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科 肖金蘭 宋曉宇
【摘要】本文探究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功能性訓練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實驗效果,通過理論考試、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生反饋問卷調查分析應用效果,認為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功能性訓練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 功能性訓練 “金課” 混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8-0157-04
為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本科教育改革,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指出,高等院校要增強學習過程管理,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要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制度建設,建立科學、公正、嚴謹?shù)目己丝荚囋u價機制,完善自我評估制度,加快建立自律、自查、自糾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因此,打造高品質“金課”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功能性訓練是運動訓練專業(yè)、體能訓練專業(yè)、運動風險與防控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在專業(yè)基礎課程體系中占據(jù)十分重要地位,因此學校對這門課進行改革嘗試,努力把它打造為“金課”,并實施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簡稱混合教學模式)。
一、功能性訓練“金課”的現(xiàn)狀
按照“金課”的要求,功能性訓練課程就得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并建立科學、公正、嚴謹?shù)目己丝荚囋u價機制。因此學校為打造高階、前沿的體能訓練“金課”,調整了部分教學內(nèi)容、增加了理論深度、拓展了內(nèi)容廣度。其目的是在教會學生“怎樣訓練”的同時,進階為讓學生懂得“為什么這樣訓練”。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在掌握訓練動作功能以及身體機能后,進一步掌握先進的訓練方法與手段。它對學生的理論基礎要求更高。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運動神經(jīng)學等課程的基礎理論及專業(yè)知識之后,才能更深層次地理解功能性訓練這門課,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體育類專業(yè)學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礎較為薄弱的問題,再加之課時壓縮等,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時感到頗有難度。在之前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該課程的普遍感受是,課程理念很先進,訓練方法及手段與之前接觸的訓練模式不一樣,但總感覺學習效果不佳,對先進理念吃不透等。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該課程大多還是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難以解決學生群體性學習和個性差異性學習的平衡問題,它更注重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不太重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教師把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不重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生綜合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在學生評價方式上,目前更側重于學習結果的測量與評價,對學習過程的評價較少,從而容易陷入淺層次學習的簡單循環(huán)中。如果只按照“金課”要求“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建立評價機制”,而沒有在教法上進行改革,那么功能性訓練將會出現(xiàn)“水課”化的趨向,最后變成“水課”。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背景與“金課”的要求下,功能性訓練課程教學面臨新時代的挑戰(zhàn)與考驗。因此研究小組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在進一步完善線上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網(wǎng)上教學特點及學生學習習慣,將學習資源整合到藍墨云班課上,創(chuàng)建“線下線上一體、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授課為主自學為輔”的功能性訓練混合式“金課”課程平臺,提高“金課”的含金量。同時希望通過提高功能性訓練“金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好地推動教育教學的現(xiàn)代化進程,為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為了檢測藍墨云班課混合式“金課”的教學效果,我們開展了教學實驗活動,并對實驗結果進行調查研究,以實證教學實驗結果。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小組選取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1級體育類專業(yè)2個班8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個班為實驗組(n=43),采用藍墨云班混合教學模式;另一個班為對照組(n=45),采用傳統(tǒng)課堂授課方式。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等無統(tǒng)計學差異。功能性訓練課程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兩組學生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均由體能訓練教研室的教師授課。
(二)混合式“金課”教學設計
1.教學模式設計
研究小組利用藍墨云班教學平臺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混搭設計新的教學模式,即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利用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上傳教學資料,諸如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網(wǎng)絡鏈接等。學生則通過該平臺隨時瀏覽資料,并進行自主學習、提出問題?;谒{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的設計路線如圖1所示。
2.課程設計
功能性訓練共36學時,其中,理論課32學時,實踐課4學時。由同一個體能訓練教研團隊給實驗組和對照組授課,兩個組的課程教學目標、大綱、內(nèi)容、重點、進度等均相同。實驗組的教學內(nèi)容做了部分調整,課程安排在18個教學周,每周2學時。課堂分為線上、線下兩部分。課前、課后為學生在線學習時間,線下采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具體的課程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實驗組按照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活動,課前和課后由學生通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在線進行自主學習,課中采取線下課堂教學方式,但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它只講重難點,以交流互動為主。
三、教學結果及其分析
為了實證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混合式“金課”教學效果,研究小組主要從理論考試、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與反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一)理論考試
期末,實驗組和對照組都進行理論考試,且同考一套試卷,考試內(nèi)容為功能性訓練的基礎知識。理論考試采用閉卷方式,題型有名詞解釋、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分析題等五種,滿分100分。評分標準為:成績≥90分為優(yōu)秀,成績≥80分為良好,成績≥60分為及格,成績<60分為不及格。
為了便于分析比較,研究小組將“成績≥80分”的歸為“優(yōu)良”,將“60分≤成績<80分”的歸為“及格”,將“成績<60分”的歸為“不及格”。兩個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核成績見下頁表2。
從表2可看出,實驗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核成績及優(yōu)良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從這個結果來看,采用混合式教學的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比對照組好,優(yōu)良率達到60.46%,不及格率只有4.65%;對照組的不及格率為17.77%,比實驗組高出13個多百分點。這說明混合式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
混合式教學方法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查閱資料、小組專題討論等多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動力。此外,混合式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然而,這個研究也提醒我們,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科和不同的課程靈活地選擇和調整教學方式,以適應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目標要求。此外,在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充分考慮教學資源和教師的教學能力,如果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和比較強的混合教學能力,那么也難以確?;旌鲜浇虒W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總之,本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功能性訓練課程中具有應用價值和潛力,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質量。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在適當?shù)那闆r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自主學習能力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采用姜安麗等編制的自主學習能力測評量表進行測評。該量表由“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學習合作能力”三個維度組成,共28道題目,每道題目得分1至5分,總分為28至140分。該量表的信度系數(shù)(Cronbachs alpha系數(shù))為0.86,說明它有良好的內(nèi)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學生得分越高,表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在課程結束后,研究小組對兩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測評,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其進一步的方差齊性檢驗和正態(tài)分布檢驗均符合方差齊和正態(tài)分布。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指他們能夠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能力。表3的數(shù)據(jù)顯示,實驗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都比對照組的學生高,而且這種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此外,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在混合教學中,學生可以更靈活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形式,從而更容易接受和參與學習活動。教師也可以利用該平臺的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功能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定期把學生的學習信息公開反饋給學生,對做得好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對做不好的學生及時給予提醒,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和自學能力。這種混合式教學,學生可以在課外進行在線自主學習,把線下課堂轉變?yōu)榻處熍c學生互動答疑的場所,從而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三)學生對課程教學的評價與反饋
研究小組在參考前人和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調查問卷,并利用線上問卷星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針對藍墨云班課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內(nèi)容包括“能使學習變得方便快捷”“靈活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督促課后學習和查缺補漏”等方面。評價等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無所謂”五種。反饋部分,要求學生分析藍墨云班課程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為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課程教學提供具體建議。雖然進行的是無記名問卷,但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填寫問卷。
為了便于統(tǒng)計和分析,研究小組將“滿意”和“非常滿意”歸為“滿意”,將“非常不滿意”和“不滿意”歸為“不滿意”,將“無所謂”歸為“一般”。實驗組學生對“藍墨云班”混合教學模式效果評價見下頁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對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功能性訓練混合式教學滿意程度達到90.26%,說明大部分學生都認同這種教學方式。研究小組分析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問卷發(fā)現(xiàn),混合式教學能使學習變得方便快捷,使學生能夠靈活自主地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也便于督促學生課后學習,并幫助學生查缺補漏。
從實證的結果來看,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混合式“金課”教學效果是好的,無論是理論學習成績,還是自主學習能力,實驗組的學生都比對照組的學生要好。實驗組的學生有90.26%對這種教學方式滿意,說明學生認可并接受了這種教學模式。良好的理論知識成績和較高的自主學習能力說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進入一個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結論認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在功能性訓練課程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但也要注意一點,此次參與實驗的人數(shù)還比較少。從統(tǒng)計學意義來看,還有待進一步進行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黃瀏姣,廖靜.“金課”背景下《康復醫(yī)學》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新探索[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2(33).
[2]李丹陽,胡法信,胡鑫.功能性訓練:釋義與應用[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
注:本文系2021廣西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功能性訓練混合式‘金課構建實踐”(GXGZJG2021B1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成科(1983— ),碩士,副教授,現(xiàn)就職于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向為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體育教學;宋曉宇(1984— ),通訊作者,碩士,副教授,現(xiàn)就職于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研究方法為教學法、課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