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冬萍 黃可旺
【摘要】本文論述中職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在寫作時無從下手等現(xiàn)象,分析導致這些現(xiàn)象的具體原因,提出挖掘網(wǎng)絡寫作資源充實中職生的寫作素材庫、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中職生的寫作興趣、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寫作實踐活動提高中職生的寫作技能等有效開展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 中職語文 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4-0130-04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呈現(xiàn)一種融合發(fā)展的趨勢,行業(yè)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和密切,這就需要更多具有過硬專業(yè)技術和各種技能的復合型人才,這對中職教育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過去,中職教育存在重專業(yè)技術技能訓練而輕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的問題,不僅不利于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也與新時代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相違背。所謂綜合型人才,簡而言之,就是不但要具備所學專業(yè)的技術,還要具備其他專業(yè)的技能。寫作能力是中職生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無論是寫求職簡歷,還是寫工作總結等,都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但是,據(jù)筆者多年的教學觀察,發(fā)現(xiàn)部分中職語文教師并不重視中職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中職畢業(yè)生的寫作能力普遍較弱。
為了切實提高中職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筆者近年來積極探索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路徑。在實踐研究過程中,筆者將混合式教學模式引入寫作教學,并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教學效果?;旌鲜浇虒W模式是在我國近年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發(fā)展專業(yè)技能,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中職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寫作教學,既能夠有效激發(fā)中職生的寫作興趣,又能為中職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拓展中職生的知識面和生活視野,從而有效提高中職生的寫作水平。
一、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筆者閱讀了《探究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究》等大量研究論文,同時對南寧市賓陽縣職業(yè)技術學校的32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研,發(fā)現(xiàn)其中約有86.00%以上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在寫作時無從下手,僅有約5.00%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寫作能力。
(一)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
基礎薄弱是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給中職各門課程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尤其是對語文課程中的寫作教學來說,其教學難度尤其大。因為,要想寫出一篇合格甚至優(yōu)秀的文章,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構思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但是不少中職生都比較欠缺這些能力。在訪談調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是這部分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基礎就不牢固,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沒能得到很好的訓練;另一方面是由于中考失利,部分學生進入中職學校就讀后,出現(xiàn)了自卑、厭學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了這部分學生對寫作訓練甚至是專業(yè)學習的反感心理。
(二)學生在寫作時無從下手
通過調研,筆者發(fā)現(xiàn)在寫作時感到無從下手的學生占比超過了85.00%,其中還有少部分學生甚至不懂如何擬定作文題目。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知識面較窄、閱讀量較少,所積累的寫作素材就比較有限,再加上中職生大多對寫作不感興趣,這就導致許多學生不懂寫、不會寫、不愿寫。其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通過調研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在閱讀文學作品方面,學生普遍不喜歡閱讀名著,日常閱讀多限于手機的碎片化閱讀,其中在日常生活中喜歡閱讀的學生不足15.00%,而在這15.00%的學生中喜歡閱讀碎片化資料的占了92.00%,能夠完整閱讀四大名著等著作的學生不足2.00%。閱讀量的嚴重不足,也使得學生的寫作素材少、寫作技巧非常欠缺。
(三)中職學校和教師不重視寫作教學
語文課程教學大致上可以分為聽、說、讀、寫四個板塊,其中寫作教學占有很重的比例,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實踐綜合能力有著積極作用。但是,目前還有部分中職學校并不重視語文學科的建設,主要表現(xiàn)在課時安排上縮減語文課程的課時,導致語文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開展寫作教學。另外,部分中職語文教師未能充分理解寫作教學對中職生的重要性。在具體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通常采用“講一篇范文、寫一篇例文”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較為陳舊、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中職語文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當今教育發(fā)展的一大趨勢,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如今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各專業(yè)、各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也就越來越廣泛。因此,中職語文教師要積極嘗試混合式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推進課程教學的改革,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效提高課程教學的質量。但就目前的中職學校實際情況而言,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的融合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教學的意識還要進一步加強,教師信息技術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二、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中職語文寫作教學的策略
(一)挖掘網(wǎng)絡寫作資源,充實中職生的寫作素材庫
寫作素材的豐富與否是寫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如果學生缺乏相關的素材積累,那么學生所寫的文章就會陷入空泛、形式化的“怪圈”,很難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學生在進行作文寫作練習時常常無從下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然而,中職生除了專業(yè)學習和實操訓練,還有許多企業(yè)實習任務,并且他們也沒有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有效的寫作素材積累。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平臺上豐富的素材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篩選合適的寫作素材,不斷充實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在利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依托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的資源,為線下寫作教學的實施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為開發(fā)和建設線下課堂教學資源庫提供支持。同時,實施混合式教學有利于實現(xiàn)師生線上、線下的及時互動,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如,教師可以依托微博、微信公眾號、App等多種平臺搜索寫作教學資源,并根據(jù)所教學生的學情對資源進行分類、甄別、篩選,從中選擇更適合學生使用的寫作素材,然后制作成教學資源包、微課等教學素材,再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隨時觀看、閱讀,從而有效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素材積累。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閱讀App、電子優(yōu)秀讀物等,然后設計專題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開展有效閱讀。這樣既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夠有效地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引導學生針對性地積累自己感興趣的優(yōu)美詞句和寫作素材。
例如,在開展關于記敘文“寫景狀物”內(nèi)容的教學中,筆者就利用微信公眾號為學生收集一些與寫景有關的素材,有好詞好句,有介紹優(yōu)美風景的視頻,比如磅礴大氣的故宮、皚皚白雪的長白山、莊嚴神圣的布達拉宮等,然后制作成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并配以優(yōu)美的文字解說。這樣不僅讓學生對自然界的神奇景觀有更加感性的認識,豐富學生對自然美景的積累和感悟,而且能夠讓學生對寫景狀物的技巧和語言等有更加直觀深刻的理解。同時,筆者還從網(wǎng)上搜索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如街邊不知名的野花、潤澤萬物的春雨等,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這樣也能增加學生的景物素材,學生在寫作寫景文時便有物可寫、言之有物了。
網(wǎng)絡資源異常豐富,當然也良莠不齊,因此教師在挖掘和利用網(wǎng)絡寫作素材時,要秉持導向正確、科學合理、以學生為中心等原則,避免因隨意取用而產(chǎn)生適得其反的教育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中職生的寫作興趣
在開展線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科學合理地選擇課堂教學內(nèi)容,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嘗試多種新穎、有用的寫作教學方法,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如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實施教學。在開展寫作教學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可以根據(jù)作文題目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xiàn)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逼真的情境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使學生將真情實感融入作文,從而寫出有質量、有感情的文章。在為學生布置相關寫作題目時,教師可以圍繞題目為學生設計一些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寫出作文大綱,再指導學生按照大綱并使用平時所收集的素材內(nèi)容展開寫作。這種以具體問題為驅動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能力,使學生所寫的作文變得更加具有邏輯性。在實施線下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圍繞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收集、分享資料和素材,讓學生在靈感的交流與碰撞中,有話可說、有物可寫、有情可抒。
例如,在教學《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這兩首愛情詩時,筆者結合中職生在青春期時容易感情萌動的年齡特點展開教學。在課前環(huán)節(jié),筆者為學生制作微課視頻,將兩首詩的內(nèi)容以視頻的形式動態(tài)呈現(xiàn)出來,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讓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并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比如讓學生在課后收集與愛情有關的小故事,然后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分享自己所收集的故事,并選擇一個大家公認的好故事在班級分享,然后再由各小組學生根據(jù)分享的故事制作寫作資料卡,小組成員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寫作訓練。在課后鞏固環(huán)節(jié),筆者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寫一篇“我認為的愛情”的短文,提交到線上平臺,給教師和其他同學閱讀和評價。這樣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兩首詩的意義以及愛情的內(nèi)涵和真意,也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描寫愛情、抒發(fā)愛情感悟的熱情。
(三)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寫作實踐活動,提高中職生的寫作技能
寫作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生進行長期、反復、有效的訓練。在以往的教學中,中職語文教師通常采用這樣的寫作教學模式:首先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某項寫作技巧,然后布置課堂練習讓學生運用這一技巧進行寫作訓練,最后讓學生在課后根據(jù)課堂所學寫作一篇短文,進行課后鞏固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比較容易操作,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容易造成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脫節(jié)、聯(lián)系不夠密切,而且教師難以監(jiān)管學生的課后練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課堂教學的效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該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豐富有效的寫作實踐活動,如此方能不斷提高中職生的寫作能力。
如何有效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寫作實踐活動?具體做法如下:首先,教師設計寫作主題,在網(wǎng)絡學習平臺發(fā)布寫作任務。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平臺搜索三至五篇相關文章,然后對這些文章進行對比分析閱讀,學習其中的寫作技巧、寫作語言、文章構思等。再次,教師讓學生根據(jù)所學進行短文寫作練習,并將作品上傳至學習平臺,由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點評。最后,教師布置課后寫作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后將作品上傳至班級微信群,由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點評。
如,在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好書伴隨我成長——優(yōu)秀圖書推介會”的過程中,筆者在課前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籍,展示書籍的內(nèi)容簡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并布置“在閱讀過程中,找到三處你認為寫得好的地方,并說明理由”的閱讀任務,最后讓學生嘗試寫一段閱讀心得體會和推薦詞。在線下教學中,筆者首先將學生分為若干學習小組,各小組學生根據(jù)課前線上學習進行組內(nèi)交流,然后派代表進行全班展示,并朗讀推薦詞,由教師、同學進行交流和點評。課堂結束后,筆者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回家時間,將自己閱讀的好書分享給父母,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并拍攝視頻上傳至班級微信群,同時寫作一篇親子閱讀感悟文章。在整個寫作實踐活動中,筆者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方式,先讓學生通過線上自學完成寫作積累和寫作練習,然后通過線下教學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寫作技巧,最后通過課后親子閱讀活動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另外,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要想提高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中職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教學效果,就要不斷提升中職語文教師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如,中職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應該為中職語文教師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除了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還需要幫助教師提高信息技術的使用技能,如可以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培訓、參加各類與信息技術有關的教學比賽,讓教師在培訓和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現(xiàn)代化教學能力。
寫作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升中職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學習專注力等都有促進作用,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較強綜合素養(yǎng)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如今國家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教育教學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的當下,中職教師要主動鉆研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的途徑,積極探索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從而不斷提高語文學科寫作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逐步提高中職生的寫作水平,為中職生今后就業(yè)和發(fā)展打牢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長江.探究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22(34).
[2]趙玉峰.立足思辨寫作,打造高中語文寫作高效課堂[J].作文,2022(44).
[3]劉旭東.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的探究[J].亞太教育,2022(22).
[4]陳曉春.高中語文寫作教學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探索[J].新智慧,2022(29).
[5]高妍.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J].知識文庫,2022(20).
作者簡介:韋冬萍(1980— ),廣西賓陽人,中學二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語文寫作教學;黃可旺(1977— ),廣西賓陽人,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初中數(shù)學教學。
(責編 蒙秀溪)