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當中,學生能否理解單元主題意義,決定著學生對于單元知識內容的學習效果?;谥黝}意義引領開展單元整體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題意識,提高學生以主題為核心進行拓展分析的能力。本文先分析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指出基于主題意義引領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進而重點探究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對策,以期為相關行業(yè)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單元主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許晶,揚中市外國語小學。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主題意義空間,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主動性。基于主題意義的單元整體教學,能改變以往碎片化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應用語言知識和技能,加深對主題意義的理解,達到強化學習體驗的效果。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有必要在分析英語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整合單元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主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意識,落實英語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特點
所謂單元整體教學,指的是建立在整體基礎上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從主題入手,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在單元整體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單元主題,幫助學生掌握單元知識,能顯著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單元知識的能力。單元整體教學主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科學整合教材內容,實現全新單元主題的構建,進而以單元主題為核心,合理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作為教師,應依據教學大綱要求,明確每一單元主題,有效聯系各知識點,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過程。
二、基于主題意義引領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作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在明確學科教育意義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教學任務,通過整合教學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等,促進學生形成英語素養(yǎng)。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以教材內容為主,采用灌輸式的方式,一味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內容。這種教學模式更注重課時,往往將單元內容拆解成關聯性較小的不同部分。而基于主題意義引領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全面梳理教材內容,以單元為單位制定單元教學目標,進而分解單元整體教學目標,有邏輯地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強化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最終達成學以致用的目標。
三、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對策
(一)解讀單元整體內容,從中提取主題意義
基于主題意義引領英語單元整體教學開展,要求教師注重單元整體,而非教學課時,通過解讀教學內容,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究主題意義,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用能力的目的。在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在分析學生目前知識水平和思維層次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予以整合,解讀單元話題內容、語言特點和關鍵詞句等,明確單元主題。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Helping our parernts”為例,這一單元內容屬于人與自我的范疇,主題內容為熱愛勞動。教師應梳理單元內容,提煉主題意義,突出主題引領的作用。
第一,教師應對本單元板塊詞匯知識進行梳理,以家務勞動為主題,來整合不同板塊內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板塊內容,分析與家務相關的詞組,探究組成規(guī)則,并要求學生以小組方式合作學習詞組,通過網狀結構的形式呈現零碎單詞。教師應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語言知識體系,使學生初步了解單元詞匯和主題的聯系,進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第二,教師應整合不同板塊情境,實現主題語境創(chuàng)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以單元主題語境為核心,依據學生學情,緊密結合單元內容和生活實際,使語言知識在主題語境中得到內化。在本單元中,Story time和Checkout time分別呈現出Mike一家家務勞動和休閑放松的情境,教師應圍繞家務勞動這一主題語境,利用時間軸線,串聯家務勞動和休閑時光,使教學過程具備較強的邏輯性。教師可設置問題:Are they busy now?以引導學生從前一情境向后一情境過渡,要求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拓展學生的英語內容表達。
第三,教師應整合不同板塊功能,明確教學主線。本單元Story time主要呈現Mike一家人此時此刻在做的事情,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為目的,要求學生學習基本詞匯;Grammar time主要涉及進行時句型結構,要求學生對語法知識進行初步理解;Fun time主要設置擲骰子游戲,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關鍵詞匯,使學生掌握日常用語;Cartoont time主要描述瓢蟲驅趕葡萄架上害蟲的故事,指導學生內化語言知識。教師應圍繞家務勞動這一主題,對不同板塊的語言功能進行整合,并制定主線任務:Housework tree,帶領學生系統學習語言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播放Housework by age視頻,引出學習任務,以任務為教學主線,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家務勞動相關的詞匯,填充Housework tree主線樹冠部分;其次,幫助學生構建語言體系,拓展語言應用,填充Housework tree主線樹干部分;最后,帶領學生進行話題討論,研討開展家務勞動這一主題的意義,將育人價值滲透其中。
(二)深入挖掘主題內涵,從中確定教學目標
在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依據,為教學方向提供明確指引。在單元整體教學開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預習反饋,明確學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學生學習困難,基于此,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制定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的目標,分析學生思維方式培養(yǎng)效果。教師應在確定主題意義的基礎上,以主題為核心建構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為例,這一單元內容屬于人與社會范疇,主題內容為交通工具,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語言詞匯,具備結合城市布局、目的地距離、路途情況等因素合理選擇交通工具并表達自身交通出行方式的能力。教師在本單元整體教學中,應有效挖掘主題內涵,確定教學目標。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確定三個教學目標。
首先,幫助學生建立核心語言知識體系,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故事語篇中不同人物上學過程采用的交通工具,圍繞單元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注重設計討論場景,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其次,引導學生利用英語準確表達,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為學生呈現地圖,對比分析不同地理位置情況下不同出行路線信息,要求學生結合城市布局、路況實際等因素選用合適的交通工具,向全班學生分享自身所選用的交通出行方式,并說明原因。
最后,滲透育人價值,培養(yǎng)學生綠色出行的意識。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可結合地圖,圍繞現階段提倡的低碳環(huán)保理念,要求學生依據生活經驗,針對不同出行場景合理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
(三)以主題意義為導向,實現語篇內容整合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系統學習知識內容。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為例,本單元以討論周末活動為主題,要求學生分析在周末開展不同活動的合理性,引導學生對周末生活予以合理安排。教師在明確周末活動這一話題后,可設計主題情境,即周末活動中心,以整合分散在單元內故事、文化知識、活動拓展以及考察評價等不同板塊部分的語言知識,形成整體語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周末活動中心,設置四個區(qū)域,包括歡迎吧、樂視屋、暢享屋、妙想屋,通過開展Welcome Bar、View House、Share Room、Design House四個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Welcome Bar,教師可要求學生列舉自身想在周末開展的活動;在View House,教師可帶領學生學習語篇中涉及的周末活動;在Share Room,教師可引導學生自由探討自身在周末經歷的活動;在Design House,教師可要求學生合理設計夢想中的周末,規(guī)劃周末活動方案,并在周末活動中心進行記錄。教師通過教學活動設計,對語篇內容進行整合,可幫助學生梳理語篇中的知識內容,來加深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使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
(四)關注不同學習需求,科學設計學習活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在主題引領下開展教學設計、實施教學活動,依托語篇,通過設計學習理解活動、實踐應用活動、創(chuàng)新遷移活動等,引導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整合學習,培養(yǎng)學生以主題為核心,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對個人見解和態(tài)度予以表達的能力,實現對真實問題的解決。作為英語教師,應結合學情實際,設計層次化的學習活動,以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素養(yǎng)。以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為例,在開展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多樣化學習活動。
第一,設計學習理解類活動。教師可結合單元內容,以主題為核心進行情境構建,幫助學生激活所學知識,為后續(xù)主題探究創(chuàng)設條件。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依托單元故事板塊,導入Billy由于身體肥胖卡在家門的趣圖,并引導學生思考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其次,教師可為學生展示Billy在周末開展活動的照片,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does Billy do at weekends?”,要求學生概括文本內容,得到答案“He always watches TV and eats a lot”,再次,教師可繼續(xù)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通過引導學生分享自身周末活動,加深學生對單元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可提出總結性問題“Do you want to change something about weekends? ”,待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肯定回答后,教師可呈現圖片Weekend Centre,并表示這里可滿足大家改變現有周末活動的愿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逐漸進入圍繞周末活動這一單元話題所創(chuàng)設的主題情境中,通過語言知識理解、運用,對單元主題進行感知。
第二,設計應用實踐類活動。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語篇中涉及的周末活動,利用不同顏色標記句型支架中出現的頻率副詞,包括always、often、usually和sometimes等,同時,以產生情感共鳴為目的,聯結單元內容和實際生活,為學生設計活動任務:My weekend schedule,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利用所學句型“I always... at weekend/I often... at weekend”等,對自身經歷的周末活動進行描述和分享。其中,有位學生表示自己在周末僅完成了各科作業(yè),活動較為單調,但合情合理;而有位學生表示自己在周末去看了電影,參加了聚餐,還去了足球俱樂部踢足球,活動較為豐富,但缺少合理性。教師可基于兩位學生所描述的周末活動,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Do you like their weekends? ”,進而教師可繼續(xù)提出問題“What do you think of a good weekend schedule? ”,以問題為導向,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合理安排周末活動的意識,引導學生以勞逸結合為原則,設計多樣化的周末活動,以實現單元學習目標的落實。
第三,設計創(chuàng)新遷移類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以主題為核心,為學生設置創(chuàng)新遷移類活動,使主題意義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本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可在組織學生探討合理安排周末活動的方法后,帶領學生走進暢享屋,引導學生分享理想的周末安排。教師可要求學生自由走動,并向其他學生提問“What do you do at dream weekend? ”,調查記錄其他學生的周末安排,待完成調查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記錄結果,利用句型“He/She always...because...he/she can...well;He/She often...because...he/she can...well”等,描述其他學生理想的周末活動,進而由全班學生評判不同周末活動的合理性。在這一活動中,可加深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合理安排豐富多彩周末活動的意識,以此來實現單元主題意義的深化。
四、結語
通過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語言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落實英語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本文重點探究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對策,共提出四項舉措,包括解讀單元整體內容,從中提取主題意義;深入挖掘主題內涵,從中確定教學目標;以主題意義為導向,實現語篇內容整合;關注不同學習需求,科學設計學習活動,以期指導小學英語教師合理設計單元整體教學,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樓尹乃.主題意義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操作路徑和實踐研究[J].校園英語,2022(8):16-20.
[2]呂天品子.單元主題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實踐: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8 Dolls為例[J].閱讀,2023(7):27-28.
[3]許麗萍.“雙減”背景下基于主題意義引領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yè)設計與優(yōu)化[J].名師在線,2022(34):4-6.
[4]王瑛玨.主題引領下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析:以PEP《英語》六(上)Unit 5 What does he do?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2(27):45-47.
[5]沈曉紅.主題意義引領下的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提問設計:以PEP《英語》六(上)Unit 6 B Read and write為例[J].小學教學設計,2022(3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