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萍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在教學目標、學習活動、評價任務之間建立了關聯(lián),將評價鑲嵌于教學過程中,使教學與評價、學習與評價不再孤立,評價貫穿于課堂的始終,監(jiān)控并反饋“教”與“學”的活動,實現(xiàn)以評促學、以評促教。文章通過剖析部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學習活動、評價任務等要素相互之間脫節(jié)的問題,在寫作教學中引入“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理念,以具體任務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構建與實踐。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 ? ?G633.41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25-0030-04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貫穿教與學的全過程,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其為檢驗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和育人效果的體現(xiàn)進行了一系列復合分析、評估與反饋,并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文簡稱《課標》)的育人藍圖轉化成學校教育和課堂學習的實踐?!墩n標》指出,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課標》強調(diào)教師要準確把握評價的功能與作用,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整體育人觀念。
一、課堂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課標》強調(diào),教師要注重各教學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設計并實施目標、活動、評價相統(tǒng)一的教學。由此可見,《課標》對“教—學—評”一體化提出了相當明確的建議與要求。但根據(jù)筆者長期的觀察和記錄發(fā)現(xiàn),在部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與學不一致
教與學不一致的根本在于教師對教材的解讀有偏差,對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準確,所確立的教學目標與該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不一致,導致教與學的分離。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備課不專業(yè),沒有深研教材、深耕課堂,對主題把握不準確,對語篇沒有做細致的解讀與分析,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本課內(nèi)容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造成教與學的脫節(jié)。
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過度關注自己的教而非學生的學,把教學的重點依然放在對新知識的傳授上,關注教多于學,導致學習活動評價的設置與教學目標不一致。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未能發(fā)揮教學的主導作用,沒有著眼于幫助學生搭建支架或促進知識的建構和有意義的學習的發(fā)生,難以實現(xiàn)育人目標。
(二)學與評不一致
學習活動與評價任務應該是同步的、高度一致的,但在課堂教學中仍會出現(xiàn)學習活動與評價任務不一致的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教學目標與評價指標脫節(jié),造成評價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沒能發(fā)揮以評促學、教學相長的監(jiān)控功能。
(三)教與評分離
教學與評價應是同時進行的,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先于評或評先于教都是教與評分離的表現(xiàn)。將教學與評價分開考慮與設置,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以評促教的反饋功能,只有把教的過程當作學的過程,把教的過程當作評的過程,了解學生在此過程中學到了什么,才能做出后續(xù)正確的教學決策,才能更好地將教與學統(tǒng)一。
二、“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理念
教、學、評是一個完整教學活動的一體三面,“教—學—評”一體化在教、學、評之間建立了關聯(lián),將評價鑲嵌于教學中,讓教學與評價不再孤立?!墩n標》指出,“教”指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直接影響育人效果;“學”指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決定育人效果;“評”主要監(jiān)控教與學的過程和效果,為促教、促學提供參考和依據(jù)。可見,這三個要素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功能(見圖1)。
“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側重于將教學目標、學習活動和評估任務保持內(nèi)在一致,根據(jù)張愛軍提出的CLTA(Consistency of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學教評一致性教學設計范式,“教—學—評”一體化本質(zhì)上是一種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它的目的在于解決教師備課時在理念、技術和質(zhì)量三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即要解決“教什么、怎么教、教好沒有”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采用“逆向思維”的建模方式十分契合“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的構建?;诮虒W目標對評價任務進行設計與開發(fā),并結合所授課的教學目標和評價任務開展學習活動,才能實現(xiàn)各要素之間的高度統(tǒng)一。
(一)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目標與結果的規(guī)劃和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能體現(xiàn)編寫教材的初衷,又符合學情,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設定教學目標就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其規(guī)劃與設計必須立足于《課標》,理解《課標》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定義與要求,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標》的總體規(guī)劃逐一落實到每節(jié)課堂教學中。
(二)設計評價任務
評價是指根據(jù)一定的標準和行業(yè)規(guī)范,對一件事或人物進行的判斷、分析。具體落實到課堂的教學評價,則是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與評價任務,通過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多種評價主體的活動來檢測與反饋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墩n標》強調(diào)評價任務應突出核心素養(yǎng)的主導地位,著重評價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改變了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方式,極大地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三)設置學習活動
開展學習活動是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橋梁,學習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協(xié)調(diào)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師的教是顯性行為,而學生的學是隱性行為,教師要將學生的內(nèi)隱因素調(diào)動為外化因素,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二是學習活動與評價任務一致。教師要將評價任務融入每一個學習活動中,使預先設置的評價內(nèi)容和評價標準轉化為可操作的評價策略。
三、初中英語寫作“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分析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理念和框架,以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8 “A green world”中的寫作任務“Going green”為主題,進行初中英語寫作的教學設計與分析。
(一)教學目標的分析與設定
該單元的寫作主題為“你的班級即將舉行一場環(huán)保主題的演講比賽,請你完成一篇與環(huán)保話題相關的演講稿”。根據(jù)題目要求可以確定本次寫作任務主題范疇屬于“人與自然”,體裁是說明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發(fā)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一定的學習實踐活動發(fā)展語言能力,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通過課前研讀《課標》、分析學情,筆者將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如下分析與設定(見圖2)。
(二)評價任務與標準設計
“教—學—評”一體化中的“評”主要對教學過程與學習活動起到監(jiān)控的作用,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必要的參考與依據(jù)。評價任務的設計必須基于教學目標和學業(yè)質(zhì)量水平(見圖3),評價活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服務,以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反饋,促使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三)組織寫作活動
英語寫作能力是語言輸出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能充分反映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水平。寫作是一個用恰當?shù)奈淖直磉_作者的思想與觀點的語言輸出過程,能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敖獭獙W—評”一體化中的“學”主要體現(xiàn)為基于教師指導的、學生作為主體參與的系列語言實踐活動,決定育人效果?;诮虒W目標和評價標準的寫作活動是有的放矢的學習實踐活動,體現(xiàn)了“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理念和組織原則(見圖4)。
1.突顯主題,整體構思
針對本節(jié)課的寫作主題——Going green,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自我角色的定位為“八年級(1)班的一名學生”,潛在的讀者是“八年級(1)班的全體師生”,體裁為“演講稿”,主題為“環(huán)?!?,目的是“宣傳‘環(huán)保從我做起’的理念”。在明確了寫作目標后,需要引導學生“怎么做(how)”才能凸顯主題(Going green)。基于前期單元主題和語篇的學習與鋪墊,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綠色生活的理念和方式,通過頭腦風暴,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說出自己能想到的綠色生活方式,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取和重現(xiàn),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
如果學生不能說出綠色生活方式,此時教師就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就有必要及時調(diào)整教學活動。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分析相關話題知識和背景知識,厘清寫作的思路,通過分析文章結構,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即使在自由寫作的情況下也能靈活地處理素材、完成寫作構思。通過小組討論后,學生已經(jīng)收集到了許多零碎的相關信息,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分類,整體構思文章的脈絡。
2.明確要點,列出提綱
結合寫作主題“Going green”的要求,羅列出寫作要點,確保要點齊全,在此基礎之上聯(lián)想并列出相應的寫作提綱。因此,學生認真審題后,相關的詞匯就會呈現(xiàn)在腦海中,學生要對這些詞匯進行選擇性提取。列出相應的寫作提綱后,組織成文的難度也會降低,學生答題的信心能得到增強。該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在正式寫作前用筆記或思維導圖整理思路,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見圖5)整理自己的觀點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將文章的提綱羅列出來,為下一步的寫作做準備。
3.激活已有圖式,提升思維品質(zhì)
思維品質(zhì)指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思維能力的特點及其表現(xiàn),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提出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教師激發(fā)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內(nèi)驅(qū)力,激活學生大腦中的已有圖式,是學生寫作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根據(jù)圖式理論,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存在大量對外界事物的結構性認識,當人進入一個熟悉的環(huán)境時,就可能根據(jù)記憶中原有的知識進行相應的思維或行動反應。 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已經(jīng)有了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積累,結合一定的知識遷移進行語言輸出,能確保順利完成本次寫作任務。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zhì)對其寫作質(zhì)量有決定性的作用。如連詞的正確使用能使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銜接更通順,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準確。正確使用并列句連詞、復合句連詞、邏輯結構連詞能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連貫性(見表1)。
4.發(fā)揮學生評價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總結反思意識
檢查是完成寫作任務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評的方式之一,也是驗證學生語言實踐運用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師應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幫助他們學會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主動反思和評價自我表現(xiàn),促進自我監(jiān)督性學習,并在相互評價中取長補短、總結經(jīng)驗、規(guī)劃學習。通過分析、比較、批判、評價等思維活動,學生能形成有效的元認知策略,并能圍繞主題形成新的認知和價值判斷。學生在自評中能通過檢查、修改、定稿、抄寫等活動反思語言實踐能力并最終完成寫作任務,評價清單見表2。
5.完善評價模式,提升寫作質(zhì)量
完善評價模式是提升學生寫作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通過完善自評、互評和師評等評價模式,能使評價的主體多元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任務也會隨之發(fā)生改變。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策略中,教師不僅要向?qū)W生傳遞教學目標、與學生協(xié)商評價標準,而且要不斷地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xiàn)做出及時的判斷和反饋,收集學生學習情況的數(shù)據(jù)。學生則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各種活動,將寫作意識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寫作策略和技能。評價則將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表征與評價標準相關聯(lián),將學習行為與教學策略相關聯(lián),對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反饋。評價活動不只關注寫作活動的結果,更關注寫作活動的過程,能使“教—學—評”一體化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總而言之,“教—學—評”一體化是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也是課堂教學系統(tǒng)化的標志之一,使課堂教學不再盲目開展,而是圍繞教學目標、評價任務和學習活動等有序開展。
教師要注重各教學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分析,設計并實施目標、活動、評價相統(tǒng)一的教學。在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表現(xiàn)與反饋,收集他們學習過程的信息,及時診斷他們遇到的問題,及時答疑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預設的學習目標,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實現(xiàn)育人藍圖。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 ?張愛軍. 備課專業(yè)化 ? 學教評一致性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操作[M]. 哈爾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3版.教育學基礎[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5] ?施良方. 學習論[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 ?肖丹,原卓珺.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教-學-評一體化”構建與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3): 64-67.
[7] ?常萬里. 英語寫作教學中教材范文的有效應[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 2019(1): 18-23.
[8] ?王薔,蔣京麗. 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構建與英語新課標相適應的新型學業(yè)評價[J].中國考試,2023(1): 67-73.
[9] ?沈毅,崔允漷. 課堂觀察 走向?qū)I(yè)的聽評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