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際理解教育是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要求,是學校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的途徑,也是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在國際理解教育的過程中,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環(huán)境建設能營造氛圍并為活動提供支撐,始終是活動的重要準備環(huán)節(jié)。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四個層面的多元參與,最大限度發(fā)揮了隱性環(huán)境的教育作用;環(huán)境的營造、情境的產生及文化的熏陶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視域融合”的場域;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彩的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用多彩的世界為學生的世界增添色彩,從而培養(yǎng)出具有家國情懷與國際素養(yǎng)的學生。
[關鍵詞] 國際理解教育;環(huán)境建設;多元文化;豐富色彩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 》提出,要加強國際理解教育,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跨文化人才。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發(fā)布,國際理解素養(yǎng)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開展國際理解教育,從宏觀層面來看,是適應全球化發(fā)展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現(xiàn)代化國家的戰(zhàn)略要求;從中觀層面來看,是我國學校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的要求;從微觀層面來看,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公民意識和文化多元意識,而且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形成學生的平等觀和關愛心,并促進學生道德水準的提高。
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彭鋼對全國各地學校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實踐進行考察,認為主要從以下四方面進行廣義上的課程建構:打造“實踐式”的主題活動;開發(fā)“項目式”特設課程;探索“融合式”學科滲透;創(chuàng)新“具身式”研學考察。他認為,主題活動是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江蘇省教育學會副會長陸志平也指出,中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路徑,總體應堅持主題活動為主,環(huán)境營造與學科滲透為輔,倡導三大行動:校本特色活動、國際研學交流、世界兒童共同行動。做好環(huán)境打造下的主題活動,成為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共識。
江浦實驗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課程迄今開展了六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帶一路”游園主題活動,成為全校師生每年10月校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靶@環(huán)境對學生具有無形的教育力量?!痹谟螆@活動開展過程中,環(huán)境建設能營造氛圍并為活動提供支撐,始終是活動的重要準備環(huán)節(jié)。
一、多元的參與,多彩從場景的選擇開始
國際理解課程游園活動的組織需要動員全校力量,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最大限度發(fā)揮其教育作用。
(一)學校:環(huán)境建設的此在場域
游園活動需要布置環(huán)境,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場域。江浦實驗小學以班級為組織單位,全校38個班級每個班分配一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為主題,圍繞這個國家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各方面進行室內外的環(huán)境布置。在活動當天,將校園建設成多元文化場域,讓全校學生置身其中。
(二)教師:環(huán)境建設的全面主導
游園活動由學校德育處負責組織實施,進行任務分配。班主任在領到任務后,根據(jù)所領國家任務,發(fā)揮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各種資源,精心組織,設計方案,開展訓練,把學生和家長動員起來,全方位做好準備。只有動員了各方力量,環(huán)境布置才有效率,才能發(fā)揮布置過程的教育作用。我們看到,在教師的帶領下,環(huán)境布置與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之間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家長、老師、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見縫插針”排練節(jié)目、布置環(huán)境,抓好時間節(jié)點,沒有對教學造成任何干擾。
(三)學生:環(huán)境建設的永恒主體
學生永遠是教育的主體。游園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都是圍繞學生展開,為了學生,基于學生。江浦實驗小學長期以來秉承“三小”理念(即小主人、小能人、小強人),游園活動的環(huán)境建設凸顯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和適切性,正適合他們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做活動組織的能人,做展現(xiàn)自身能力的強人。每個班級在布置相關國家主題文化環(huán)境的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制作、布置,讓他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每個班級場景的設計和活動內容的準備,要便于學生體驗,能夠互動,趣味性強,讓學生在活動中參與、體驗和探究,增進國際理解。
(四)家長:環(huán)境建設的資源助力
游園活動的成功組織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小學生在知識水平和動手能力上都處于發(fā)展初期,尤其是低、中年級學生還不具備完全的自主實施能力,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江浦實驗小學充分動員家長,利用家委會進行發(fā)動,合理分配任務,發(fā)揮家長的資源力量。有的學生家長負責指導孩子收集資料進行環(huán)境布置,有的家長負責帶領學生排演節(jié)目,有的家長在活動當天來到現(xiàn)場幫助組織和引導。游園活動成為家校合作的重要形式。江浦實驗小學的家長很配合學校工作,家長們帶著孩子設計場景,活動前一天來校布置環(huán)境,活動結束后又幫助恢復教室。家長的積極參與配合保障了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眾多有創(chuàng)意的構思與設計讓每個班級都精彩紛呈,讓活動不僅在感官上豐富多彩,還在心理氛圍上熱烈感人,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二、多樣的環(huán)境,多彩在活動體驗中閃爍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認為,理解是一種視域融合的過程。從其始源性來說,“視域融合”包含看、聽、說三個方面,這三者中任何一方都投射著其他兩方,它們同出于一源,融通無間地展現(xiàn)出“此在”活潑的生存境域。國際理解課程游園活動的環(huán)境建設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視域融合”的場域。
(一)環(huán)境的打造對主題活動氛圍起到了烘托作用
“國際理解教育的開展首先需要給學生呈現(xiàn)各種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并使學生對其有較全面的了解?!杯h(huán)境建設對主題游園活動的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氛圍營造作用。一些班級早早地布置好了班級環(huán)境,其他班級學生看了,總是驚奇艷羨,也加速了自己班級的環(huán)境布置準備。一點點,一天天,每個班級都在變化,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進行?;顒娱_始的前一天放學后,雖然天色已晚,很多班級依然燈火通明,家長們紛紛走進校園,在教師的帶領下布置教室。這樣一種氛圍,讓學生對活動充滿了期待,這樣的心理場域使得活動準備的過程就已經開始發(fā)揮課程的教育作用。學生的心理期待在活動當天達到了高潮,所有人都盼著到其他“國家”去體驗,所有人都做好準備迎接其他班級學生來到自己的“國家”。
(二)情境的產生促進了學生國際理解的多層次互動
游園的主題活動是“實踐式”的,倡導學生在文化探究活動中參與、體驗和探究。因此,環(huán)境建設和活動場景設置都要滿足學生的互動需要?!皩W生主動策劃,自主參與,通過信息收集、海報制作、社會考察、撰寫報告、文化體驗等,深化了國際理解意識,提高了國際理解能力,發(fā)展了綜合素養(yǎng)。”
在江浦實驗小學的游園活動班級環(huán)境布置中,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相關國家的文化標志、手抄報、繪畫等等,設置相關國家的傳統(tǒng)游戲活動,排練舞蹈,讓多元文化通過多種形式互動,加深理解認同。在游園活動進行時,學生對走進不同“國家”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帶著好奇心、新鮮感去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靜態(tài)的展示、動態(tài)的舞蹈游藝、美味的食品、強烈的異國風情,文化之間互動,學生之間互動,形成了趣味盎然的活動情境,增強了活動體驗效果。
(三)多元文化的熏染增進了學生的文化認同
開展國際理解教育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增進學生的文化認同。開展國際理解教育是為了理解世界,也是在理解中國,理解我們自己,培養(yǎng)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具有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國民。
“多元文化課程使學生能夠平等地對待和欣賞本民族文化以及相異的文化,認同國家的主流文化。”小學生的世界觀正處在萌芽的狀態(tài),長期生活在中國文化的環(huán)境里,看到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豐富多彩的世界恰如一面鏡子,在心靈深處照射出對自身的理解、對中國形象的重塑、對中華文化的多角度認識。
2024年游園當天,二(3)班的學生著裝最為獨特。每個學生都身穿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服裝,沒有一個重復的。當他們的隊伍行進在校園中時,吸引了最多的目光,這個班的孩子也必將產生特殊的體驗。時代的“穿越”,地域的“穿越”,當一切出現(xiàn)在一個場景下時,強烈的對比與反差折射出的正是當下我們自身的特色。這正是小學生“國家認同感和國民意識”形成的根基所在。
三、多維世界,多彩在碰撞合作中增進
游園活動的環(huán)境建設是最直觀、最具“國際”特色的顯性內容,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彩的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用多彩的世界為學生的世界增添色彩?!?‘融合多元文化原色’,理解欣賞、接納融合多元文化,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國際素養(yǎng)?!?/p>
(一)豐富的色彩在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繪就
國際理解教育既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又能推動區(qū)域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變革。學生參與環(huán)境建設的過程就是個性化的學習過程。游園活動設計本身會產生學習需求,活動組織上我們強調學生的全程參與,每個班級每個學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每個現(xiàn)場的活動。
如五(4)班的幾名女生分配的任務是制作塞浦路斯共和國的標志性建筑模型,她們在雙休日相約合作完成了模型制作,用于活動現(xiàn)場展示。全校學生都用自己的方式體現(xiàn)著對活動的獨特理解,也是對這個世界的獨特理解,從而讓每年的活動都不同,每個班級都不同,每個學生也不同,極具個性,為江浦實驗小學的校本課程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豐富的色彩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附著
將學生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過程變成學習的過程,變成教育的過程,變成體驗的過程。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在參與中成長。
如三(5)班的主題國家是伊拉克,開展了“我眼中的伊拉克”繪畫活動,他們的走廊墻壁的布置主要分為兩部分,全部由學生完成,一部分學生手繪伊拉克國旗與國徽,勞技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另一部分學生繪畫“我眼中的伊拉克”,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找資料了解伊拉克,結合自己的感受繪制出來的。走廊里貼滿了全班學生的繪畫作品,所有學生都在參與過程中豐富了對伊拉克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世界的色彩附著在了學生的精神世界的底色上。
(三)豐富的色彩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招展
游園活動的高潮出現(xiàn)在活動當天。開幕式結束后,游園正式開始。所有班級所有學生各就各位,留守的、串門的、表演的、發(fā)獎品的、為“護照”蓋章的,每個學生既是“主人”,也是“客人”,校園成為樂園。那一刻,活動是彩色的,校園是彩色的,學生是彩色的。還記得那個二(3)班嗎,走到哪個班級都是最吸引目光的,就像一座移動的“服裝展覽館”。他們在學習,也讓其他班的學生同步學習,這就是交流互動的價值與魅力。
“在教室里眺望世界,為學生成長蓄力”是江浦實驗小學國際理解課程的實施理念。校園雖小,卻容得下整個世界;班級雖小,卻是學生成長的空間與舞臺;活動雖小,學生在這里理解多彩的世界。通過課程學習,他們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形成對世界的理解,為未來積蓄磅礴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彭鋼. 建設貫注中國元素的國際理解教育[J]. 江蘇教育,2020(74):7-9.
[2]錢伊琳. 小學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fā)的實踐探索[J]. 江蘇教育,2020(74):15-16.
[3]奚亞英. 小學國際理解教育的內涵價值和行動策略[J]. 江蘇教育,2020(74):10-12.
[4]陸志平. 新時代國際理解教育的特點[J]. 江蘇教育,2020(74):21-22.
[5]高維. 中國大陸國際理解教育研究:歷程、進展與展望[J]. 基礎教育,2017,14(4):89-102.
[6]鄒慧明,劉要悟. 在多元中融通 在理解中共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國際理解教育[J]. 大學教育科學,2014(5):17-23.
[7]楊龍. 營造多元文化氛圍 推進國際理解教育[J]. 中國德育,2011,6(4):28-2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