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理解信息技術知識,進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要想學好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學生就要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而任務驅動法就是初中信息技術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任務驅動法是指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然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根據(jù)任務研究、探討并得出結果。文章指出,任務驅動法能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課的基本技能。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0-0059-03
任務驅動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啟發(fā)式、探究式的學習引導策略,凸顯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地思考問題、探索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改變了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中被動思考、被動學習的情況。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務,以任務的形式把課堂教學內容呈現(xiàn)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
一、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意義
很多初中生對信息技術這門課比較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在信息技術課上能接觸計算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并不感興趣。這種狀況導致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沒有學習到信息技術知識,對信息技術的一些操作方法也沒有掌握,這樣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無效的[1]。
教師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信息技術教學,在課堂上給學生設置有趣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愿投入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知識。通過自主探究并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能增強對信息技術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學習。教師把教學內容與任務結合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能使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本技能,進而強化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二、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原則
(一)布置的任務要貼近生活
信息技術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是比較常見的,運用的頻率也較高,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實用性。教師在布置任務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把信息技術知識與日常生活融合,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事件,結合生活經(jīng)驗利用自己的思維完成。教師讓學生把生活與信息技術知識結合,便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也便于學生把所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同時,貼近生活的信息技術任務是對信息技術教材的一種有效補充,豐富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信息技術資源。
(二)設置的任務要符合初中生的特點
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結合初中生的特點,所設置的任務要讓學生能利用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自主理解,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布置信息技術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完成任務,能快速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有利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此外,教師設置的任務還要符合初中生的思維特點,確保教學任務遞進式呈現(xiàn)。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的思維特點設置具有針對性的任務,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三、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驅動性任務
任務內容的選取和設置是運用任務驅動法教學的第一步。符合學生特點和發(fā)展能力的任務內容能讓任務驅動教學法有效實施。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在選取和設置任務內容時要整體觀察學生的情況,了解學生的能力和興趣愛好,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適合什么樣的問題或者學生喜歡什么類型的問題,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任務內容的設置。
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把初中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分為三個階段,即信息技術學習的初級階段、中級階段和高級階段。教師在設置任務時要給學生提出原則性的要求,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和思維去探索完成任務。在初級階段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一個固定的任務,讓學生盡可能完成;在中級階段中,教師可以對任務的部分內容進行固定,剩余的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在高級階段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由發(fā)揮想象力。
以PPT制作的教學為例,在進行初級階段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學習任務,設置好任務的內容,如通過圖片的方式完成題為“豐收的秋季”
的PPT作品,讓學生根據(jù)任務自主探究PPT中圖片的插入方式等。教師在進行中級階段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完成題為“人物”的作品,其中要有人物的圖像和人物的簡介,讓學生自主探究如何在PPT中同時呈現(xiàn)圖畫和文字。在這一任務中,教師可以只給學生設置一個大致方向,讓學生自主完成作品。教師在進行高級階段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由完成一個PPT作品,一邊學習PPT制作的各種方法,一邊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作,如在PPT的播放模式、音樂的插入等方面體現(xiàn)創(chuàng)意。
(二)引導學生分析任務,自主尋求任務完成的方法
很多學生在面對教師布置的任務時比較迷茫,不知道該從什么地方下手,該從什么方面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完成。在學生無從下手的時候,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把學生的思維引入任務的完成中,讓學生對這個任務的完成有自己的想法。信息技術知識難在理解、重在應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應用技能[2]。
例如,在引導學生設計網(wǎng)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網(wǎng)站的結構和功能,學習網(wǎng)頁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然后根據(jù)課堂教學任務要求,設計出符合要求的網(wǎng)站。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來完成任務。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分析任務,指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幫助學生理解任務的目標和要求,掌握完成任務的方法。比如,在網(wǎng)站設計的任務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網(wǎng)站的目標是什么?要傳達什么信息?(2)網(wǎng)站的受眾是誰?需要考慮哪些因素?(3)網(wǎng)站需要哪些基本功能?如何實現(xiàn)這些功能?(4)網(wǎng)站的設計要遵循哪些原則?如何保證網(wǎng)站的美觀和易用性?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任務的目標和要求,切實提高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如果學生一感到困惑,教師就講解,會阻礙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教師的思維中。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思維、自主探索。在遇到新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探索,讓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有一定的思路。在遇到舊問題時,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相互交流。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糾正與指導,讓學生不偏離任務目標。
(三)合理設計教學評價體系
任務驅動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教學評價也應該注重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和綜合素質[3]。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任務完成情況:評價學生是否按照任務要求完成了任務,是否達到了繼續(xù)任務的目標和要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檢查、評估任務成果等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在網(wǎng)站設計教學任務中,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網(wǎng)站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2)實踐能力評價:教師應系統(tǒng)評價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能力和技能,包括使用軟件工具、編寫代碼、解決問題等,并采取考試、作業(yè)、實驗等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在網(wǎng)站設計任務中,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網(wǎng)頁布局、顏色搭配、圖片處理、文本排版等方面能力。
(3)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教師應科學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水平。教師可采取課堂討論、小組合作、個人作品展示等方式進行評價。例如,在網(wǎng)站設計任務中,教師可以評價學生的網(wǎng)站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點、創(chuàng)造性等。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該與教學目標一致,要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嘗試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解放學生的思維
任務驅動法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究,在探究過程中通過自主思考得出結果。在利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模式,發(fā)揮自己在課堂上的指導作用,倡導學生自己學習和探究,自己動手實踐。這樣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任務驅動法充分發(fā)揮作用,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開展。
首先,引導學生參與任務設計。教師應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任務,確定任務的目標和要求。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其次,鼓勵學生合作完成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任務,讓學生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使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和幫助。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讓學生自主評價任務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己的任務成果,讓學生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以促進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有效改善了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的不足,通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自己動手實踐得出結果,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動手實踐的機會與平臺,改變了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任務驅動把學生的思維從固定的思維框架中解放出來,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為學生提供了學習信息技術基本技能的平臺與機會,能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方法,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應用能力[5]。
四、結束語
總之,任務驅動法能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自主探索問題融入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深刻地理解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具體操作方法。實踐證明,任務驅動法的實施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探索實踐中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由此可見,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紹峰.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現(xiàn)狀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1(6):99-103.
[2] 錢梅.“任務驅動法”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1):21-22.
[3] 李重.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智慧,2019(24):19.
[4] 翁政林.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對策探索[J].新課程,2019(8):139.
[5] 高新華.任務驅動法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9.
作者簡介:蔡文勇(1976.11-),男,福建漳州人,
任教于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qū)教師進修學校,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