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全面實施,需要通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為符合這一教學要求,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組織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感,從而全身心投入各項課堂學習活動,促進教學有效性的顯著提升。本文首先闡述了什么是參與式課堂教學,再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針對參與式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實踐策略進行了重點研究,以期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實踐路徑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參與式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具有較強互動性、趣味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用途,對數學知識充滿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索欲,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因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積極探索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施路徑,構建更加高效、實用、具有教學價值的新型教學模式。
一、參與式課堂教學概述
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提出,意在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感與興趣。這不僅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思維,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勤于思考、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手段,對于小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及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進行參與式課堂教學時,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其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進度,而教師則要發(fā)揮出引領者、合作者、協(xié)助者的作用,確保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另外,在進行參與式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將枯燥的語言文字以圖片、視頻、音樂等多媒體方式進行呈現,徹底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感獲得大幅提升。此外,通過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可以顯著提升師生的互動頻率與互動質量,幫助教師更加全面、立體地了解學生,可以了解除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阻礙問題和個人優(yōu)勢外,還包括學生的性格、喜好、心理特點等。這樣既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個性化、差異化教學,促進教學有效性的進一步提升。最后,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可以時常圍繞著某個問題進行學習交流,從而使其團隊意識、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獲得同步培養(yǎng)與提升,這對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教師引領學生平等交往
教師在進行參與式課堂教學前,要奠定“平等交往”這一基礎,確保學生在參與各項學習活動時,能夠做到互幫互助、互相協(xié)商、相互尊重,使整個班級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共同體,從而使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內涵價值得到有效發(fā)揮。對此,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制訂幾項“課堂公約”,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做到不插話、不排斥、不盲從;在記課堂筆記時,按照“我會問、我會想、我會用”這一模式,進行自主思考,而非單純地把知識點記下來,遇到問題及時詢問老師或同學,避免給后續(xù)的學習造成阻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預留一些時間,讓小學生扮演教師,上臺講解例題;還可以在黑板報上設置一處“問答角”。學生可以將疑問寫在卡片上,貼在“問答角”上,知曉問題答案的學生可以為其進行解答。除了上述幾種方法,還有多種形式,為學生開辟分享交流的學習空間。教師引領學生平等交流,互幫互助,為參與式教學的實施打造適宜環(huán)境。
(二)精心設計探索性教學任務
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與求知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時,要圍繞教材內容進行導向性教學問題的精心設計,既可以提出具有較強吸引力與探究意識的“主問題”,還可以設置一些帶有關聯(lián)性的“問題串”,有正確的教學方向,確保教學成果的有效性。比如在學習“認識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這一知識點時,讓同桌在紙算盤上分別貼出一個整萬數和一個萬以內的數,再相互交流這兩個數的組成、讀法和寫法。此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主問題”:“大家能夠借助紙算盤再合成一個新數嗎?然后再試著讀一讀、寫一寫,同桌說一說這個新數的組成。”學生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都陷入了思考,并且通過相互合作、交流討論,逐漸找到問題的解決思路。在這個過程當中,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還積累了數學結構化學習的經驗,對課堂教學活動形成更加強烈的參與感。再如在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提出以下系列問題。問題一:“4名同學一起去吃飯,在支付了100元之后找回了3元,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錢?”之后,同樣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小組成員通過討論,列出(100-3)÷4=24(元)……1(元)這一算式,之后,教師再提出問題二:“最終余出1元,4名同學要如何平均分配呢?”于是,小組成員又算出每人分得2角5分,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三:“大家可以把分的過程用一個豎式表示嗎?”之后又拋出問題四:“小數點應該點在哪里呢?”以及問題五:“遇到余數該怎么辦,會不會永遠分不完?”通過這種“問題串”的提出方式,學生能夠由淺入深地理解數學知識點的核心本質。同時,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持續(xù)激發(fā),促進了教學成效的顯著提升。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面臨的最大障礙就是小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很少主動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主張在小學數學教學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引導學生擺脫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步入自主學習的軌道上來。對此,小學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實施此項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份“自主學習任務單”,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提問,并且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知識與能力之間實現成功轉換,達到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學習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百分數”這一知識點時,存在很多需要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例如“百分數和以前學習的分數、小數有什么聯(lián)系”“百分數有什么特殊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母是100的分數有什么區(qū)別”“百分數表示一個數,還是一種關系”等等。面對這些問題,有些學生就會不由自主產生抗拒、逃避心理,甚至出現畏難情緒。為了避免出現此類問題,教師不妨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關聯(lián)在一起,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消化與吸收,并且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數學的實用價值。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百分數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還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進一步拓展小學生的思維寬度與廣度。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可以全面激發(fā)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獲取一定的成就感、自豪感,生成進行自我表達的自信心。只有達到這種效果,后續(xù)才能更好地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最終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成果。
(四)豐富參與式課堂教學形式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時,要注重豐富教學方式的多樣性、新奇感與趣味性。只有不斷地變換教學方式,才能使小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期待,從而促進其課堂參與感與獲得感的整體提升。在當前的教育領域,存在多種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可供教師選擇運用,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故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等。對此,需要教師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教學內容、教學質量要求及小學生的興趣喜好做出最佳選擇。例如,在完成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一課時,可以采用實踐任務的方式開展參與式課堂教學,先將全班學生劃分成6~7個合作小組,每組成員自行商議由誰第二天負責帶來一些大小一致的正方形積木,為接下來的參與式課堂教學做好相應的準備。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讓每個小組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一個由多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幾何體,它的三視圖能否是一樣的?如果有可能,至少需要多少個小正方體?”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各小組便可以嘗試解決問題,有些學生認為至少需要8塊積木,才能拼出教材中所展示的幾何體,嘗試之后,發(fā)現7塊也可以,還有的學生提議再拿走一塊。最終,所有小組均得出相同的結論:只需要6塊積木就可以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再引進競賽式教學法,讓各小組搶答這樣一個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表示這種立體圖形?”由于小學生普遍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的問題迅速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各小組很快便進入討論環(huán)節(jié),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的解決思路,體會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樂趣。另外,還一些教學內容適合采用角色扮演、做游戲的方式開展,同樣可以發(fā)揮出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不僅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同時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與表現力,達到參與式課堂教學目標,使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五)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作用
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會進行高頻率的互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會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對此,教師要通過有效引導,發(fā)揮出正向評價的教育價值與激勵作用,具體包括以下幾個途徑。
首先,教師給予賞識性評價。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進步及潛力,能夠運用激勵性語言給予學生正向評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與認可,從而使自己的內驅力得到有效激發(fā),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比如學生的書寫水平有所進步時、課堂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有所提升時、寫作業(yè)的速度提升時,都是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的最佳時機。不一定非得學生的考試成績有所提升時,再給予表揚,這樣反而會削弱激勵性評價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在表揚與贊賞學生時,除了進行語言上的表達,還要采用多種方式,如擁抱學生、拍拍學生的肩膀、摸一摸學生的臉蛋等等,都可以達到表達賞識與認可的效果,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另外,學生互評也是一種值得采用的評價方式。教師要引導學生懂得理解他人、欣賞他人、虛心向他人學習,凡事學會換位思考,讓自己有一個豁達的胸襟。學生互評可以采用DIY小卡片、互送小禮品等方式,寫上自己對對方的評價。這種方式既可以讓學生聽取他人的意見,又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
最后,學生自評。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自我反思的人,才能獲得持續(xù)進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與自我調節(jié)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在學業(yè)獲得進步的理,獲得更加完善的從格品質。
三、結束語
將參與式教學合理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使小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式學習轉成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教師和同學之間進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促進思維活躍性、學習興趣及學習成效的整體提升。但是,由于參與式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盡快更新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參與式教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學習和借鑒相關教學實踐策略,在革新教學模式的同時,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為落實素質教育改革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榮華.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4).
[2]黃盈.烘焙視角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改進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