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秀梅
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開展高效的寫作教學是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以讀促寫是利用讀寫關系開展的讀寫綜合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合理閱讀的開展與引導,讓學生產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文章通過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以讀促寫,對學生的寫作展開指導。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以讀促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能根據(jù)需要,用書面語言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有效的培養(yǎng)方法。而以讀促寫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是將閱讀與寫作進行有機結合,兩者并不是割裂的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聯(lián)系的。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并提供給學生寫作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產生寫作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一、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
閱讀與寫作的聯(lián)系體現(xiàn)在兩者的本質上。閱讀的本質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所吸收、積累的知識將為后續(xù)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寫作的本質則是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知識有效表達出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否進行有效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知識的積累。基于此,筆者認為有效的閱讀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教師要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多閱讀、勤積累。
1. 調整閱讀要求,引導學生思考
閱讀要求的調整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一大策略。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提出的閱讀要求大多都在表面內容上,多是要求學生多遍誦讀文章、挑選出文章中的好詞佳句等內容,以至于學生在閱讀中缺乏對文章內容的深入思考,也難以將閱讀的內容成為知識積累的源頭。為了開展以讀促寫,教師要調整閱讀要求,讓學生將閱讀重點放在對文本的深入解析和理解上,讓學生形成更加深層次的認知?;诖?,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聯(lián)系文章內容和寫作方法提出具體的問題,作為學生閱讀的引導。
例如,在教學統(tǒng)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tǒng)稱“教材”)三年級下冊《陶罐和鐵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調整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諸如“閱讀后簡述文章大意”“陶罐和鐵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陶罐和鐵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陶罐和鐵罐誰更值得我們學習”等問題閱讀,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在教學中,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能夠豐富學生的認知,進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2. 引入課外文本,豐富學生的積累
以課內閱讀為主的閱讀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但是課內文本并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學生的閱讀積累也難以達到新的高度。為此,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內容,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閱讀機會,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教師可以為學生列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閱讀書單,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還可以開展一些有趣的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閱讀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完游記類課文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閱讀《海底兩萬里》《馬可·波羅游記》《格列佛游記》等課外文本。閱讀前,教師可以為學生簡要介紹小說的大概內容,并為學生初步制訂閱讀計劃。為了檢驗學生的文本閱讀情況,教師可以根據(jù)小說內容讓學生交流、提問的方式加以驗證。教師還可以結合閱讀實際開展閱讀交流活動,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通過自主閱讀、合作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通過閱讀課外文本,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游記類文章的寫作方法,還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使之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二、拓展學生的寫作機會
以讀促寫是指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獲得寫作的機會,根據(jù)閱讀內容進行寫作訓練的教學方法。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積極給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的機會。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從批注閱讀的開展和讀寫任務的布置兩個方面設計教學。
1. 開展批注閱讀,促進學生寫作
批注閱讀是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在一些文章的關鍵部分用自己的語言對文章進行標注。在標注時,學生可以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想法描述出來。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說,批注閱讀的價值在于促進寫作和反思回顧上。促進寫作是指在批注閱讀的同時,學生也獲得了進行寫作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反思回顧是指批注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留下了自己的閱讀注釋,在之后的復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批注內容了解自己閱讀時的真實想法。
例如,在教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邊閱讀邊批注,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合理批注,將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或者自己的感觸寫在對應內容旁,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總結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秋天。當學生完成相關內容的標注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批注內容在小組內進行傳遞閱讀,看小組成員對課文的理解和感觸有無共同之處。批注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書寫批注的過程中得到提高。
2. 布置讀寫任務,進行拓展寫作
讀寫任務的布置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拓展寫作,這一點主要圍繞仿寫和續(xù)寫展開。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實際,為學生展示一些文章的經典語段,讓學生對這些語段內容進行深層次的閱讀。在學生閱讀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仿寫和續(xù)寫任務,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需要注意的是,仿寫和續(xù)寫難度不同,教師剛開始時可以主要布置一些仿寫任務,讓學生從寫作方法、描寫方式兩個方面來進行仿寫。當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后,教師再為學生布置續(xù)寫任務,讓學生大膽想象、勇敢猜測,嘗試延續(xù)文章內容和作者立意續(xù)寫文章。
三、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讀促寫的關鍵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當學生具有強烈的寫作興趣時,才能較為主動地進行寫作練習。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需要提出趣味性較強的閱讀要求,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1. 提供趣味文本,激發(fā)學生寫作
趣味文本是指一些在形式和內容上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閱讀內容,這些文本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后,其在閱讀中更容易產生想要表達自己想法和認識的欲望。同時,教師再通過語言加以引導,便可以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寫作。
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神話故事、童話故事一類的趣味文本,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幽默詼諧的語言、生動的人物形象、緊湊的古詩情節(jié)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閱讀的樂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生閱讀的同時,教師引導性地進行發(fā)言,激發(fā)學生想要表達的欲望。這樣的拓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 結合實景觀察,開展即時寫作
實景觀察是指讓學生走出教室,真實地感受大自然,在感悟的同時將自己的內心感觸和想法記錄下來。對此,教師需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選出適于學生觀察的區(qū)域,并預先設計好寫作主題,融入即時寫作。
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欣賞田野的美好風光,觀察田野間的景物。當學生得到了充分的體驗和感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內心的感悟寫下來。除了觀察自然風景,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一些人文古跡,讓學生感受文化的沉淀,描繪內心的想法。通過實景觀察開展即時寫作,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日常生活事物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以讀促寫教學模式的運用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閱讀給予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更多的寫作機會,實現(xiàn)以閱讀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蒙. 以讀促寫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小學生(中旬刊),2023(1).
[2]吳小芳. 以讀促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