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月
【摘 要】心理素養(yǎng)是學習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托心理教育,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學習力,是依托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習力的理論依據(jù)。在教學實踐中依托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需要利用各種心理學知識,如“教師期待效應”“最近發(fā)展區(qū)”等,達到增強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習毅力、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生 心理教育 學習力
隨著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落地,我國的教育正式進入核心素養(yǎng)時代。心理教育貫穿于學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是中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教師在注重學生心理教育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學習力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在理解學習力對學生學習及發(fā)展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將心理教育有機地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一、從心理教育的角度理解學習力
學習力的內涵,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說法很多,主要包括學習力內涵品性觀、能量觀、素質觀、能力觀等。其中學習力內涵的品性觀認為,人的學習力是人在學習活動中起作用的、由心理結構和身心能量組成的一種個性心理品質。從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看出:心理素養(yǎng)是學習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為我們從心理教育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由于研究方法的差異,學習力的構成要素也有所不同,在中小學心理教育中,“三要素”說被普遍采用,這是從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劃分的,將學習力分為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黃金期,也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首先要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自主性。其次,需要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學習毅力,使其樹立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知識海洋中的燈塔,指引學生朝著目標鍥而不舍地努力。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包含了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這些都是學習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學生順利參與學習活動的重要保障。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依托心理教育培養(yǎng)學生學習力的教育實踐
目前,學校教育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增長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技能上,而對學生的學習力培養(yǎng)不夠重視。這不利于學生長遠的發(fā)展,也不符合新課標中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核心素養(yǎng)要求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知的能力,這是心理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重視心理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合理地融入心理教育,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利用期望效應,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教師期望效應”是一種情感效應,教師對學生表達一些殷切的期望,會對學生形成一種暗示,促使學生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的期待中蘊藏著正向積極的引導,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發(fā)掘學生學習的潛力。這就提示教師可以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期待效應”,合理使用“三個一”,即“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次贊揚”,以此更好地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1.一個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而一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維持教學秩序,樹立較高的威信,很多時候都比較嚴肅,和學生保持較大的距離感,師生關系比較生疏。在小學階段,學生因為不喜歡某個教師而不喜歡其所教學科的現(xiàn)象十分常見。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比較喜歡有親和力的教師,這就提示我們:在和學生溝通的時候,要謹記“一個微笑”原則,走廊里的一次師生相遇,課堂開始前的一分鐘,學生答題時的一個對視……這些都是教師展露微笑的契機。校園里的一個微笑,表達了教師對學生的友好期待,拉近了和學生的關系,增加了教師的親和度。
2.一個點頭
“一個點頭”是態(tài)度上對學生的肯定,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是學生學習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知曉并運用規(guī)律,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掘的潛能,改變學生的習得性無助狀態(tài),增強學生的自信,提高其學習的動力。當然,“一個點頭”并不是無原則地肯定贊同,事實上在教學實踐中,一味地肯定會讓學生迷失自我。教師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并對其給予肯定;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指導其克服解決,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3.一次贊揚
“一次贊揚”是對學生的激勵性評價,這是心理教育的好方法,也是增強學習動力的好途徑。大部分時候,教師的表揚可以給學生帶來正面的心理引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更加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更好地表達,學生會更努力地學習、積累相關的知識,從而增強了學習動力。教師在表揚時,應注意技巧:在肯定學生的同時,可以提出相應的目標,為學生的思維指明方向。這樣,不但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掘學生的潛力,使其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
(二)善用“最近發(fā)展區(qū)”,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毅力
“最近發(fā)展區(qū)”是維果茨基提出的,是在兒童現(xiàn)有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和通過成人或更有經(jīng)驗的同伴的幫助,能到達的“潛在的發(fā)展水平”之間的區(qū)域。善用“最近發(fā)展區(qū)”,因材施教,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潛能、克服困難、實現(xiàn)學習目標,并且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毅力。
1.鼓勵自主制定目標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用“大小目標”的模式,鼓勵學生自己制定目標,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的優(yōu)缺點,進行自我反思。開學伊始,教師指導學生為自己制定學期“大目標”,學生需要結合上學期的情況,根據(jù)“踮起腳尖夠一夠”的原則,確定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在“大目標”的基礎上,每個星期利用早讀或晨會的時間,引導學生給每星期制定“小目標”,“小目標”的制定要具體詳細,簡單易操作。在學生自主制定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加以引導,以確保目標的可實施性。
2.不斷完善評價機制
引導學生自主制定目標后,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評價機制,以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不斷落實,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毅力落到實處。建議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同桌互評的方法來督促“小目標”的達成,同時在教室開辟一個“榮譽榜”,每周對實現(xiàn)目標的學生進行獎勵,每月進行榮譽表彰,并在學期末評出“毅力之星”。每個目標實現(xiàn)時,學生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更有沖動和信心去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就這樣,以成就促目標,在實現(xiàn)每個目標的過程中,讓學生克服惰性,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
(三)堅持心理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學習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一種綜合能力,抓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心理教育的滲透,有利于發(fā)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1.巧用心理知識,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力作為一種心理活動,伴隨著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可以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可以巧用學生的名字,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用針對性強的內容吸引學生;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增加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這些措施可以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然而,注意力的提高歸根結底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能力上。學生在課堂上需要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此時,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毅力的重要性就顯露無遺。濃厚的學習興趣、鍥而不舍的學習毅力,都是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有利因素。
2.堅持心理輔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yǎng)時代,要求學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素養(yǎng)和能力?,F(xiàn)在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復雜多變,環(huán)境中生成的問題也層出不窮,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小學生年齡小、閱歷少、辨別能力缺乏等原因,遇到問題時很容易采取不當?shù)慕鉀Q方式,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及時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學會贊美、解釋和溝通,學會進行心理換位思考,變我向思維為他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應該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依托心理教育,巧妙地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將其融會貫通到學科教學和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毅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注:本文系2020年度南京市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旨向學習力生長的小學生‘心育活動3.0版的校本建構與系統(tǒng)實施”(項目編號:L/2020/2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