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花
摘 要:隨著教學質(zhì)量的進一步發(fā)展,對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把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融入課堂之中,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探究能力。本文將從分層教學、小組合作、多媒體教學、情景教學、實物探究演示以及以人為本等六個方面展開論述,為在小學數(shù)學中探究圖形與幾何領域的量感培養(yǎng)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量感培養(yǎng);有效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3-0021-03
1.采用遞進式教學模式,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量感
遞進式教學是開展小學教育的必要手段,可以打開學生新世界的大門,把圖形的知識從易到難展開講解,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層層的遞增,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量感。在教學中,如果直接圍繞教材知識展開講解,難以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深度概括能力,甚至會增加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恐懼,需教師應用遞進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慢慢適應數(shù)學課堂,了解圖形的基礎概念。
例如,在“平面圖形”相關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中,根據(jù)教材知識和學生的接受程度,可以把教學內(nèi)容具體地分為三個階段。第1個階段,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什么叫做直線、射線和線段?讓學生拿出自己手中的筆,在演草紙上畫一畫,看是否能夠畫出合理的圖形,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學生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可以借助直尺和鉛筆進行細致的操作,培養(yǎng)自己的數(shù)學動手能力。第2個階段,教師可以拿出三角工具在黑板上畫出不同的角,讓學生展開認知:小于90度的角是銳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鈍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角的度數(shù)決定了不同角所具有的不同性質(zhì)。這可以提高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增加學生的學習體會和收獲。第3個階段,當學生了解了點、線、面的基礎構造之后,就可以增加課堂的講解過程,向?qū)W生展示具體的圖形,如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圍成三角形的每條線段叫作三角形的邊,每兩條線段的交點叫作三角形的頂點。在課堂的講解中,教師一定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初步的認知教學內(nèi)容,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
2.采用合作小組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除了考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式,還可以采用合作小組的教學方法,對圖形與幾何的重點和難點展開合作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不同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合作小組可以把學生凝聚在一起,每個學生對同一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組之間相互探討,可以合理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開展好課堂的合作探究,可以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會和收獲。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基礎知識的時候,教師不要急于根據(jù)教材知識講述平行四邊形的基本性質(zhì),而是要能夠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如采用合作小組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興趣。可以先在班級里成立合作小組,并選擇一名組員成為小組長。然后,給每個小組分配學習任務如小組成員需要準備一張白紙,白紙是長方形的,通過剪一剪,拼一拼的方式,把長方形變成平行四邊形,看哪個小組能夠完成,如圖1所示。
在開展課堂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通過互相努力,能夠經(jīng)過集體的討論完成基礎的任務,加深小組成員對平行四邊形的認知,而不是通過教材課本來展開記認知。然后,教師再具體的講述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①把平行四邊形通過剪切、平移可以轉(zhuǎn)化成一個長方1形。②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③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即:S=ah。之后,可以讓小組成員拿出自己拼的平行四邊形,根據(jù)教師的推導過程進行自主消化和自主學習,看是否能夠認清每一個步驟,對有問題的學生,小組成員要互相幫助,保證每個學生可以掌握知識內(nèi)容,加深自己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3.開設情境教學模式,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
小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為了能夠加強課堂的有效探究,需要通過情境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情境教學模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采用問題情境,能夠把抽象的知識更加具體化,通過簡單易懂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進而可以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會和收獲。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式貼合學生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通過應用情境教學模式,使教學內(nèi)容具有層次性和多元性,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能夠?qū)ζ矫鎴D形展開深入的認知。
例如,在“三角形”相關基礎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幅三角形,要求學生拿出自己的三角尺,把它拼湊成不一樣的圖形,每個學生都要發(fā)揮自己的才智,看三角尺都可以拼成哪些圖形,以此提高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深刻認知,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和收獲。在展開實際教學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基于游戲情境可以自由合作,自由拼接,了解三角圖形的基礎性質(zhì),進而通過探究得到如下結論:①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如圖2所示。
②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面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③因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積=底×高[÷2]。即:[S=ah÷2]。此時,教師可以采用問題教學情境,在課堂上提出合理的問題:什么叫做三角形?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認知?三角形的三條邊有哪些特點?針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學生能夠結合已經(jīng)得到的結論進行推導,看是否能夠得出相應的結論,以此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4.開展多媒體教學,深度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能力
數(shù)學知識的有效探究依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圖形推理能力,在開展具體的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有效教學,把一些較難的圖形與結合知識轉(zhuǎn)化成實踐問題,通過一個個小知識點,幫助學生展開深度的了解和認知,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能力。圖形與幾何本身就有一定的復雜性,教師需要開展多媒體教學,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豐富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深度了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深度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的能力,使學生能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例如,在“圓”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向?qū)W生展示圓的構造過程,讓學生初步地了解到圓的半徑、直徑、周長和面積。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圓的周長和面積了解并不透徹,但通過教材知識的學習可以初步的展開掌握。這時,教師在通過多媒體進行深度教學,利用電子白板把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后,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如圖3所示。
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長方形的若干個部分通過拼接的方式可以近似地構成一個圓形。這時,學生在展開深度的了解和認知: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寬相當于圓的半徑,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圓面積[=πr×r=πr2]。即:[S=πr2] 。在展開具體知識的探究過程當中,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可以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進行生動地演繹出來,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會和收獲,把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給予每個學生全新的教學體會和收獲。
5.采用實物探究演示,提高學生感知數(shù)感的能力
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有著較大的區(qū)別,二維和三維之間需要相互轉(zhuǎn)換,學生在了解完二維之后,只有擁有了扎實的圖形認知和運用基礎,才能夠?qū)θS圖形展開全新的學習,否則只會紙上畫餅,難以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良好的學習體會和收獲。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實物探究演示,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知識,讓他們能夠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對立體圖形展開深度的了解,夯實自己的學習基礎,提高感知數(shù)感的能力,形成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圓柱”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采用實物探究演示的方式,利用生活中的常識向?qū)W生展示圓柱,如圓柱形的水杯。通過水杯,學生就可以了解到圓柱的基礎知識,而且學習興趣能獲得有效激發(fā)。然后,教師再把圓柱的側面積展開,通過電子白板進行演示,讓學生可以動態(tài)地了解到圓柱的基礎信息,從而了解到:①圓柱的側面展開后一般得到一個長方形。②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的高。③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圓柱側面積=底面周長×高。④圓柱的側面展開后還可能得到一個正方形。正如課堂探究的過程一樣,采用實物探究演示,可以助力學生快速地了解知識,加深學生的學習體會。數(shù)感能力的培育是開展一切圖形認知的基礎,一個良好的開端可以助力學生茁壯成長,提升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加深現(xiàn)有的教學體會和收獲。最后,認真地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加深學生的學習收獲。
6.采用以人為本教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實際的探究和教學工作中,每位教師都需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快學生的學習理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多動力。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避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唯分數(shù)論的弊端,要采用以人為本教學方式,提高現(xiàn)有的教學課堂的有效性,為學生源源不斷地輸送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立體幾何”相關基礎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積極討論自己已知的立體圖形,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了解,豐富每一個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從圓錐、圓柱、長方體、正方體等自己最熟悉的領域出發(fā),能更好地跟得上教師的教學步伐。然后,教師可以再通過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圓錐和圓柱之間的轉(zhuǎn)換關系,讓學生可以初步地了解到:①找來等底等高的空圓錐和空圓柱各一只,如圖4所示。
②將圓錐裝滿沙子,倒入圓柱中,發(fā)現(xiàn)三次正好裝滿,將圓柱里的沙子倒入圓錐中,發(fā)現(xiàn)三次正好倒完。③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即:[V=13Sh]。在開展實際探究的過程中,以人為本的教學方式,體現(xiàn)在教師能夠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展開預習探究和復習,學生可以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有利于幾何圖形的深度探究,也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7.結語
總體來說,在教學的過程中,圖形與幾何的知識探究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開展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有力武器。如果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會使課堂更高效。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適時地調(diào)整教學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成長,給予學生不一樣的學習機會和收獲。在未來,教師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結合時代的發(fā)展特點,使教學策略趨向合理化和科學化,加深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數(shù)感,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張文莉.小學數(shù)學“圖形與幾何”領域活動設計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25).
[2]郭子菡.小學圖形與幾何領域數(shù)學基本活動經(jīng)驗積累策略探討[J].教育界,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