漸演變?yōu)轳R爾庫塞筆下的單向度人。尼爾·波茲曼指出,電視向人們提供娛樂并通過娛樂展現世間百態(tài),“正把我們的文化轉變成娛樂業(yè)的廣闊舞臺”[7]。質言之,實現數據測算與用戶需求兩者之間的匹配,也是由資本與技術的交疊作用而造成。依憑媒體催生的巨大流量去評判和導引娛樂,娛樂借助強大流量再加速泛娛樂主義進程。伴隨時間的推移,用戶會不自主地形成某種慣性思維,在同質化的娛樂信息區(qū)塊中享受被禁錮的“娛樂狂歡”,這也使娛樂在龐雜信息被限制與區(qū)隔中滑向泛娛樂主義的泥沼。
(三)社會分層及大眾精神需求的變化是泛娛樂主義生成的必要動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yōu)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態(tài)、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1]7”。文化娛樂在精神需求方面存在分層差異,而物質財富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其消費層次的歸屬??傮w而言,娛樂的消費人群主要集中于普通大眾,他們占據文化資本的少量部分,僅通過日常的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來賺取薪水以滿足日常生活需要。而處于上層的知識分子、商業(yè)大咖等精英階層對文化資本的占有及話語權的把控擁有相對優(yōu)勢。文化品位與精神境界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文化發(fā)展的一般走向。從物質需求得到基本滿足向更高的精神追求邁進,反映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從生理需求到愛和歸屬感甚至自我實現需求的發(fā)展進路。而精神世界的釋放途徑之一就是娛樂?!吧鐣毫κ峭ㄟ^精神的途徑施加的。”[8]依靠娛樂緩解大眾心理壓力和精神緊張,是現代生活節(jié)奏逐步加速后大眾選取的一種排解方式。手機、電腦和移動終端設備中的娛樂應用軟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紓解大眾情緒、放松心理壓力,使大眾得到暫時性的精神快感和心理愉悅。為此,這些娛樂體驗又催生了網絡媒體空間對于娛樂文化的大肆宣傳、極力推銷與過度包裝,這無疑助長了泛娛樂主義思潮的盛行。
(四)消費主義思潮的裹挾與激蕩是泛娛樂主義促成的關鍵原因
消費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萬物互聯的快餐式消費時代,如果對消費過度崇拜與炫耀,將會“嚴重影響媒介生態(tài)與社會輿論,改變公眾獲取信息與表達自我的基礎環(huán)境”[9],并不自知地陷入消費主義的圈套中。以選秀節(jié)目為例證,選秀節(jié)目本身就以形式多樣的“秀”來獲取觀眾青睞。曾一度被稱為“娛樂元年”的選秀節(jié)目風行于各大電視及門戶網站,諸如“超女”“快男”的風靡,以及近年來炙手可熱的“好聲音”“好歌曲”等節(jié)目的迭代發(fā)展,給人們傳達出“感性主義文化消費時代來臨了”的信息[10]。一檔選秀節(jié)目的演變始末,并非全然以捧紅出道的明星為旨歸,其更大作用是引導青少年的流行風向,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消費“陷阱”,各種廣告付費、會員優(yōu)惠等附加“項目”間接擴大了粉絲消費傾向。青年群體作為“選秀”節(jié)目的主消費群體逐步呈現低齡化態(tài)勢。在消費主義的劫持下,他們對娛樂世界的享受以及明星偶像的崇拜不可抑制并漸失自我,一步步跌進消費與娛樂交替無休止的“怪圈”,嚴重阻遏了青少年對健康娛樂的合理期待。這種淡化主流文化價值觀的低級投資使娛樂文化發(fā)生“去中心化”“去主流化”,而且消費主義思潮崇尚個人享樂和個性張揚,通過貨幣支付的形式獲取娛樂商品和服務享受,這種跟風逐浪使得青少年的“三觀”容易發(fā)生扭曲,為泛娛樂主義的生成提供了適宜生長的消費情境。
二、泛娛樂主義的征候透視
泛娛樂主義相較于其他社會思潮,是一種缺乏理論指導的“空心化”思想潮流,并無特定的、代表性的跟隨者和發(fā)起者,它是以崇尚娛樂心態(tài)和宣泄心理情緒為特征而存在的社會現象。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的超越娛樂本身價值的“娛樂”都是泛娛樂主義。近年來,泛娛樂主義思潮愈發(fā)呈現出“井噴”之勢,具體表現為受眾時空自由化、審美取向庸俗化、信息炒作碎片化和道德取向虛無化。
(一)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載體,泛娛樂主義彰顯受眾時空自由化
一種成功的新媒體在登上歷史舞臺時,往往會對當時的社會文化、社會觀念產生沖擊并進而發(fā)生觀念與文化的變遷[11]?;ヂ摼W以突飛猛進的勢頭躋身大眾媒介信息傳播的前列,網絡的互通互聯為大眾帶來了生活方式的輕快與便捷,足不出戶便可享受一鍵式抵達服務。而娛樂功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達、新媒體平臺的入駐以及門戶網站的宣推而火爆來襲,一檔更比一檔吸引眼球。各種綜藝選秀、網絡直播、雜耍段子、明星新聞等是娛樂功能版塊中最受大眾所歡迎的,而且內容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熱門視頻短時間內可達成千上萬甚至上億的點擊量,可選擇的時空也更為自由寬泛。發(fā)達的網絡將這些熱門話題、調侃段子等通過加工翻新進行“二次消費”,在網絡上被觀眾反復玩味咀嚼。可以說,互聯網技術為娛樂傳播持續(xù)進行催化,將娛樂碎片化集中于網絡空間而產生信息裂變,這使得泛娛樂主義的內容快速交匯成一個“大熔爐”,為大眾供給著不同的“精神養(yǎng)分”。另外,泛娛樂主義內容的生產者與傳播者可進行自由展示和自我釋放,大眾亦能隨時隨地瀏覽并獲得心理滿足。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這種滿足—被滿足和認同—被認同的交互作用不斷強化,影響力也逐漸增強。
(二)以崇尚娛樂至上為觀念認知,泛娛樂主義呈現審美取向庸俗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1]10無論以何種方式消遣,結果無非表現為心理或精神獲得的滿足程度。娛樂的瘋狂崛起讓社會群體處于興奮狀態(tài),不斷給予大眾社會規(guī)制下的精神慰藉。泛娛樂主義將娛樂視為精神生活的全部,無疑消解了大眾對娛樂的正常價值訴求。一些低俗影視劇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而不惜違背歷史、顛倒歷史,劇中人物的裝束只管“養(yǎng)眼”,并愈加妖媚化,最終將失去觀眾。無獨有偶,一些直播網站的主播、網紅憑借出格言行,不顧尺度與節(jié)操賺取流量和打賞而一時收入不菲。此外,網絡平臺上一檔火爆的綜藝選秀節(jié)目為吸引粉絲搞出“倒奶”事件而引發(fā)眾議,導致節(jié)目關閉整改。一些粉絲盲目遵從“為娛樂而娛樂”,為偶像搖旗吶喊、瘋狂拉票而不計代價更讓人匪夷所思。此類過度渲染娛樂的低俗文化現象背后暴露的泛娛樂主義庸俗化審美取向,映射出一些粉絲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下降,是非、美丑、雅俗的辨別與衡量已失去準星,并與社會主流文化背道而馳,無疑已從正常域界滑向泛娛樂主義庸俗地帶。
(三)以非常規(guī)視角切入為思維模式,泛娛樂主義凸顯信息炒作碎片化
從娛樂到泛娛樂,意義并非簡單的功能疊加,而是本質發(fā)生變異。泛娛樂主義憑借對傳統(tǒng)意義上娛樂功能的消解、反叛而表現出非理性的價值取向。其一,經由非常規(guī)敘事視角來解構崇高,用含有戲謔的表達方式吸引大眾注意力,諸如在某些短視頻里就曾見到采用這種碎片化敘事來調侃經典。其二,通過自媒體將所謂的“草根”打造成“網紅”,打造“人人皆可成為網紅”的流量時代,嚴重帶偏社會價值觀。其三,憑借解構歷史、拼貼碎片化娛樂信息,用歪曲史實的主觀臆斷截取片面之詞,完全忽視客觀情境。“網絡炒作是一種伴隨著網絡應用日益普及而出現的文化現象”[12],帶有強烈的商業(yè)功利性指向,同時將海量的信息進行簡單拼合,以達到娛人耳目的效果,從而造成善惡不分、黑白顛倒。網絡作為強大的“共情”磁場,常將一些微小事端發(fā)酵成人盡皆知的公共事件,借由炒作而讓那些掌控一手資源的生產者們坐收漁利,從而使利益追逐的“雪球”越滾越大,在泛娛樂主義和網絡炒作雙重加持下這些事件往往會迅速擴散并產生出輕佻、夸張的戲謔效果。
(四)以倚重娛樂價值為最終指向,泛娛樂主義體現道德共識虛無化
崇尚娛樂至上的一些個體,沉浸在過度狂歡的簇擁下往往會慢慢沉淪萎靡。在網絡空間的虛擬保護下,有的個體開始道德塌陷,將自我隱匿起來并以一種脫離于“自我”的身份亮相,進行非理性的言說與張揚。這在一些公共事件、突發(fā)事件中較為突出。運用網絡的虛擬性發(fā)表不實言論,用攻擊性語言進行詆毀、詛咒與謾罵,卻并未受到法律的追究與規(guī)制。比如,少數老藝術家為賺取豐厚利潤而舍棄演藝圈內多年積攢的聲譽與威望去觸碰道德底線,這是以其明星“人設”——其最主要的“文化產品”的定位,與巨大的商業(yè)利益進行捆綁而陷入利益至上和道德觀下沉,這種以卵擊石的自欺方式,可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網絡媒介作為一個強大的輿論場域,利用新聞傳播和公眾造勢的方式將娛樂的服務功能無限放大,極大削弱和壓制了政治認同,使大眾沉迷于娛樂世界而難以自拔。此外,某些處于網絡輿論風口的活躍“引導者”的煽惑表達也極易左右一些網絡受眾的思維判斷,進而以快速的傳播將影響擴大化,形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態(tài)勢。在這種缺乏理性、缺少認知、缺失良知的泛娛樂主義的“言談”風尚里,一些受眾會表現出對現實的無力與不滿,情緒消極乖戾甚至忤逆。這種過度倚重娛樂價值指向的泛娛樂主義使得某些受眾的道德底線屢屢被突破,使他們的道德觀念、思想認知和實踐能力進一步弱化,并逐步跌入內心空泛與道德虛無的黑洞。
三、泛娛樂主義的糾治進路
泛娛樂主義表現出了傳播內容同質化、真假模糊化、思想娛樂化特征,雖然在傳播方式上花樣翻新,在內容表達上千奇百怪,但本質卻是泛娛樂主義企圖腐蝕受眾所耍的虛偽伎倆,企圖讓受眾在娛樂狂歡的旋渦中沉溺,卷入娛樂瘋狂的怪圈中而不能自拔,出現對生活無所適從,進而顯現出庸俗化無趣化傾向。因此,必須客觀反思這一思潮或社會現象生成機理的多面性,全面分析其主要表現及危害,公正而系統(tǒng)地探析并提出治理泛娛樂主義的糾治進路。
(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解構泛娛樂主義的基本遵循
泛娛樂主義以消解主流價值、崇尚娛樂至上為其基本價值理念。對待泛娛樂主義不能采取“一棒子打死”的簡單做法,而是要冷靜客觀地去研判泛娛樂化錯綜復雜的成因。當前,各種消費主義的風花雪月或泛娛樂化的“惡搞”言論仍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13]。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也遭遇別有用心者的質疑,并以“不自由”“不民主”等加以指責。因此理論信仰堅定與否關系公眾價值取向,關系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順利進行。一方面,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引導大眾正確認識泛娛樂主義的本質,提升大眾辨別泛娛樂化與正常娛樂的差異,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娛樂消費觀;另一方面,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供給,充實大眾精神生活。泛娛樂主義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所主張的批判精神相悖離,彌散著“娛樂至上”的非理性精神。因此要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升大眾的理論自覺,在積淀學理素養(yǎng)的同時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以應對泛娛樂主義的庸俗化灌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14]。泛娛樂主義導致大眾娛樂的過度消費,審美取向、價值秩序的錯位與失衡,繼之而來的是“去道德化”、倫理失范與內心空虛。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亟待發(fā)揮強大功能,在疏導、幫助大眾回歸價值正軌的同時,重塑倫理道德標準。大眾對娛樂的適度渴求與釋放,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工作效率。但在娛樂狂歡、娛樂至死的理念影響下,大眾的自我價值并未得到應然實現,這造成價值預期與娛樂滿足之間的鴻溝。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與陶冶尤為關鍵,以之激發(fā)大眾內在張力和整體活力,使泛娛樂主義肆虐氣焰得以消解,并以榜樣塑造激發(fā)大眾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動性,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陶冶心靈、啟迪智慧,從而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二)完善法律法規(guī)實施、嚴格娛樂準入門檻是消除泛娛樂主義盛行的重要保障
泛娛樂主義是多種因素的綜合產物,具有隱匿性與長期性,處理不當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單靠意識形態(tài)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遠遠不夠,還需要法律規(guī)則的約束。在全媒體互通的時代,泛娛樂化趨勢日漸消解娛樂的健康價值,人們高標“娛樂至死”沉浸在無意識的精神狂歡中,因此,法律規(guī)則的規(guī)制不可或缺。通過制定門檻準入規(guī)則,規(guī)定門戶網站、視頻網站、直播平臺等主體責任,完善法律準入機制,加強責任落實到人,對觸碰法律“紅線”和為謀取不當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傳播者與后臺操縱者,堅決予以嚴懲,絕不能手軟。強化對資本邏輯這一“無形之手”的治理,嚴控娛樂資本的無序運行。對某些夾雜隱藏“色情”的應用軟件、娛樂產品、網絡游戲予以打擊和治理,同時禁止在重大節(jié)日、活動紀念日等進行泛娛樂化宣傳,禁止“低級紅”“高級黑”現象出現。對發(fā)布庸俗、低俗、媚俗的視頻段子的網站和主要責任人予以停播停業(yè)等行政處罰,對惡搞戲謔歷史人物、重大事件、歪曲丑化英雄形象的言論采取刪除、封閉、堵截的措施,營造清朗潔凈的娛樂風氣。
(三)搶占網絡宣傳高地、提升新媒體平臺輿論引導能力是應對泛娛樂主義的有效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移動優(yōu)先策略,讓主流媒體借助移動傳播,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15]新媒體平臺集中了海量的信息、圖片、數據等,對于大眾的價值培育和行為選擇而言起著重要甚至決定性作用。在互聯網輿情應對中,誰第一時間發(fā)聲,誰就是事件性質第一個定義者,在一定程度上誰就掌握了輿論主動權。因此,在輿情工作中,主流媒體平臺要積極做好輿論引導,維護好與其他網絡平臺的關系,同時建立良好的輿情生態(tài),團結知名人士、網絡紅人等,樹立良好社會示范,這樣媒體娛樂功能因受輿論積極引導而不易出現泛娛樂化的風險,也不至于將大眾審美趣味推向庸俗化的邊緣。針對泛娛樂主義引發(fā)的戲謔調侃問題,更要積極正視和反思,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科學應對。一是通過在線輿情分析工具,提高對娛樂事件的預判能力;二是強化媒體信息捕捉、信息發(fā)布及危機公關處理能力;三是培養(yǎng)一批學習能力強、綜合素質高、政治作風硬的輿論引導專業(yè)人才,提升輿論從業(yè)者的風險應對能力和網絡安全處置能力。當然,應對泛娛樂主義還需其他智囊團的鼎力協助,如中國演出行業(yè)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定期發(fā)布網絡主播警示名單,對存在違法失德的主播、劣跡藝人實行聯合抵制與懲戒,并將相關責任平臺予以封禁,報主管部門備案,凈化網絡環(huán)境,引導娛樂價值正向回歸,為黨和國家順利開展輿情工作提供有益幫助。
(四)發(fā)揮政府引領作用、提升受眾自身修為和審美品位是治理泛娛樂主義的關鍵一環(huán)
作為娛樂消費的主要對象,受眾自身的素質養(yǎng)成尤為重要。時代的變化讓受眾對娛樂的需求日漸增強。面對娛樂的過度誘惑,受眾應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受眾可以通過控制或縮短娛樂時長,將注意力轉移到閱讀、公益講座、慈善義舉等具有社會意義的事情上,提升愉悅身心之品質。泛娛樂主義導致一些受眾審美庸俗化、低級化,使他們深陷娛樂陷阱之中無法自拔,完全忘記自我社會身份與立場。消解泛娛樂主義,增強受眾審美趣味需要政府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文化娛樂設施建設,轉移分散受眾娛樂的精力與時間,向“全民健身”“書香閱讀”等健康有益生活方式傾斜,也可選擇如詩詞朗讀、職場課堂、紅色劇目等寓教于樂。時下,受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參差不齊,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不失為提升受眾內心修為的必要手段,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yǎng)[16]。然而,受眾的自身修為須長時間地錘煉累積,審美品位亦需長期養(yǎng)成。政府與社會通力合作、學校與家庭相互協作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如此一來,泛娛樂主義的不良影響定會不斷被消弭,取而代之的必將是一個和諧順遂的歡樂家園。
四、結 語
作為經濟和社會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泛娛樂主義受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多重思潮的影響,在娛樂功能的不斷重疊、攪動與異化下,容易將一些受眾引向不明所以、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對一種社會現象或思潮的認知,應以一種客觀理性的現實態(tài)度予以審視與洞察。當下文娛領域的亂象仍未徹底根除,需花大氣力來整治,以凈化文娛環(huán)境,清除損害文娛生態(tài)的“蛀蟲”。在娛樂狂歡與爭名逐利的雙重圍攻下,一些受眾價值觀念、思想動向與精神訴求容易發(fā)生搖擺與變形。如何對泛娛樂主義進行合理糾治是當前文化建設中一個無法規(guī)避的課題。全社會必須形成合力,互促互補,“軟硬”兼施,既需要法律法規(guī)的制約、輿論平臺的疏導,也需要受眾綜合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這不僅是讓大眾化娛樂回歸正常審美軌道的重要“利器”,也是對泛娛樂主義進行有效糾偏的一劑“良藥”。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 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3:262.
[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9.
[4] 付文軍.資本、資本邏輯與資本拜物教——兼論《資本論》研究的邏輯主線[J].當代經濟研究,2016(2):19-27.
[5] 秦在東,靳思遠.“泛娛樂主義”思潮的生成機理、危害及其治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1):92-96.
[6] 王華敏,崔健,黃蓉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7.
[7]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98.
[8] 愛彌爾·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東,汲喆,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279.
[9] 閻國華,李楠.公眾網絡表達的道德失范及其治理[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2):131-144.
[10] 《中國未來走向》編寫組.中國未來走向:聚焦高層決策與國家戰(zhàn)略布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0.
[11] 胡翼青.為媒介技術決定論正名:兼論傳播思想史的新視角[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1):51-56.
[12] 孫衛(wèi)華,王艷玲.網絡炒作文化現象批判[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56-60.
[13] 王永貴,王華敏,崔健,等.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與當代中國實踐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372.
[14]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36.
[1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8.
[16]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4.
The Generative Mechanism, Symptomatic Perspective and Corrective Approach
of Pan-entertainment
SUN Kai
(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pan-entertainment\"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logic of capital,but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diversified and deep integration of media, which is not only affected by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ublic demand,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agitation of consumerism. Pan-entertainmen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he liberalization of audience time and space,the vulgarization of aesthetic orientation,the frag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hype,and the nihility of moral consensus. 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its generation and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we will strengthen our belief in Marxist theory,establish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rules,strictly enforce the threshold for entertainment access,seize the high ground of online propaganda,improve the ability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on new media platforms,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and enhance the public's own cultiva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as a corrective countermeasure, so as to dissolve the prevailing atmosphere of pan-entertainment and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bad infiltration of pan-entertainment to society and the public.
Key words: pan-entertainment; capital push;entertainment first;value leadership
[責任編輯: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